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邓公的精神遗产,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基础

惜儿研究 2024-08-23 17:41:05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56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709篇原创文章。

今天邓公诞辰120周年,看到官媒和自媒体纷纷发文纪念,朋友圈一度刷屏,特别是很多体制内的朋友。这说明大家当前的心境是一样的,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非几个人能阻挡。只要中国还坚持改革开放的底色和基调,中国经济问题就不大。“总设计师”邓公的精神遗产,就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基础。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启蒙,但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按照现代性的标准,启蒙的并不彻底。所以当下的困境是不彻底的现代性启蒙的“业报”,是一种制度负债或体制赤字,不完全是某个个体的责任,也不是偶然性的,而是这个社会集体必然遭遇的困境。中国太大,各种思潮纷涌,缺乏共识容易导致混乱,只有不断的试错。由错误观念引发的危机,走不下去了,共识重建,重新成为现代思想启蒙的催化剂。但很可能一代人的美好时光就浪费了,这也是一种悲哀。

邓公们掀起的改革开放运动,当下来看好像是一种伟大精致的设计,在当时却是为了应对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邓公是典型的务实主义。农村吃不上饭了,总是向财政要钱,索性甩掉包袱,让他们大胆尝试承包制。国有工厂天天亏损,工人工资发不出来,索性承包给“能人”,替国家背包袱。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理论的论证是事后发生的,但并非只是过去的归纳总结,而是为后面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合法性。因此,无论是解放思想也好,实事求是也好,并不是多新鲜的理论建构,不过就是回归常识。常识回归了,政治生活和社会运行才回归正常状态。一直折腾,谁也受不了。人心思安,有权折腾的人不折腾,就是最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今天回望邓公的精神遗产,我认为不单纯是经济上的放权让利,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两个好氛围:一是政治生活层面,废除个人崇拜和领导终身制,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决策层内部不再互相斗争、互相猜忌,不再倒查清算,团结一致向前看;解除高压枷锁,有事大家商量着一起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重新呈现出积极生动、主人翁精神、人人愿意干事担责的民主政治生活氛围。

二是社会生活层面,放权让利,尊重呵护普通群众的积极性,对基层的一些制度试验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先试试看,出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打破主义之争,避免无意义的辩论,拨乱反正,修复过去不正常年月带来的创伤,重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年代的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不断涌现各种极端思潮。但是邓公总是以一种向前看的大视野、大格局来消弭惊涛骇浪于无形,不搞斗争,不搞清算,让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在伤痕累累中逐渐恢复元气,重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乐观向上的社会氛围。

邓公一改高高在上的类似“神的形象”,以一种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和世界政治舞台,一方面让老百姓心安,特别是当时刚刚开始创业下海的企业家。另一方面让中国领导人在世界的形象焕然一新,世界能与中国以普世的东西正常交流了,而不是过去各说自话。邓公这种平易近人的领导形象,也让下属感到心情舒畅,大家能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开拓改革开放的事业,推进中国的四个现代化。邓公的这种人格魅力也感染了后面的领导人,可以说是一种国家治理文化的传承。我们说改革开放是一种思想启蒙,实际上中世纪的思想启蒙就是从神向人的价值坐标系重构,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回归。

回首次贷危机后这十五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提出要在空间上“全面深化”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修改了很多做法,重点是国家机构的改革,将改革开放的重点放到国家治理上;疫情危机后,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见,即使遇到各种困境,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仍然在邓公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前行,这个趋势是改变不了的,黄河长江不会倒流。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邓公的精神遗产一直指引着一个社会集体意识的转型方向。任何想改变和背离的,都将被历史的列车抛弃。

想要获取更多会员专享的独到分析和内部见解吗?欢迎加入西京研究院研传会,成为会员,即可解锁全部专属内容!

0 阅读:0

惜儿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