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咖啡。咖啡是整个消费行业非常重要的赛道,前几年经历了白热化战争,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但因为这一市场规模足够大,无论咖啡豆贸易还是电商卖货,都有利润可赚,所以不断有新玩家入局。
去年我们一直在给某咖啡品牌做咨询,包括竞争战略和开品方向选择等,成功帮品牌避了一些坑,也打出了两款爆品。
服务过程中,我们对咖啡市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经过客户同意,我们把部分内容脱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01第一个问题 精品速溶还值不值得做?我个人觉得这个市场已经没有太大机会了。
首先整个大盘是萎缩的,去年某两大电商平台速溶咖啡市场GMV下降近4亿元,降幅超过10%。
而且头部品牌的量也在跌,有些品牌的销售额甚至腰斩。企业要么缩规模保利润,哪怕利润只有一百万也是赢;要么直接裁员转行业。
某知名咖啡品牌去年仅有的销售额,有一半来自电商破价,另一半都来自海外市场。
国内的精品速溶市场衰退,主要由几个原因导致:
一、精品速溶咖啡的竞争格局变了。你的对手不再是线上同行,而是瑞幸、库迪这些线下选手。
根据沥金的消费品三象限:价格、便利、体验,速溶咖啡品牌没有一个角度能干得过瑞幸。
你一杯美式速溶卖到6、7块钱,消费者还要自己找杯子、加热水再刷杯子,人家瑞幸一杯现制咖啡只要9块9甚至更低。
你以为消费者需要的仪式感,在实际使用时都会变成负担。
消费者考虑的只有你方便不方便,显然一杯外卖咖啡既不用刷杯子,还可以用下楼取快递的借口摸鱼,这才是打工人的刚需。
而且瑞幸这些连锁咖啡的网络密集程度已经足够高,在三四线城市获取一杯还不错的美式咖啡已经变得非常简单。
体验感没瑞幸好、综合价格没瑞幸底、便利性没有瑞幸高,你拿什么跟这些不差钱的对手争?
二、精品速溶咖啡就是美式,中国人真的爱喝美式吗?
很显然大家更爱喝小糖水,不然瑞幸的大爆款也不会是生椰拿铁了。
相比又苦又涩的黑咖啡,人的天性就是爱糖、爱乳制品里的油脂,这是刻在我们DNA里的吸引力。
生椰拿铁能成为亿级大爆款,就是因为人人都爱喝奶茶,咖啡只是奶茶的一种风味。
而所谓的美式,是咖啡口味的进阶,就像黑巧,爱喝会喝的人本来就很少。
美式的市场本来就是个小众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做大规模投放,这不是无中生有、拔苗助长么?
按照这个逻辑,精品速溶咖啡就是个伪命题。
当然这个市场也不是没有机会,但结构性机会是出现在跨品类竞争里。
比如用医药级设备,压低每条速溶的成本,用相对低价去收割其他玩家的存量等。
02 第二个问题 咖啡市场的增量在哪里基本上每个做咖啡的人都会问我们,下一个机会点在哪里?
简单来说,一个是做2B服务,另一个就是在2C做细分市场,要么做慢生意,要么低价跑量。
市场越卷,零售品牌越挣不到钱,2B服务商就越挣钱。
所以当后端市场卷到飞起,大家比谁价格低的时候,做商家服务的企业普遍能赚得盆钵满溢。
比如独立咖啡馆不挣钱,但卖咖啡机的一定挣钱;线上咖啡品牌不挣钱,但供豆子的一定挣钱。
某M姓咖啡品牌就很聪明,既有2C业务卖包装咖啡豆和挂耳咖啡、又有2B业务卖咖啡机,市场好的时候2C业务挣钱,市场差的时候2B业务挣钱。
这告诉我们,像咖啡这类和大贸挂钩的快销品,如果有资金托盘,最好一上来就B/C全盘布局,这样无论市场好坏,都有结构性壁垒。
在2C生意里,也有细分机会。
一是就慢慢来,用运营社群的方式做慢品牌,直接放弃增长,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以有利润或者少亏钱为第一目标。
比如聚焦某个咖啡产地、某个咖啡风味、某种小众咖啡豆、某种萃取工艺、某个咖啡匠人,然后做深做垂。
这个比较适合有情怀,而且一时半会儿不太缺钱的创业者。
因为任何慢生意都要熬时间,而做时间的朋友往往是最难的。
花时间圈选真正爱你懂你的人,用服务和产品让他们更爱你,每年只服务他们,拉长他们的LTV,用社群活动让他们介绍更多相似的人体验你的产品,慢慢做品牌。
二就是跑品,比如选对有增长优势的品,切合一定的风口,再铺KOL种草,快速起量。
当然任何的精准开品都需要有决策支撑,不然就是浪费钱,我们看过太多开品失败的例子,几百万直接打水漂。
这个的关键就是要做好用户洞察。根据沥金用户需求金字塔: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交价值,再根据数据验证,找到有机会的潜力爆品。
或者还可以在原材料端适当放弃一些生意底线,向抖音拼多多1688上9块9二十包还包邮的这些咖啡商家们学习,用平台返利或者运营优势,做人性的生意。
这个的水比较深,我朋友圈之前发过这些品牌是怎么操作的,我们也有文章讲过(抖音9块9包邮的咖啡赚钱吗?),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会陆续放出一些脱敏的项目复盘,还有对行业的深度思考。关于咖啡赛道的存量和增量机会,欢迎各位留言跟我们继续探讨。
如果有业务合作需求,也可以直接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