呼吁邯郸杀人案3名凶手保释出狱,是刺向家属伤疤的一把刀

一格专栏 2024-04-01 04:15:24

最近,刷到一篇呼吁邯郸杀人案3名凶手应该保释出狱的文章,出自于一位媒体人之手,浏览量已高达百万。

当前主流舆论普遍呼吁严惩3名凶手并进一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而这位媒体人则以清奇另类的视角和主流舆论背道而驰,提倡对3名凶手进行救赎而非严惩。

文章以“人性本善,错在社会”为由,将他们犯下的恶行归结给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将他们作恶的动机归结给留守儿童的困境,认为我们应该提倡宽恕,让坏人得到感化和回转。

文章还认为,要想让邯郸3名凶手回转向善,就得让他们保释出狱恢复正常生活,因为错不在他们,要忏悔的,是我们这些失职的大人。

文中引经据典借用了《少年法庭》的一句话:“该道歉的人不是你,反而是我们这些大人,应该是我们要向你道歉。孤单的你在徘徊时,我们没能对你说一句温暖的话。”

何其荒诞,何其滑稽,何其可笑。

3名凶手犯下不可饶恕的恶行,受害者家属还没等来他们的悔过和道歉,圣母心泛滥者就已经先跳出来呼吁大家宽恕并向他们道歉了,宛如刺向受害者家属伤疤的一把刀。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在《善恶之源》里,用大量的学术分析和实验理论阐释过关于“人性本恶”的理论:

即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有最基本的正义感,他们会产生同情,甚至会判断人的好与坏,而这些孩子身上也有相应的恶,例如欺骗、蛮横、冷漠、自私、虚伪、懒惰。

人不可能生来就是向善的圣人,而是遵从自然法则的动物本身,有些孩子选择克制内心的野兽从而向善,有些孩子则选择释放内心的野兽从而向恶。

案件发生以来,邯郸3名凶手的作案动机至今仍未被披露出来,这大概率不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强大不愿意坦白,而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干这样的坏事,说不出个所以然。

成年人凡事讲究逻辑与因果,孩子的恶往往盲目且没有逻辑。

没有什么间隙矛盾,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因为看他好欺负,所以就想欺负他,只是因为他不合群,所以就要欺凌他,只是因为无聊,所以就要作恶。

好人喜欢分析并反思恶人与恶意是如何诞生的,但其实所有的分析和反思,都只是好人单方面的理解和共情。恶人作恶往往不需要理由,他会作恶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恶人,从思想认知到行为逻辑都都是非正常的,就这么简单。

邯郸3名凶手之所以作恶,不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而是他们本身就坏到了骨子里,即使他们不是留守儿童,即使他们的父母常伴身边,他们依然会成为霸凌者,成为嫌疑人。

受害者小光也是留守儿童,并且父母离异长期不在身边,同样的生长环境,同样的受教育环境,但他乖巧懂事,体贴老人,既懂礼貌也知善恶,与3名凶手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世上的留守儿童何其之多,比留守儿童处境更加悲催的孩子又何其之多,这些孩子有的从苦难里走出,有的从苦难里崛起,但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只有他们三人。

他们犯罪手段惨无人道、令人发指,是那种不置孩子于死地绝不停手的状态,是一场早已下了杀心预谋已久主观恶意极强的犯罪,这样的孩子值得被感化吗?拥有被感化的资格吗?

给他们100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在第101次仍然会作恶,原谅感化他们,那是上帝的事,我们振臂高呼只希望恶有恶报,只希望他们快点去见上帝。

刑法存在的意义是预期管理,监狱存在的意义是威慑恶人,二者长存于世意义就已经表明,坏人是无法被感化的,唯有惩罚才能让坏人心生敬畏。

央视网对此案点评说:

我们得到的教训已足够沉重,不能再以“个案”“偶发”这样轻描淡写的理由自我安慰了,面对层出不穷的霸凌事件该动真格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无效的。

必须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对霸凌者施以有力的惩处,特别有必要通过对标志性事件的案例剖析和正确处理形成示范和震慑效应,让霸凌者不敢霸凌、忌惮霸凌。

罗翔老师说,法律对于犯下弥天重罪的孩子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让人知罪悔过。

多地检察院、法院也在齐声为遇害者呐喊: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低头,坚决遏制未成年人作恶的高发势头,为所有孩子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这便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心声,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最希望看到的。

低龄,不能是无底线恶的挡箭牌。

我们持续殷切关注着案件的进展,对一切同情邯郸3名凶手的声音保持警惕,既是在维护人间的正道,也是在开创我们的未来。

为我们的孩子,开创出一个没有欺凌、没有暴力、没有危险,只有阳光与快乐的未来。

0 阅读:0

一格专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