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名字暗含玄机,二师兄到底戒什么?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3-05-24 10:52:15

西游故事中,那个好吃懒做、胆小怕事、贪图女色,又爱耍小聪明,又不失憨厚善良的猪八戒给很多华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但若说起二师兄的别名“八戒”,到底指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唐僧带着孙悟空途经高老庄,得知福陵山有个猪妖。这个猪妖毛遂自荐,愿做高家的上门女婿。说来也怪,这猪妖特别喜欢吃素斋,丁点的荤腥都不沾,单看这一点,还算有点自律。

猪妖一开始还有个精致的人样,但时日一久就露了本相。原来是个长嘴大耳的呆子,脑后头还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实在吓人,看那头脸活脱脱地就是头野猪。寻常百姓哪儿见过这等怪物,左邻右舍全都吓得不轻。猪妖干脆也不装门面了,经常弄些风,云里来雾里去,走石飞砂,諕得高家和左邻右舍都不得安生。

那猪妖霸占高家小女儿,还把人家关在后宅的院子里,竟然半年高老也见不上女儿一面。可怜高老整日提心吊胆,不知女儿是死是活。于是高老想请法师降妖除魔。

悟空是个工作狂,一听降妖除魔,顿时来了精神,“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悟空等到半夜时分,猪刚鬣才现身,一见是孙大圣,吓得赶紧跑回到福陵山云栈洞,紧闭洞门,不去迎战。

孙悟空就在洞门口扯开嗓门,叫骂道:“那馕糠的夯货,快出来与老孙打么。”猪刚鬣最忌讳别人骂他馕糠的夯货,顿时恼羞成怒,拖着钉钯出来应战。

猪刚鬣上辈子是天蓬元帅,只因投错了胎,变成了野猪。虽为猪身,但还记得菩萨的教诲,灵性尚存,没有泯灭。

猪刚鬣骂道:“你这猴子,我记得你大闹天宫,家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里。到如今久不闻大名,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上门子欺负我呢?难道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

悟空说:“你丈人没有去请我。因为我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东土大唐驾下御弟三藏法师,去西天拜佛求经。”

真是不打不相识。猪刚鬣一听“取经”二字,赶紧丢下手里的钉钯,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

你一个妖怪见什么取经人呢?悟空也很好奇。那猪妖说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她的戒行,在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教我等取经人这么多年,也没等到消息。今日既然你做了他的徒弟,怎么不早说取经的事,一个劲儿地在这逞凶强,还上门打我呢?”

悟空就让老猪对天发誓,绝对保护唐僧,不掺半点虚假。猪妖一听,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望着天空像捣碓一样,只管磕头对天发誓,真心实意地保护唐僧。悟空又让他点把火,烧了猪窝。老猪很听话,真的就搬来芦苇荆棘,点火把猪窝烧得像个破瓦窑一样。就这样,悟空揪着老猪的耳朵,拉着他去见唐僧。

唐僧见老猪肯做他徒弟,就想给他起个法名。老猪说菩萨已经给他摩顶受戒,起了法名猪悟能。因为受了菩萨戒,早就断了五荤三厌。如今拜唐僧为师,以为可以开斋吃荤了呢。唐僧劝他说:“不行,不行。既然你已经不吃五荤三厌,我再给你起个别名,唤做八戒。”这就是猪八戒的由来。

五荤,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是指“蒜、葱、兴蕖、韭、薤”五种气味辛辣的菜。这五种菜,生吃味道很难闻,熟吃会刺激人的欲望,所以修行的人不吃这五荤。

三厌,指的是大雁、家犬和乌龟。古人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护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厌,这里是不忍食用的意思。不过,这五荤三厌是《西游记》作者混用了佛道二教的说法,而佛门的“八戒”可是另有所指。

佛门八戒,指八条戒律,对在家修行的弟子起到止恶防非的作用。具体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涂香花鬟及不观听歌舞、不坐卧高广大床。

老猪肯皈依佛门,按照菩萨戒行约束自己,遵从“八戒”戒修。后人笑称,看着好吃的不能吃,面对女色视而不见,二师兄八戒的心里时常承受着非人之苦。

从西游故事看,猪八戒的生命有些来头,是天界的天蓬大元帅,但下到凡间,投错了猪胎。八戒面丑形拙,心眼又多,好吃懒做,怕死,好色,胆小怯懦,遇到难关就挑拨离间,造谣煽动散伙,取经志向不坚,那些缺点简直多的数不完。在他的身上几乎聚集了所有的劣性。

然而,就像八戒一样劣性满身的人,在取经团队的督促、磨合和影响下,都有信心走到西天修成神,取得正果,那还有什么人修不成呢!或许,这是《西游记》想要告诉后人的一层意义吧。

(完)

1 阅读:133

红小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