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钱学森递烟,钱快接到时主席却突然收回,笑道:自力更生

史在没有弦 2024-09-28 05:24: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64年,毛主席在自己生日之际破例邀请了一众贵宾至中南海,特别是钱学森。席间,毛主席递烟给不抽烟的钱学森,瞬间却又收回,调侃道:“咱们要自力更生啊。”这一幽默背后,是对国家自主发展的深刻思考。钱学森的回国历程充满艰辛,他的才华对中国国防建设至关重要。毛主席和钱学森之间的关系是一位领导者与专家的互动,更是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交织的缩影。那么,毛主席此举究竟传达了怎样的期待与使命感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35年,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钱学森获得了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他对此感到无比兴奋与期待。此时的他满怀理想,渴望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然而,当他最终回到祖国时,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而是经历了岁月洗礼的学者。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求学期间,钱学森表现得异常认真,刻苦学习,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在他前往的第二年,他便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而到了1939年,他更是同时取得了数学和航天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为中国赢得了无上的荣誉,这一成就令许多人都为之骄傲。

毕业后因国内战乱,科学研究条件极为恶劣,钱学森在权衡之下选择了留在美国,接受了当时美国航空局的邀请,投身于火箭和导弹技术的研究。这一选择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也让他在航空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1947年,钱学森已在学业上取得了初步成就。他在36岁时,就已成为全球顶尖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享誉科学界,特别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终身教授。他的才华与努力,使他成为当时美国科学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获得了在五角大楼工作的机会,成为了美国海军、陆军和空军及国防部的科学顾问。那时他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还获得了查阅最高机密资料的权限,享受着极高的职业地位和尊重。这一年,钱学森的人生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

事业上钱学森达到了个人的巅峰;生活上他和青梅竹马的爱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时国民政府向他发出了回国的邀请。这一切似乎让人觉得他将要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对于他而言,在这个一边繁华洋溢、一边民不聊生的地方,放弃自己所学的知识,去为一个政权的虚假繁荣粉饰太平,是不可接受的。婚后钱学森再次返回美国,继续专注于科研工作。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心中始终牵挂着远方的故土。

1949年底,他在广播中听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意识到回国的时机终于到来。心中满怀激动与期待,他向五角大楼递交了辞职信,并告别了曾共事的老师与同学。深知国内航天事业尚处起步阶段,回国后或许不会有理想的研究条件,他在临行前精心准备了三百公斤的资料,计划通过轮船将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带回祖国。

钱学森的离开引发了美国高层的极大恐慌。他的好友丹尼·金布尔虽表面上表现出不舍,实际却在钱学森走远后,立即向美国司法部报警,要求全力阻止钱学森回国,甚至表示可以直接采取极端手段。他深知,掌握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的钱学森,价值相当于五个海军陆战师,而当时美国的军队总数不过十个师。

1950年9月,钱学森被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国司法部指控他试图将机密资料泄露,怀疑他是被派来的间谍。被捕后他被关押在移民局拘留所,遭受了长达十几天的非人折磨。在此期间他被剥夺了与任何人交流的权利,彻夜不眠,明亮的探照灯每隔三分钟闪烁一次,伴随而来的是无尽的噪音和压力,让他几乎陷入绝望。

1955年,钱学森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周总理对他关怀备至关注他的工作进展,还对他的家人给予了温暖的照顾。这样的关怀让钱学森感受到了久违的温馨与支持。

陈赓大将得知钱学森回国的消息,心中也十分欢喜,便邀请他前往哈军工参观。在那年的11月下旬,钱学森与陈赓大将并肩走在哈军工的陈列馆中,周围陈列着美式飞机、大炮等战利品。看到这些展品,陈赓大将向钱学森询问:“钱先生,您觉得我们中国自己能否制造导弹?

钱学森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为什么不行?如果外国人能造导弹,我们中国人当然也能!难道我们比他们差吗?”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瞬间点燃了陈赓大将的信心。事实上在参观哈军工之前,钱学森在东北工业和科技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他清晰地认识到,尽管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完全具备制造导弹的条件与能力。

到了1956年,钱学森回到北京,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在两人交谈时,总理希望能听取他对导弹研制的意见。钱学森迅速递交了一份详细的方案,展现出他深思熟虑的研究思路。

同年2月,周总理带着这位重要的“贵客”来到毛主席的住处。当时的气氛略显紧张,尽管是寒冷的二月,钱学森的额头上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进入屋内后,总理轻松地说:“主席,我把您期待已久的贵客带来了!”

毛主席立即握住钱学森的手,笑着说道:“学森,我今天终于见到你了!”在此之前,周总理已经向毛主席转交了钱学森的方案,主席看后深感赞赏,决定亲自邀请他来。

钱学森略显惭愧地说:“主席,真是对不起,我本该早点来拜访您的。”毛主席则安慰道:“我知道你刚回国,事情多,我不想打扰你。”寒暄之后,毛主席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他对钱学森说:“学森,我想把导弹研制的重任交给你,我坚信你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面对主席的信任与期待,钱学森虽然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仍坚定地回应:“主席您放心,我一定会完成这个使命!”接过这项重要任务后,他立即带领科研团队奔赴西北地区,克服了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投入到导弹的研发工作中。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苏联专家的支持下,导弹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久后我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火箭和导弹的机构,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在这一新岗位上,钱学森迅速带领团队扎根大西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他们一边学习先进的技术,一边进行仿制。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枚导弹,整个团队欢欣鼓舞,士气高涨,喜悦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1960年苏联突然撕毁了合同,撤回了所有驻华的苏联专家,甚至把所有导弹研发资料也带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震惊和沮丧。

主席特意召见了钱学森。见到主席愁眉不展、神情忧虑,钱学森毫不犹豫地望着主席,语气坚定地说:“主席,不必担心,我们自己也能搞!”他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为主席注入了信心和勇气。

就在1960年11月5日,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东风一号”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苍穹,成功发射!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时光飞逝,到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主席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心中满是喜悦,决定在自己生日当天破例为此宴请大家。宴会开始前,主席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自己身旁,这展示了他对钱学森的信任,也表明了对这位科学家的重视。

当大家落座后,毛主席开口说道:“今天的聚餐,不是为庆祝我的生日,而是为了庆祝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和东风导弹的发射。”说完,他拍了拍钱学森的肩膀,称赞道:“钱学森是我们的‘王’!‘火箭王!导弹王!’想要遨游太空的同志们,请找钱学森!”

这突如其来的赞扬让钱学森一时间感到手足无措,紧张得不知所措。主席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便抽出一支香烟递给他,正当钱学森准备伸手接过时,主席却突然将烟收回。这让钱学森更加困惑。

随后毛主席指着手中的烟,认真地说道:“还是要自力更生,外人终究是不可靠的。不给你,你就没了……”主席的话语简单却富有深意,让钱学森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在于依靠自己,唯有自力更生,才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远大。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同志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98岁。尽管他回国的道路艰辛无比,但他坚定的归乡信念始终未曾动摇,正如一位游子永远向往着故土。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铭刻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钱学森同志一生致力于我国的科研事业,他心系国家,甘于奉献,始终不图名利。无论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还是在科研的前沿,他始终将祖国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付出了无私的努力与心血,开创了无数辉煌的成就。被誉为我国科技发展的脊梁和奠基人的钱学森,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

他的一生,是无畏无惧的奋斗史,是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钱学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

0 阅读:103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