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是通过诛杀南齐暴君东昏侯萧宝卷而获得滔天权势的,最终行王莽、曹丕、司马炎故事,经由禅让程序,从齐和帝萧宝融手中取得了合法帝位,开创南梁王朝,史称梁武帝。
萧衍与南齐宗室兰陵萧氏属于同族,但为旁宗,势力不显。
萧衍之所以能迅速掌握朝局,得益于南齐宗室的孱弱不堪、后继无人。
于是萧衍顺利以皇室族叔的身份跻身朝廷中枢,由于才能出众,迅速在朝堂崛起,成为了南齐权臣之一,为日后的代齐建梁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由于齐梁两朝皇室同族,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萧衍能成功代齐建梁的原因在于兰陵萧氏内部发生了“强枝弱干”的现象。
那么兰陵萧氏的“主干”南齐宗室,为什么落到孱弱不堪、后继无人的窘迫境地呢?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齐明帝萧鸾。
基于这个逻辑推断,萧衍能成功代齐建梁的最大功臣是齐明帝萧鸾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那么齐明帝萧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萧鸾并不是南齐宗室的嫡系子弟,而是旁系子弟。
而且由于南齐宗室嫡系子弟人口众多,萧鸾的叔父齐高帝萧道成膝下有19子,萧鸾的堂哥齐武帝萧赜更是有23个儿子,而萧鸾自己这一系子弟人口稀少,相较于嫡系可谓是实力悬殊。
权力蒙蔽了萧鸾的双眼,萧鸾想让南齐帝位今后只在自己这一系流传下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那就是——残害嫡系子弟。
他把屠刀对准了和自己有相同血脉的堂弟和侄子们。
建武元年(公元494年),萧鸾登上帝位后,就在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对南齐宗室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七子,萧鸾的七堂弟,鄱阳郡王萧锵,死时26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八子,萧鸾的八堂弟,桂阳郡王萧铄,死时25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一子,萧鸾的十一堂弟,衡阳郡王萧钧,死时22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二子,萧鸾的十二堂弟,江夏郡王萧锋,死时21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五子,萧鸾的十五堂弟,南平郡王萧锐,死时19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六子,萧鸾的十六堂弟,宜都郡王萧铿,死时19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八子,萧鸾的十八堂弟,晋熙郡王萧銶,死时18岁;
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九子,萧鸾的十九堂弟,河东郡王萧铉,死时16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三子,萧鸾的三侄子,庐陵郡王萧子卿,死时26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八子,萧鸾的八侄子,随郡王萧子隆,死时20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九子,萧鸾的九侄子,建安郡王萧子真,死时18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三子,萧鸾的十三侄子,巴陵郡王萧子伦,死时16岁。
萧鸾每当杀害一个藩王时,总是于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翻墙破门,喝喊而入,顺道把他的家产全部操封没收。
齐武帝萧赜的第七子,萧鸾的七侄子晋安郡王萧子懋听说叔叔兄弟被萧鸾杀害后,于是在江州(南朝时为一级行政区划,辖区为今江西大部,治所在今九江市)起兵造反。
但可惜的是,萧子懋遭属下于琳之背叛,萧子懋兵败被杀,死时20岁。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萧鸾开始了对南齐宗室的第二轮清洗:齐武帝萧赜的第十子,萧鸾的十侄子,西平郡王萧子明,死时17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一子,萧鸾的十一侄子,南海郡王萧子罕,死时17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四子,萧鸾的十四侄子,召陵郡王萧子贞,死时15岁。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萧鸾开始了对南齐宗室最后的一轮清洗:齐武帝萧赜的第十六子,萧鸾的十六侄子,临贺郡王萧子岳,死时14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七子,萧鸾的十七侄子,西阳郡王萧子文,死时14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八子,萧鸾的十八侄子,衡阳郡王萧子峻,死时14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九子,萧鸾的十九侄子,建康郡王萧子琳,死时14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二十子,萧鸾的二十侄子,永阳郡王萧子珉,死时14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二十一子,萧鸾的二十一侄子,湘东郡王萧子建,死时13岁;
齐武帝萧赜的第二十三子,萧鸾的二十三侄子,南郡王萧子夏,死时7岁。
据统计齐高帝萧道成的19个儿子中,6个早亡,剩下13人都为萧鸾所杀;齐武帝萧赜的23个儿子中,4个夭折,3个病故,其余16人都死于萧鸾之手。
如果你的家族中出现了一个像萧鸾这样的亲戚,请问你再能“开枝散叶”、生再多儿子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