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执意偷袭珍珠港?日本:美国佬逼人太甚

梨评历史 2024-04-11 12:44:55

1935年,已经占领东北的日军开始将侵入的爪牙伸向了华北,意图蚕食我国的华北地区,引起了国民政府的警觉,并且提出了抗议。

在国民政府抗议的同时,日本内部其实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第一种就是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不扩大派。

珍珠港之战标志日美战争的爆发

他认为此时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应当撤出华北,稳住国民政府,然后好好经营东北,将东北变成日本的重工业基地,然后保持和英美的的良好关系,利用英美制衡苏联的心思,充当英美对抗苏联的前线,然后积累实力和西方对决。

与之相反的就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激进派,这一派认为应当全面开战,争取三个月内在正面战场击败国军,逼迫国民政府签署类似《马关条约》的和约,攫取更多的利益。

相对于石原莞尔的保守稳健政策,东条英机的激进政策得到很多底层日军官兵的支持,他们认为国军不堪一击,完全可以复制甲午战争。

最终东条英机的主张占据了主流,在他们的把持下,任何退让和妥协的声音都被视为卖国,就这样,日本决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卢沟桥事变

但此时的国民政府可不是清朝,国军先是在上海和日军开展激烈地对抗,几十万国军将士硬生生地拖住了日军进攻的步伐,让日本三个月内结束战争的阴谋破产。

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国民政府不愿意和谈,日本想要复制甲午战争来逼迫对方签订和约的策略完全行不通,如此一来,日本必然会被拖入持久战。

淞沪会战后,武汉会战全面爆发,整个战争历时四个月,粉碎了日本图谋快速占领武汉的计划,至此抗日战争进入了对峙阶段,日本也明白想要靠武力手段已经无法快速借宿战争了,日本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武汉会战

毕竟日本资源匮乏,长期陷入中国战场会让日本国内也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要么选择结束战争,要么继续打,打到物资消耗殆尽为止。

不过如此快速地结束战争,日本显然不甘心,因而有个前提,就是和国民政府谈判,索要点代价然后体面地结束战争,但国民政府拒绝和谈,日本束手无策,直接退出,这批高层会被底层士兵撕碎。

至于第二种选择,日本同样难以忍受,各种物资严重匮乏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捉襟见肘,尤其是石油和橡胶,这两个更是要了日本的老命。

日军劫掠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之前对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继续贸易的美国开始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东北因为不是美国势力范围,美国自然没有什么声音,但淞沪会战上日军残暴的行为让日本在西方的舆论地位一落千丈,不少美国民间认识开始要求政府制裁日本,并且开始对中国进行捐赠。

但此时的日本不断进口美国的物资,让美国赚了不少钱,仅仅在1937年,日本就进口了2.9亿美元的物资,美国官方层面并没有采取强硬的姿态,只是碍于民间舆论,进行了比较轻的处罚,各种战略物资照旧卖。

但随着日本开始入侵长江中游的时候,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可以容忍日本侵占东北、华北,因为这里没有美国的利益。

但不能容忍日本入侵长江流域,毕竟这里是英美的势力范围,除了有商业利益外日本还违反了之前签订的《九国公约》,违反了门户开放的原则。

鉴于日本的行为,1939年1月,美国以官方的名义给国民政府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这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之前的中立姿态。

日本石油进口直到1981年8月1日才完全停止

不过美国商人可不希望日美开战,毕竟日美每年过亿美元的贸易额,一旦开战就会损失大笔钱,因而他们经常游说美国政府,要求避免对日本的制裁,可以说日美的关系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但随着战争的扩大,这点余地也没了。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岛,并且建立了军事基地,此举很明显,就是要入侵东南亚,这可要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老命。

入侵中国顶多损失一些商业利益罢了,但入侵东南亚,那就意味着西方将会失去最为重要的原料产地之一,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经过多次警告无果后,1939年7月,美国宣布废除《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相当于给日本的一次严重警告。

但美国没有封死和谈的道路,宣布可以给日本6个月的条约延长期,在6个月时间内,日美将进行和谈,如果和谈成功,条约继续,和谈失败,条约废除。

这下子引起了日本不少人的恐慌,毕竟现在日本就是靠美国的物资维持战争的,一旦断了美国的物资,日本将会活生生地被拖死。

日军

然而经过他们多次讨论,日本居然认为美国不过手虚张声势,毕竟日美有着庞大的贸易额,美国商人也不会放弃和日本这个大客户的,甚至激进派认为应该强硬地回应美国的制裁,让美国知难而退。

好在日本还是有清醒的人,认为通过和谈避免日本失去物资的供应,就这样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1、日本方面需要撤出南;

2、保护英美在华的资产;

3、长江流域对重新对西方开放;

4、美国则会认可伪满的存在。

但这份明显对日本有利的和谈却得到激进派的反对,认为这是示弱和让步,是可耻的。

他们一反对,协议自然失效,日美的贸易自然结束了。

而随着德国开始入侵波兰,日本、意大利和德国正式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这份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轴心国的正式形成,也意味着日本开始和德国一样,开始挑战整个西方规则,美国自然不会容忍。

《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就在德意日结盟不久,美国就宣布对日本钢铁禁运,一下子击中了日本的软肋。

但看到德国节节胜利,日本丝毫不担忧,既然英国和法国都败于德国手上,那么美国也不是对手,趁着他们无暇顾忌殖民地的时候,直接出兵占领他们东南亚殖民地,如果控制东南亚,日本就可以成为资源大国,就这样,日本率先入侵了越南北部。

不过也有部分认为日本和美国的工业实力相差太大,一旦日美开战,日本必败无疑,应当避免现在和美国爆发正面冲突,这个建议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因此日本开始和美国开战谈判。

但谈判方面,日本又不想做出太多的让步,更不想放弃到手的利益。

1941年4月,日美经过多轮谈判,初步达成了《日美备忘录》:

1、日美不会卷入欧洲战场,也不会因为德国问题开战;

2、尊重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美国解除对日本经济制裁;

3、日本撤军,但美国需要承认伪满;

4、日本不会侵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

可以说这个协议对日本还是非常有利的,既可以体面退出战争,又解除了美国的经济制裁,但却引起很多人激进人士的不满,认为这是妥协。

站在飞机上的日军

甚至认为如今的美国害怕德意日的结盟,应该利用这个心理以打促和,换取美国更多的让步,随后,日本在原先的协议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日本可以根据之前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履行德国的军事义务,即可以借着德国名义继续入侵东南亚;

2、拒绝从中国撤军,也不保证门户开放政策;

3、日本在西太平洋有着优先使用武力的权力。

可以说这份强硬地协议完全超出了美国的底线,不管哪一条,都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一开始还打算和谈的一些议员看到这个协议后也放弃了和谈的想法,认为应该对日本强硬一点,而日本则很乐观,认为美国民众反战情绪很浓,不喜欢战争,说不定美国这边宣布战争,那边就有人弹劾他下台,这些想当然的心思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1941年7月,日本入侵越南南部,标志着日本将要入侵整个东南亚,美国也没有犹豫,立即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并且冻结了日本在海外的所有资产。

罗斯福

相比钢铁,日本显然更看重石油,没了美国的供应,日本国内石油只能使用半年,这下子很多人慌了,慌慌张张想要继续和美国和谈,但日本此前的举动已经惹恼了美国,美国认为日本一点和谈的心思都没有,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直接行动。

看在日本苦苦要求和谈的份上,美国扔出了一份协议:

1、日本必须立即撤军,包括中国和越南,并且和中国进行和平谈判;

2、和德国的盟约应该是防御性而不是进攻性;

3、放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在华所有利益,履行门户开放政策。

很显然,每一条都是日本现在不能答应的,明知道会得罪美国,也知道打不过美国,但就是没人敢同意签字,毕竟签字就意味着成为替罪羊,要么被国民骂死,要么被人暗杀,都是无法接受的。

剩下的只有战争这同一条路的,而开战的任务则交给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和激进派相反,山本五十六是比较理智的一个人,反对扩大侵华的战争,也反对和德国结盟,更反对和美国开战,但这样的妥协观点自然得不到市场,反而被视为卖国贼。

山本五十六也知道开战不可避免,因而在1941年下半年的时候,山本开始研究和美国的作战计划了,但山本经过各种推演发现,美国的工业实力远强于日本,正面作战胜算不大。

1941年的珍珠港

唯一的办法就是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个太平洋舰队基地,消灭大量的主力,而美国需要一年时间恢复作战实力,这一年时间内,日本就可以快速占领东南亚,以此逼迫与美国谈判。

当然,日本对自己的实力也有清醒的认识,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战场上击败美国,现在能指望的也就德国了,如今德国开始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苏联节节败退,整个欧洲已经没有德国的对手了,能下场的只有美国。

而美国一旦参战,那么大部分重心必然会在欧洲战场,说不定会忽略亚洲战场,这样一来,日本就有机会拿着东南亚和美国谈判,让美国承认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

之前不是没有例子,比如让日本崛起的日俄战争,沙俄就是因为以战促和的,放弃了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在历史的惯性下,日本认为这个计划可行。

日俄战争

1941年12月7日,经过精心准备的日本海军成功偷袭了珍珠港,美军毫无防备,仓促反击,先后死伤3600多人,损失惨重。

虽然大获全胜,但日本显然低估了美国的战争决心,珍珠港事件不久,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作战,这显然出乎日本的预料。

此一时彼一时啊,美国又不是沙俄,当时沙俄国内矛盾积压,西边还有德国和奥匈帝国,内忧外患下,哪怕沙俄实力强于日本,但也害怕陷入持久战引爆沙俄内部危机,因而宁愿放弃了在东亚的利益也不愿意和日本死磕。

但此时的美国可不是沙俄,没有内忧和外患,大萧条也从罗斯福新政下慢慢恢复了,加上工业能力冠绝全球,丝毫不怕持久战,也不怕因为持久战引爆国内革命,毕竟美国没有这个基础。

和日本一样,这场战争也是美国的国运战争,打赢日本和德国,美国就可以问鼎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这个战争必须打,而且也不怕陷入持久战,更不需要妥协或者和谈,直到把对方打到无条件投降为止。

可以说从决定偷袭珍珠港那一刻,就预示着日本后来的命运。

0 阅读:12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