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3年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即将到来的春节,也预示着中国将辞旧迎新,跨入兔年,到了要屯年货的时节,膏满肉肥的河蟹仍是人们置办年货的一大选择,作为河蟹中的王者,阳澄湖大闸蟹独占鳌头,成了抢手货,可是你知道吗?或许摆在餐盘中的螃蟹并不是来自江南水乡,而是当之无愧的西北娃。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冬日囤菜和吃蟹的习俗。自宋朝起就有立冬前五日囤菜的规矩,上至皇宫,下至民间,车载马驮,囤菜的车辆堵满整个道路,囤菜清单里有螃蟹,蛤蜊,鹅梨等食材,更别提汉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了,螃蟹自宋朝起就已经成为人们的最爱。我们将视线转会当下,望向遥远的西北。深秋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片大片的胡杨林仿佛披上了“金色外套”,重峦叠嶂,直冲云霄的胡杨林和连绵不断的塔里木河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这幅秀美的大自然执笔创做出的生态画卷将碧水,大漠中一切可能的风光都结合到了一起,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新疆是个好地方,不管是小学课本里《胡杨礼赞》描写的直上云霄矗立在荒凉沙漠中的胡杨,还是雅丹地貌给予新疆的“非同寻常”,嶙峋的怪石、石缝间崩出的草木、岩石上的远古彩绘和雕刻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这片土地的非同寻常。
还有孕育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灵,被看作生命摇篮的天山山脉,热情似火的吐鲁番盆地。毫不夸张的说,你可以在新疆看到世界上能叫出名字的所有地貌,它有无数的山脉和河流,也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湖泊。但如果说到人尽皆知,估计塔里木河应该首屈一指,这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大河,构建了新疆最不可缺少的生态环境。与北半球大面积的高温干旱相反,气候危机以来,西北地区原本干旱的气候逐渐变得湿润起来,今年更是近十年来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一年,从万物复苏的季节开始便不断降雨,河水量比以往都要充沛,原本面临枯水威胁的塔里木河竟有了将近两个月的洪涝灾害。 反常的气候让这片原本充斥着荒漠的土地渐渐恢复了千百年才有的绿意盎然。今年入夏开始,塔里木河流域多条河流出现水患,充沛的水量滋润了原本干旱少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携带着的泥沙河流进入沙漠,在沙漠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沙漠和湖泊交相辉映。若是恰逢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塔里木河与落日交相辉映,将整片大地渲染成一片暗红色。近几年,有很多湖泊面积扩大的例子,20多前以来,青海湖也因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以及降水量的增加,使得湖面占地就逐年扩大。塔里木河流域也在相同原因下发生着相同的变化,塔里木河流域的湖沼面积越来越大,仅仅去年一年,塔里木河流域的湖泊面积内就扩大了数倍。
自然环境的改变催生了当地的水产养殖产业,西北河蟹横空出世,早在2015年,新疆的罗布湖就已经开展螃蟹养殖。大自然给予的充沛水量以及生态调水使得湖水富含微量盐碱,无意间使这片水域成为了螃蟹的乐园,也成为培养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成功因素。在这里产出的螃蟹体大膘肥,肉质如软玉,蟹黄流动,口感温香玉润,让人一看就充满了食欲,不仅成为了本地人民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打开了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销路。尤其是深秋时节,沉甸甸、黄灿灿、情深意重的一盘螃蟹,整个秋冬的丰腴都隐藏在鲜香的螃蟹之中。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暖湿化的影响是新疆生态坏境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北的暖湿化都不会变化。或许,气候变化只是大自然沧海桑田周而复始的变化,但对人类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情。除却对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呼声,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气候变化,原本干涸的荒漠受到了河流的滋润而形成湖泊,在新疆看来,暖湿化的出现,使新疆人抓住机会,发展出了西北养蟹产业的契机,但气候危机却让更多的地方长时间高温干旱,高温下导致的粮食减产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孰轻孰重,或许值得我们思考,但不管如何,西北螃蟹的美味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道全中国人都喜欢的舌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