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39年6月,日本军方发了一份战报,大意是日军有一架战机在湖北省黄梅县遭遇地面火力袭击而坠落,机上人员全部死亡,其中包括少将等12名日军。
奇怪的是,此事发生后,没有哪支中国军队说那是自己的战绩。
众所周知,由于装备、国力等原因,抗战初期艰苦卓绝,要击毙一名日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击毙一名日军将官,更是难上加难。
八年全面抗战,中国军队一共击毙少将以上级别的日军将领不到50名,其中还有一些是大佐,死后被追认为少将的。
无论是国军还是我党领导的队伍,如果击毙了日军将官,都是辉煌的战绩,当然要加以宣扬,以激励抗日军民士气、打击日军信心。
可事发之后,却没有人认领这一战绩,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那么,这一伙日军到底是被谁击毙的?
根据日军的战报,1939年6月17日,12名日军乘坐战机在湖北黄梅被地面火力攻击,飞机受损失控,冲向地面,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除了日军的史料,中国方面没有战报提到这次大捷。
但中国有一名作家叫冯文炳,他在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中写道:1939年夏,老祖山(黄梅境内)落了一架飞机。他也作了说明,称这是“故事”,因为老百姓喜欢讲故事,他也没有考证,所以在文章中说是“莫须有”。
不过,这位老先生倒是找到了从坠落的日军飞机上散落的一张传单。
再后来,日军入侵黄梅后,去找过飞机残骸。
不过也有人质疑,飞机坠毁,任何东西都付之一炬,传单为何完好无损?
黄梅县地方志《九陷十三迁——抗战期间黄梅县政府搬迁纪实》对此有过记载:
“1939年的6月中旬,日军一架飞机在小溪山赛老祖被击落后焚毁,死了日军5名。”
“6月下旬,驻扎在九江、小池等县的200多名日军倾巢出动寻找……”
说到此,还有一个疑点,日军说是12名,地方志说是5名,人数不符,说的是不是同一件事?
说起来这也好理解:因为飞机上共有12人,坠机后全都失联,因此日军说是12人阵亡,他们说的是结果。而地方志说的是在现场看到了5具尸体,其余7人可能是飞机坠毁后没找到尸体,或者还活着,逃到附近伤重而死。
除了地方志,对这次战斗,国军和新四军都没有提及。
此事距今已有85年,依然扑朔迷离。
在黄梅县境内,到底有多少武装?会不会是土匪干的?
在1939年,黄梅县没有大规模的土匪,基本可以排除土匪击落飞机的可能性。
如果是国军干的,他们肯定要上报邀功,不会沉默不语。
黄冈是革命老区,这里英雄辈出。
李先念、林彪、王树声、王宏坤、许世友、陈再道、周希汉、李成芳、王必成、秦基伟等赫赫有名的战将,都是黄冈人。
黄梅县也出了不少将军,赵正洪、周学义、帅荣、胡大荣等。
黄冈作为根据根据地,成了蒋军的眼中刺,对包括黄梅在内的黄冈地区进行了多次“围剿”。
1939年初,在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我军得以在当地公开行动,建立和壮大了抗日武装。
根据《黄梅八年抗战》记载,早在1938年底,黄梅临时县委就开始谋划,将枪杆子掌握在手中。
进入1939年,我方掌握的武装有两大分支,一支是黄梅县自卫大队(第二、第五中队);一支是区联队(第一、第二、第三区联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6月15日,击落日军飞机战斗发生前两天,在鄂皖边地委的推动下,新四军江北游击第8大队在五祖镇刘岳刘姓祠堂酝酿成立,大队长为邹一清、政委桂林栖。
【桂林栖】
会议决定,到会人员回到各地组织好队伍,三天后到黄梅太白湖南边的蔡山镇周宣村集结开会,到时候正式宣布成立。
可就在这之后,意外发生了。
新四军江北游击第8大队成立之后,黄梅县县长陈宗猷惶恐万分,把这支抗日队伍当成了眼中钉。
他在宴会上大声叫嚣:“欺人太甚,竟然要在我的地盘成立队伍;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他派人联系了桂军172师师长程树芬,给他送了厚礼,声泪俱下地说:“程兄,救救老弟吧。”
程树芬拿人的手软,就派了2000多的兵力,加上国军鄂东第17游击纵队王丹候部,以及陈宗猷手中的地方部队,一共3000余人,在6月10日前后,向襁褓之中的新四军第8大队发起进攻行动。
第8大队寡不敌众,战斗失利,转移到了老祖山。
这就有可能,是这支新四军队伍的战士打掉了日军的飞机。新四军当时在山上,日军飞机飞得不高,而且皮薄,被打下也不稀奇。
那么,如此辉煌的战绩,他们为何没有向上级汇报?
1939年6月18日,即日军坠机的第二天,程树芬、陈宗猷的部队得到情报之后,向8支队隐蔽的黄祖山扑来,将其围了个密不透风,一场血战就此爆发。
当时8大队号称5个中队,其实总兵力只有200来人,并且有一部分战士手中没有武器。
而3000多敌人中有2000人是正规军,还是来自广西的“狼兵”,实力十分悬殊。
结果可想而知,8大队寡不敌众,几乎覆没。
被俘的干部战士和进步群众被铁丝穿着,投入河中,河水顿时被鲜血染红,惨不忍睹。
黄梅县的民主士绅于甘侯闻讯后痛心疾首,严厉斥责:“值此民族抗日之际,我们理当一致对外,然而你们却把枪口对准新四军,同室操戈;良心何在,天理何存?”
与之相印证,1940年1月12日,中原局负责人少奇同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总指挥张云逸给书记处发了电报:
“去年六月及九月,程汝怀曾经在黄梅杀死数百个坚决的抗日分子及干部……”
【少奇同志】
据此判断,从地面山峰上击中田路朝一座机的武装人员,很有可能来自新四军8支队。
之所以没有上报,是因为他们处境危险,遭遇顽军绞杀。
而顽军对此事毫不知情,事发后也没有将此事归为己功。
如果不是日军的战报,这一战果可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因为地形不熟悉,日军的战报还把黄梅县当作了安徽。
因此我方在史料中,也将错就错,根据日方的说法,把这次战斗的地点说成了安徽。
【田路朝一资料照】
比如王捷等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中说:田路朝一(?一1939),日本陆军中将。日本兵库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步兵科1938年7月入中国作战,任华东派遣军13军15师团步兵团团长……1939年6月在安徽南部一次战斗中,他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被日本陆军本部追晋为陆军中将。
看到这里,人们可能会奇怪,日军一个团长怎么会是少将?
这里的“团长”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团长,此人1937年3月就晋为陆军少将,任步兵第37旅团长,1938年7月任第15师团步兵指挥官。
作为日军15师团步兵指挥官的田路朝一当时驻在江西,他和部下乘坐飞机,是前往南京参加会议。
不过直到现在,还有文章说,此人死在了安徽芜湖。田路朝一到底死在了哪里?现在还不能算有了定论,应该说还是一个谜团。
很多文章说他死在了安徽,但被谁打死的语焉不详,只说是“中国军队”。期盼史学界能够调查和公布真相,这也是对抗日先烈的一种告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