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云何许人也?
赵云何许人也?估计绝大多数人会吼: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这是赵云在长坂坡时的名言,让曹操一下子记住了他。以至于多年后,在汉中之战时,赵云再次单骑闯阵救老黄忠时,曹操都惊得大呼:昔日当阳长坂坡英雄尚在!
还必会有人一挑大拇指说:蜀汉五虎将,了解一下!当然,看过正史的人基本上最听不得这句:哪有什么五虎大将?人家是四方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那时差太远,是杂号将军……
所以赵云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常胜将军,正史中藏着一个刘备“保镖”,即矛盾又统一,跟许多三国牛人,如关羽、曹操、刘备等一样……不过,赵云却似乎又跟他们不一样。
因为赵云是“一人三影”,还拥有一个《云别转》,开篇就是: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关羽是逃犯,张飞是屠夫,赵云“为本郡所举”,明显跟关羽和张飞不一样,甚至还高于刘备。因为刘备可没有“为本郡所举”的记载,属于妥妥的社会大哥,搞得富豪,做贩马生意的苏双和张世平,都跟刘备“合作”。
当然,你说这是向刘备交保护费也可以,毕竟有些套路自古有之,但实话实说,苏双和张世平这笔买卖不亏,两人因此都上了史册。
那么赵云是被啥郡所举?正是常山郡,而“常山赵氏”自春秋时期起,就属于本地豪强士族。如今赵云既被“本郡所举”,又带着一彪常山子弟(义从)投奔公孙瓒,这说明了啥?
只能说明赵云的出身,明显不一般,起码碾压当时的“涿郡社会大哥”刘老大、逃犯关二哥和屠夫张三爷。
因此也难怪赵云自报名号时吼“常山赵子龙”,而刘备则那么高调:“我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而不是说:涿郡刘老大。
关羽最霸气,“某,关云长”,来历都不提——没办法,都是心酸回忆。张飞则是“燕人张翼德”,屠夫咋了?樊哙是屠夫,何进是屠夫,俺屠夫这行当可是有光荣历史传承的,燕人张飞,最不怕你“挖坟”。
所以赵云何许人也?虽史料模糊但却能确定,必是豪强士族 ,否则解释不了他为何既能被“本郡所举”,还能带着一彪常山子弟,扎入三国这个波涛诡计的“江湖”,以及后来刘备躲在袁绍身后时,赵云能在家乡,替刘备招揽人马。
知道了赵云是“何许人也”,咱接下来谈三国时一个很奇怪的事,这就是当刘备托孤白帝城时,为何不向赵云托孤,等于直接无视赵云了。
二、刘备死前为何无视赵云?
比较公认的理由是,赵云不够资格?毕竟当时诸葛亮是丞相!
但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却是辅汉将军,在刘备兵败夷陵逃回永安时,召李严托孤时,才晋升他为“尚书令”的。所有不够资格,是谈不上的。
这就又出现了另一种解释:蜀汉是以刘备的元老势力,诸葛亮的荆州势力为根基,吸纳了原益州势力,才得以开国蜀汉。
诸葛亮在当时既代表着荆州势力,又能统领元老势力(魏延),所以托孤必要诸葛亮。
李严代表着原益州势力,如今刘备自感时日不多,必然要找一位“话事人”出来。之前这个角色是法正,一度嚣张得都让诸葛亮都要替他开脱,而不敢翻脸。在法正死后,刘备选中了李严,因此这才托孤给他。
那么赵云呢?他属于以上三大势力中的哪一个?有人必然会表示:当然是刘备的元老势力了,追随刘备的时间比诸葛亮早多了
不过有人必会立刻反对:赵云其实已经站队诸葛亮了。刘备开启夷陵之战时,赵云跳得最高,反对声音最大,他就是代表着诸葛亮等人发声,因此这才搞得刘备东征时,根本不带赵云,只让他统领预备役接应。
这就是赵云的尴尬!这点也反映在了《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从来都被视为一体,是蜀汉元老势力的三大原始股,因此关羽和张飞,都敢跟诸葛亮尥蹶子。
那么对赵云呢?刘备喊“四弟”。关羽也表示:赵云那是我兄弟,当五虎大将没问题,可这黄忠是个什么鬼?
再看诸葛亮,调兵遣将时最喜欢用赵云,因为他只能真正调遣得动赵云。以至于诸葛亮在借东风前曾强调,必须是赵云接自己回来——瞅瞅,赵云依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存在。
也正是因赵云的尴尬或说独特,这才造成了刘备不向他托孤——须知,赵云两救阿斗,如今正是阿斗(刘禅)要继位,这种情况下,谁敢说赵云没资格?那么到底为何刘备不向赵云托孤呢?其实许多事在初始状态时,就注定了结局,还是回头看看赵云,为啥舍弃公孙瓒吧。
三、赵云为啥舍弃公孙瓒?
据《云别传》记载: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由于袁绍是冀州大哥,搞得公孙瓒很担心冀州人都“纳头就拜”,因此对赵云来投奔是相当高兴,开玩笑般的说道:你是常山人,应追随袁绍才对,为何却选择投奔我啊?
赵云答:如今这江湖太诡谲,毫无仁德可将,我只向往仁德所在,并不是反对袁绍或支持你这么简单!
所以这就引出了赵云的最显著特征:为公不为私!即,我赵云是为天下人奋斗,才不是为了自己或依附他人!
显然赵云这个回答,对公孙瓒来言最多给59分,绝不及格!因此导致了赵云不被公孙瓒重用。这下就给了刘备机会,当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
也正是在这时,公孙瓒做了一件蠢事,杀掉了正宗皇叔,享有很高声望,拥有民意基础的幽州牧刘虞。于是“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瓚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瓚极口,然后同死”。
不必翻译,只看追随刘虞赴死的,是哪里人就行了,都是“常山人氏”。那么常山赵子龙咋办?好办,“云以兄丧,辞瓚暂归”。赵云找到公孙瓒请假:我哥哥去世了要奔丧。公孙瓒一挥手:走您。
刘备立刻跑来,一路相送不停絮叨:子龙啊,我爱你,你爱不爱我啊?你倒是说句话。
赵云表示:“终不背德也!”这个德,是仁德(从仁政所在),不是刘玄德!
看懂了刘备和赵云的初始状态,是不是就理解了,当刘备得到益州,狂封手下时,为何赵云激烈反对?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时,为何赵云跳得那么高:汉贼是曹丕,你打个毛孙权?所以,刘备为啥不向赵云托孤,还用解释吗?
说句 “云吹”很简单,一生“终不背德也”却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