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百姓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人际交往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语句。
它们以朗朗上口又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着各种生活哲理、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经验,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的重要组成。
然而在俗语的流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以及人们传播习惯等种种原因,导致如今有些俗语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比如 “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人都听过这句俗语,是形容照顾久病之人的艰难,以及人性在长期压力下可能发生变化情况,但它的下半句 “久贫家中无贤妻” 却鲜为人知。
再如 “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家耳熟能详,道出了为人父母莫过于干预子女的生活或者想法的道理,可它的下半句 “莫为儿孙做马牛” 现在就较少被提及。
例如这般上半句家喻户晓,下半句却鲜为人知的俗语还有很多,例如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兔子不吃窝边草”也是其中之一。
“兔子不吃窝边草”大家都听过用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它还有下半句,这后半句也很经典,可谓道尽了人情冷暖。
“兔子不吃窝边草”,从字面意义来看,是说兔子不会食用自己窝边的草,平时饿了也会找离自己窝远点的草食用。
这句俗语源于兔子的生活习性。因为兔子生性机敏,有个成语叫狡兔三窟,意思就是说兔子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会营造多个洞穴来躲避天敌。
同样它不吃窝边草也是如此,自己穴窟旁边的草越茂盛,就越能提高隐蔽性,自己活动的踪迹也就不容易被天敌或者猎人发现,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几率。
这种动物的生存经验,后来被引申来告诫人们要注意好分寸,维护好自己的名声,要做到与邻为善,千万不要在自己地盘做坏事。
也可用于在男女感情方面,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去追求关系相近之人,以免破坏关系、引发矛盾。
这句俗语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原本是没有下半句的。直到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出现,才有了下半句。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在商场上纵横捭阖,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
胡雪岩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涉足官场,与众多官员交往密切。
并且因为有功被朝廷授予头戴红顶,身穿黄马褂的二品官职,因此胡雪岩也被称为“红顶商人”。
而上面这句俗语与胡雪岩一桩轶事有关。
当时胡雪岩有一位落魄的朋友,因要出门办事,需要长时间离开家。
在那个时候,家中无人照料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他还有妻女需要照顾。于是好友想到了胡雪岩,希望胡雪岩能在他外出期间代为照顾家人。
胡雪岩虽然是经商的好手,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好美色之人,他的这位友人也知晓他的为人,所以一开始是有所顾虑的,便委婉的表示了担忧。
可是当胡雪岩听到朋友的请求后,连忙表示兔子还不吃窝边草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自己一定不会胡来,会恪守朋友之间的道义,好好照顾你的家人。
朋友见他如此信誓旦旦的表态,便放心地出门办事了。
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雪岩在与友人妻子的朝夕相处过程中,终究没能抵挡住自己的好色之心。
没多久胡雪岩便不顾往日的承诺,将友人的妻子揽入怀中,还将她纳为自己的小妾。
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开来,人们对胡雪岩这种对朋友妻 “不客气” 的行为深感不齿,于是便用“兔子不吃窝边草,有草何必满坡跑” 来调侃他的行为。
这句话将胡雪岩的贪婪、轻易抛弃道德和承诺,不讲道义的做法刻画得淋漓尽致。
所以它的下半句是“有草何必满坡跑”,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性中复杂与真实的弱点,在利益或者欲望面前,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心智,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上半句是一种正向的告诫,而下半句则是通过一个反面的事例,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句俗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人们应该做好内心的坚守和控制好欲望,不要被身边的诱惑所迷惑,从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