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8岁牺牲,被国共两党都认定为抗战烈士,儿子后来成为国家主席

凡人侃历史 2023-05-10 11:40:37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上海病逝,享年96岁。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对于江同志高度评价:

“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随着江同志的逝世,关于他父母情况也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很多人才知道江同志父亲是一位抗日烈士。1982年,时任国家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同志,专程来到张爱萍上将的家中,请他给父亲江上青题写墓碑。

张爱萍当时无比震惊,他问道:“泽民同志,我真的没想到,你的父亲竟然是革命烈士江上青同志。”随即,张爱萍走进书房提笔挥毫,写下了“江上青同志之墓”。当江同志拿到题词,当场热泪盈眶。

那么,江同志为何请张爱萍给父亲题写墓碑?江上青身上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准确来说,江上青是江同志的养父,他跟江同志的亲生父亲江世俊是亲兄弟。江上青生前没有想到,自己牺牲后将次子过继给他。

江上青更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样子最终成为国家主席。江上青,191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市,原名江世侯,他在家中排第二。作为弟弟,江上青从小就跟大哥江世俊感情很深,这也后来大哥将儿子过继给他埋下了伏笔。

这是一书香门第之家,江上青父亲江石溪擅长诗文音美,尤精在医学方面有很早的造诣,曾在家乡地区开办药店悬壶济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父亲的影响下,江上青从小就关注国家大事。

1927年,江上青考入南通中学,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次年,江上青转回扬州中学高中部继续读书。有了之前的经验,江上青直接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因为学生运动声势浩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结果江上青被捕入狱。即便在狱中,年仅17岁的江上青依旧坚定自己的信仰,利用一切机会向狱友宣传革命的主张,还写了很多革命诗歌。

1929年江上青出狱后,父母和同学们都担心他遭遇如此大挫折,会一蹶不振。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学们,江上青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还庆幸自己在17岁时就能为救国而坐牢呢!如果说爱国有罪,这样的罪名我还引以为荣!”

为了表示自己坚定自己继续进行革命的信念,他将自己的名字江世侯改为江上青,这个名字来自唐朝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江上青身体稍微恢复后,来到远东大都市上海,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学习。

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江上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度担任该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继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很不幸,江上青再次被捕入狱。在受尽折磨后,1930年冬天江上青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1931年8月,经过一段时间休养,江上青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他立即向党组织申请要求安排任务。党组织根据江上青之前的经历,将他安排来到上海暨南大学社会学系做旁听生,同时秘密从事学生运动方面的工作。

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江上青义愤填膺,他创造了大量诗歌,以及来激励唤醒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斗争。江上青还跟一些进步青年创办《新世纪周刊》、《写作与阅读》和《抗敌周刊》等刊物,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共革命思想等。

比如江上青在了长诗《前进曲—东三省事件》中写道:

“谁愿毁灭,谁不要生存?只要是有着生命的,就是那微细的蝼蚁也知道斗争。地狱里炼出尖锐的两眼,眼珠的光透过民族的围城;历史唤我们清醒,使我们相信,叫我们‘死’的都是敌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江上青当时在扬州平民中学担任国文教员,他深感自己必须行动起来,要去抗日最前线。

于是,江上青等人在家乡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即江文团),他亲自创作了团歌《我们是铁的队伍》。歌词慷慨激昂,“我们踏着坚实的步,唱着救亡的歌。我们是铁的队伍,是热情的一伙。要举起抗战的旗帜,要掀起抗战的巨波,要燃起抗战的烽火……”

在“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成立大会上,江上青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动员讲话,他说:

“积我多年从事革命宣传之经验,光凭我们几个人在城市里喊几声口号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广大的民众是在小城镇,是在农村,我们必须到那里去宣传我们的抗日主张,我们当然也要到军队里去,到政府机关里去宣传,去发动,只有把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动起来,我们的民族抗战才有切实可盼的希望,我们才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才能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使东方的睡狮猛醒,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之声!”

1937年11月底,江上青率领江文团成员沿着溯江而上,在沿途他进行了广泛抗日救亡宣传,主要形式包括开展演讲、写作、壁报、宣传标语等。江上青利用自己擅长写作,频繁在国民党报纸上行发文。

1938年8月,江上青接到党组织的指示来到安徽,参加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接受中共安徽省工委的直接领导。江上青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别山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要想尽一切办法点燃这里的抗日热情。

江上青充分利用《安徽日报》,撰写刊发了大量抗日救亡的文章,这引起了国民党六安县长盛子瑾的注意。盛子瑾认为江上青是一个人才,加上自己跟主政安徽的桂系集团的矛盾很大,于是萌生了利用中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1938年11月,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共安徽省工委决定派江上青等一批共产党人到皖东北地区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为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几乎同时,盛子瑾被国民党方面任命为安徽省第六行政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兼第五游击区司令部司令。

在盛子瑾的“盛情邀请下”,江上青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也就是说,江上青当时在皖东北地区是国民党方面的高官,他决定充分利用好这身份。

江上青敏锐的觉察到盛子瑾迫切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于是向他建议创办皖东北军政干校。从外部来看,这是一所国民党学校,盛子瑾担任校长,但是所以具体事务全部由副校长江上青的负责。

江上青怎么做的呢?他根据中共抗战的需要,利用这所学校培训了大量赞成中共革命主张的学员。据官方资料,从皖东北军政干校走出的所有学员中,超过2000人后来成为新四军的骨干,还包括600多名青年干部。

看着皖东北军政干校欣欣向荣,盛子瑾个人欲望膨胀,越发希望借用中共来发展自己的嫡系力量。江上青认为机会来了,他准备把握盛子瑾的心理变化。在一次两人谈话中,江上青建议盛子瑾跟中共取得联系。

据资料,当时中共方面在皖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包括淮南地区是新四军五支队罗炳辉部,津浦路西是新四军六支队彭雪枫部,北边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胡炳云、孙象涵部及山东军区钟辉的南进支队、李浩然的先遣支队等。

在江上青的多次劝说下,盛子瑾最终下定决心跟中共秘密合作,派人跟中共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取得了联系,双方决定将皖东北地区发展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模范地区。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则担任特委委员。

江上青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积极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兼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在皖东北地区的合作,尤其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了很多工作。

杨纯后来回忆时说:“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在皖东北敌后扎根,后来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并进一步打开苏皖局面,这和江上青的远见卓识和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在江上青的推动下,盛子瑾最终同意在皖东北的张塘镇设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联络处。

然而,看着盛子瑾和中共方面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中共抗日力量在皖东北的不断壮大,这引起了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他们将江上青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在参加一次重要会议结束后,途径泗县刘圩镇小湾村遭到当地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

在激烈的战斗中,江上青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国共两党都追认他为烈士。江上青牺牲时,长女江泽玲只有3岁、次女江泽慧1岁多。妻子王者兰悲痛欲绝,于是大哥江世俊和妻子吴月卿商议,决定将正在读初中的次子、13岁的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为子。

关于这件事,江泽慧在《怀念父亲江上青》也提了这件事,她深情地写道:“江家大家庭对父亲的牺牲悲痛万分,母亲更是悲痛欲绝。大伯父江世俊和大伯母吴月卿让次子泽民当父亲的承嗣子,时年13岁的泽民三哥自此称我母亲为‘娘’。”

那天,江世俊领着儿子来到弟媳家中,指着墙上江上青的遗像说:“我的孩子,你要记着,从今之后他就是你的亲爹!我一定要继承你父辈的遗志,要像他一样,为人民群众干一番大事业!”

1982年,江上青被迁葬到江苏省泗洪县烈士陵园。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本文开始描述了那一幕,江同志请张爱萍给父亲题写墓碑。反观江同志,他牢记父辈的教诲,没有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

1989年6月,江同志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年11月,江同志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江上青牺牲54年后,他的养子最终成为了国家主席。2009年9月,江上青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0 阅读:59

凡人侃历史

简介:本号运营者:历史李老师,给你分享有意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