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央派朱镕基任上海市长:当天就去财政局,对完账后脸色铁青

凡人侃历史 2023-05-05 13:25:26

1998年3月17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新闻发布厅,当天超过600名中外记者涌入现场,等待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四位副总理将在这里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这次记者会上,朱镕基说出了那段后来广为流传的名言,他说:“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独有偶,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朱镕基在回答“退休以后干什么”这一问题时,他再次说:“至于说我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以后干什么,那么我可以说,我在1998年的时候就讲了,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现在还是这样,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两次记者会上的回答发言可以看出,朱镕基始终关心着人民群众。这也是朱镕基卸任多年后,每当有他的新闻,或者当年的视频社交平台出现时,往往会获得潮水般的点赞,网友对他表达深深的敬意,评论都是“人民的好总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好总理!为人民,为国家!祝您健康长寿!”等。

这一现象出现并不是偶然,伟大的政治人物并不会因为卸任而被遗忘,他们坚持的以民为本、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理念;他们言出必行、光明磊落、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他们历经挫折和磨难仍然坚持信仰、忠于人民的精神等,都会被人民群众永远牢记。

显然,朱镕基就是一位永远会被人民群众铭记的总理。这一点,从当年朱镕基被中央派到担任上海市长第一天就体现了出来。1988年2月6日清晨,朱镕基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他要从国家经委副主任职务履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当天下午,朱镕基没有通知任何人,只见他独自一人赶往上海财政局,只见他跟局长面对面坐下翻看上海财政帐。当时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最主要就是看财政收入,朱镕基没翻几页就脸色铁青……

那么,朱镕基究竟在账本里发现了什么,让他如此生气?这要从当时上海面临的困境说起。上海,20世纪初是亚洲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也是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和金融贸易中心,远远超过东京和香港。

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跌入低谷,即便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没有被划为经济特区。当时有一个说法,上海这座城市就像“老牛拉重车”,跟广州、深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据资料,1980年到1983年期间,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仅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面对上海的困境,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上海发展。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后专程来到上海。以深圳为例,可用日新月异的形容,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据资料,到1983年深圳已经跟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到18亿美元。如果跟1978年相比,1983年深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总财政收入比设立特区前增长10多倍,外汇收入增长2倍,基本建设投资比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总和增长20倍。

在深圳视察期间,邓小平挥毫泼墨,为设立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他写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与广州、深圳等迸发的活力相比,当时的上海没有给邓小平太多的惊喜,连曾经引以为荣的城市基础设施都无法满足市民的需要。

邓小平直言不讳地说:“上海的变化太小了!这几年,我年年来上海,年年看到的都是老样子。能不能变得快一些,让我下次来这里时感到耳目一新?”邓小平对上海寄予厚望,从80年代初就提出要上海要充分发挥口岸和中心城市作用。

如今上海发展不尽如意,中央决定重新对上海进行调研。1984年9月,在邓小平指示下,中央委派由国家计委牵头的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专程来到上海进行调研。在上海市长汪道涵的主持下,调研组和上海市政府对浦东开发进行了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三个月后,调研组联合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交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设想,并提出上海的城市和工业布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是向杭州湾和长江口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的通知,并指出上海的重要性:

上海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中心、科技中心和重要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解放以来,上海在许多方面为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的发展要走改造、振兴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的作用,使上海成为全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镕基被委以重任。1987年12月22日,朱镕基被任命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并被提名为上海市市长人选。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一到上海当天就去了财政局了解上财政收入情况。

当时的上海作为迫切需要转型的工业城市,无法继续享受在计划经济时期统配的廉价原材料,需要自行向市场筹措,这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严重,结果财政处于滑坡的状态。朱镕基在在翻阅账本时发现,从1985年到1987年,上海的年财政收入由181亿元跌到165亿元。

就是这不到200亿元的财政收入,大部分还需要上交中央,所以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上海基础设施破旧落后。另外,当时上海人口达到1200万,随着人口增长,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矛盾加剧,而且物价上涨、副食品供应紧张。

来上海之前,朱镕基还专门请教了相关同志,对方告知他要干好工作很重要一条就是振奋人的精神,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当人民群众的信心起来,相信你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愿意跟你合作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为什么要强调信心呢?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上海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很多年后,熟悉上海这段历史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这时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

事实上,中央派朱镕基到上海任职前,上海发生了两起引起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震惊大事件:

第一件事、上海陆家嘴轮渡站踩踏事故。1987年12月10日清晨,黄浦江大雾,整个江面全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仅30米。按照规定,以当时的可见度所有船只必须停航。但是,浓雾出现时,正值上班高峰期,加上上海交通糟糕。

那个时候,连接浦东和浦西没有大桥、隧道和轨道交通,市民日常往来浦江两岸只能依靠上海市轮渡公司。当天上午9时许,很多市民担心上班迟到,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结果导致死亡66人、重伤2人、20多人受轻伤。

第二件事、甲型肝炎暴发。1988年春天,上海突然爆发甲型肝炎,近30万人被感染,当时市传染医院里连停车棚和浴室都是病人。这件事恰好是在朱镕基即将出任上海市长期间,这让他压力倍增。朱镕基夫人劳安当时就说:“上海甲肝没病死人,倒是把市长快累死了。”

朱镕基自己当时也感慨:“我感觉自己是坐在火山上,不知哪一天会爆发。”所以,朱镕基来到上海第一天便直奔财政局,他后来回忆时说:“我觉得要是不会理财,市长没法当,首先得把财政情况弄清楚了。”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中央开始对朱镕基的任命是“市委副书记”,但他来上海的真正职务是市长,因为市长需要上海人大会议通过,所以一般有几个月的“代”职,但朱镕基来到上海没有“代”职的说法。

就在此时全国“两会”召开,朱镕基便跟随上海代表团赴北京开会。期间,有一位记者问朱镕基:“听说你将出任上海市副市长,请问这个消息可靠吗?”朱镕基则毫不迟疑地回答:“我需要纠正你的是,国务院派我到上海去工作,是去当市长,而不是副市长。”

朱镕基此后一出,立即引起热议,大家被朱镕基的坦诚、率真自信地表达真实情况所感染。1988年4月25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上海市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朱镕基当选上海市长。

在这前一天上午,上海展览馆二楼一个电影大礼堂,800多名人大代表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这是朱镕基首次公开亮相,他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当提到自己的身世时,深深感动了现场人员。

那天,朱镕基身着驼色西服,系着红黑相间的领带,他走上讲台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丑媳妇怕见公婆’,可这个丑媳妇迟早要出来见人的嘛。”朱镕基如此幽默,当即引起现场的笑容和一片掌声。

朱镕基的这次演讲原本规定15分钟,最后延长至一个多小时,他的这次演讲曾广为流传。在演讲中,朱镕基直言不讳,他不谈自己的优点,而是以无比真诚的口吻讲述自己的缺点,使人备感亲切,深受教育。

对接下来的工作,朱镕基说:“如果我当选为市长的话,我决心让下一届市政府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这是我的决心。”历史早已告诉我们,朱镕基言出必行,他在上海任职期间,面对重重困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可如何才能改变当前的困境呢?朱镕基开出的药方是“大进大出”,要求上海所有干部放眼世界,全力吸引外资进来,同时所有生产的产品也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发展经济才是关键。

但是,当时上海投资环境并不好。朱镕基当选上海市长后,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基层了解情况,多次在会上痛陈上海的硬环境,他说:“现在上海的脏、乱、差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在路上走,到处是垃圾。”

除了硬环境糟糕外,外资来上海投资更麻烦,前后需要跑很多部门、盖很多章。当时有一件事被朱镕基知道了,他很生气,上海一家合资企业的项目审批得盖126个图章,历时15个月,涉及14个部门、19个办公室。

朱镕基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开会研究抽调连年富力强、有上进心的干部,专门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规定只要是5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的合资项目,全部都由这“一个窗口、一个图章”解决。

“菜篮子”、交通、住房是朱镕基在上海任职期间最关注的三件事,也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民生大事,尤其强调要干实事、说实话,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另外,朱镕基解决上海经济和民生难题的交汇点就说开发浦东,他认为这是上海的希望所在。

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每年春节都在上海度过,朱镕基从接待过4次(1988年到1991年)。在这4个春节期间,邓小平亲眼看到了上海的变化,也多次听取朱镕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看法,也深入了解了朱镕基为人处世。

1990年大年初一,朱镕基专程来给邓小平拜年。两人交谈时很快便谈到了开发浦东上,此前上海方面就提出开发浦东的一些构想,也报给了中央,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邓小平跟朱镕基说:“不用怕,赶快报!”

当邓小平过完春节准备回北京时,朱镕基前往送行。在车子上,邓小平鼓励朱镕基:“我一贯就主张胆子要放大,这十年以来,我就是一直在那里鼓吹要开放,要胆子大一点,没什么可怕的,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我是赞成你们浦东开发的。”

据资料,从1987年底到1991年4月赴京任职,朱镕基在上海工作约3年半时间。可以说,朱镕基在上海任职期间,开发浦东充分展示了他的改革勇气。事实上,浦东的开发不仅影响到上海,而且影响到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格局,意义极其深远。

如今的朱镕基已卸任多年,可他的人格魅力,担任总理期间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事情,依旧让人们关心着的一举一动,他早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朱镕基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

0 阅读:122

凡人侃历史

简介:本号运营者:历史李老师,给你分享有意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