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条#别把医术拍成了法术#的热搜吸引了科普君的注意,在这风口浪尖的正是热播的中医剧《后浪》。
图源:电视剧《后浪》
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只能活3个月的奶奶找到了知名中医,医生看了以后说,是因为她之前杀生太多,产生了业障。
最后给她开出的方子是:找个亲戚朋友带着她到处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遇到寺庙就去烧烧香,拜拜佛。
图源:电视剧《后浪》
蒋奶奶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没吃药没打针只是“爬山散心”,一年后,她不光癌细胞自动消失了,反而不管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素质,都比以前更好了。
图源:网络
我们都知道,情绪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这也是建立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仅加深了大众对中医的误解,也可能会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走入歧途。
关于中医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说得非常明白,“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优势在于‘调态+打靶’。在打靶上,现代医学已经有很多进展;在调态上,中医对于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体把握是比较强的,也有很多针对症候的传统方法有很好疗效,所以态靶结合,中西医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不同治疗阶段,中药发挥不同效果对肿瘤患者而言,中医辅助治疗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放化疗期间,改善副作用
放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身体气血不足,脏腑损伤,中药在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减轻甚至解除消化系统反应、防治周围神经毒性、减轻放射性炎症等均有较大的疗效。
2、手术后,预防复发转移
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是指固本培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祛邪,是指使用一些有一定毒性的抗癌中药,直接抑杀肿瘤,并通过辩证论治,改变身体的内环境,使得身体“土壤”不再适宜肿瘤生长,从而预防复发转移。
图片来源:头条正版免费图片
3、缓解癌痛症状
中药可以减轻甚至控制癌性疼痛,并且相比于西医的止痛药来说,中药的副作用较小。这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4、康复阶段,提升免疫力
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包括患者饮食、睡眠等状况,如果患者吃得下、睡得好,那么心情自然会好转起来,对于抵抗疾病的信心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二、辅助治疗肿瘤的常见药方一般而言,癌病的中医辅助治疗,早期邪盛为主,正虚不显,可先以祛邪为主;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术后患者虽以扶正调理为主,但余邪未尽,易于复发转移,仍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科普君在这里附上治疗肿瘤的常见方剂,仅供参考。在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调整中药配伍或剂量,进行辩证治疗。
1.气郁痰凝证
临床表现:患者可感觉胸部胀闷,或者胀痛不适,一般以刺痛或者胀痛为主,可有神疲乏力,胃口不佳,大便质稀甚至有黑便,有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脉象上面表现为舌苔薄腻,质暗隐紫。
推荐方:越鞠丸合化积丸。越鞠丸由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组成。化积丸由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雄黄组成。前方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后方活血化瘀、软坚消积。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患者经常感觉神疲乏力,精神欠佳,可出现口咽干燥,睡眠时经常出汗,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胃口不佳,大便秘结或溏烂;脉象表现为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推荐方:生脉地黄汤。本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组成。益气养阴,扶正抗癌。
3.气血双亏证
临床表现:此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嘴唇和指甲没有血色,看起来比较苍白,会经常感觉气短、乏力,一旦较长距离的行走或者劳累后症状会加重,可伴有头昏心悸,目眩眼花,动则多汗,口干舌燥,纳呆食少;脉象表现为舌质红或淡,脉细或细弱。
代表方:十全大补丸。本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黄芪、肉桂、生姜、大枣组成。益气养血,扶正抗癌。
END中医是最讲究个体化精准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患者的体质不同、分期不同、接受的西医治疗不同,所开出的处方也各有不同。因而,中医更需辨证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治疗癌症的特色,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周期。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喜欢的患友点个“赞”或“在看”吧!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头条正版免费图片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