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84、姚和尚设计紫禁城,蒯木匠建造皇宫殿

弓长历史 2024-08-03 16:54:50

北京有座故宫,古时称为紫禁城,是座皇宫,最初建设时,吴地人姚广孝为设计指导,蒯福带领儿子蒯祥在内的香山帮匠人参与了建造。

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为明成祖。朱棣做皇帝后决定迁都北京,并于1417年下诏建造北京皇宫。

古人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市三垣,紫微为中,为天帝所居。人间皇帝贵为天子,因此其居所,也以紫微为宫,称之紫微宫或紫宫;皇宫为禁地,故合称为紫禁城。

朱棣建紫禁城时,和尚姚广孝为设计指导。姚广孝原名姚天禧,出家为和尚后名道衍,苏州府长洲县相城人。朱元璋封诸王时,姚和尚随燕王朱棣,被封为太子少师。据说朱棣造反想当皇帝和推翻朱文帝当上皇帝,都离不开姚和尚的谋划。朱棣登上皇位后,姚和尚恢复姚姓,赐名广孝,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资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

紫禁城的设计,坐北朝南,外有护城河、城墙包围,内部建筑为前廷后宫,前廷为三大殿,袭用南京明宫旧称,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意指"天之造化,皇权四海,谨身治国″。后寝部分为十五宫,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个宫,左右是东、西各六宫。传说共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间。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不计已拆除的一些附属建筑,普查统计存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规划设计紫禁城时,总体思想是突出天子的尊贵,皇帝的至高无上,拉开天子与百姓的距离,这在宫址的选择上,宫门、宫殿群的布局上都得到体现。北京城规划建设时,按照风水理论,主山(天寿山)一宫址一案山、朝山(北京城的案山、紫禁城的朝山是大台山"燕墩″),这是宫廷中轴线的基本格局,紫禁城居中,这主要突出皇帝居在中心的思想。如今,北京中轴线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宫门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强化皇帝"九五至尊″地位,以应"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易·乾》)。明宫所有物件都须"九"、"五″,所谓"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九是最大数","五″是中位数,象征中天,永无没日。因此,画龙要九条,门钉要九排,每排九只,建筑物、家具什物、手工艺品上,处处可见龙的踪影,象征"真龙天子在宫城″。

建设紫禁城需要工匠,不知是吴地香山帮匠人有名,还是吴地人姚广孝的建议,苏州吴县人蒯福以木工之首,带领吴县香山帮匠人,奉旨进京建北京宫殿,其十九岁的儿子蒯祥,作为"巧木匠″,也随父进京参加皇宫三大殿的建设。

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朱棣见皇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整,形象威壮,色彩绚丽,明显比南京明宫好,龙心大悦,称赞工头师傅蒯福、蒯祥为"蒯鲁班",授予蒯祥为"营缮青吏司″(注:蒯福已年高)。

皇宫落成后的次年,一场大火,把宫内三大殿烧毁。朱棣听信"天意"示警说,不敢再建。直到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才下令蒯祥主持重建三大殿和营建文武诸司衙门。历经十三年,工程于1449年完成,同时,还完成了天安门的重修工程。蒯祥因组织有方,技艺出众,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后蒯祥又主持规划建造明裕陵,官升至工部左侍郎。1481年三月,84岁的蒯祥病逝于北京,墓葬故乡,即今苏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旧时,北京有蒯侍郎胡同;如今,苏州香山仍有他的坟墓。

0 阅读:3

弓长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