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74、刘禹锡苏州抗灾

弓长历史 2024-05-26 09:10:17
唐大和六年(832年)二月,吴地继826年洪灾后,又遇特大洪水,各县皆淹,酿成大灾。大水刚退,又遇大地震,民房多遭毁坏,酿成大瘟疫。雪上加霜,吴地百姓因此死亡者甚多,生者流离失所。 刘禹锡(772一842年)恰在此时调任苏州刺史,面对"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水潦虽退,流庸尚多″,"饥寒殒仆,相枕于野″的灾后景象,他深入农村,访疾问苦,了解灾情,筹谋救灾之策。他一方面将灾情上报朝廷,开仓拨出十二万石大米,分发饥民救难,并宣布免除赋税徭役;另一方面他积极组织百姓自救,安定民心,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他受到百姓赞扬。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道:"梦得(刘禹锡字)之为州,当灾疫之后,民无流徙。″朝庭以其政绩突出,赐三品紫金服。他在任苏州刺史两年后,未期满便调任太子宾客,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他离别苏州时作《别苏州二首》诗曰:"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流露出他对苏州的依依不舍之情。苏州后人也不忘他,将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为苏州"三贤″,并建立"三贤堂"纪念。
0 阅读:0

弓长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