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之祖,巍峨昆仑,陡峭山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
昆仑山巅,逶迤磅礴,化建将士如丰碑般鏖战高原。
从乌鲁木齐向西南方向行1800多公里,与近期旅游“顶流”阿勒泰的“诗与远方”渐行渐远,走进镶嵌在喀喇昆仑山层层山峦间的开阔地带,迎面而来的巨大压迫感,山巅的雪白、单调的黑灰、凛冽的寒风、稀薄的氧气,荒凉、孤寂、缺氧、严寒,恶劣的气候环境裹挟着这座近些年被鉴定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锂资源的大山,大红柳滩——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唱响雪域。
大红柳滩项目
2023年3月,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了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采选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大红柳滩项目”)中标通知书,不日,项目如期开工。在这座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莽莽昆仑见证着一群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作风的化建将士的铮铮铁骨。
一次直通天堑的艰难探索 走进“生命禁区”
推进昆仑山西部大红柳滩稀有金属开发是新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产出60万吨品质优良的锂精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
大红柳滩项目
大红柳滩属高原寒带干旱气候、高山-极高山地貌,土壤发育差,植被覆盖率极低,人迹罕至,被称为“生命禁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项目经理李博。2023年3月,李博临危受命,带领三五人团队上山开工。“大红柳滩项目主要施工范围包括设备基础、车间、厂房、停车场、水池、综合办公楼等土建、安装施工及相应设备安装、调试,暖通、给排水、电气工程施工的施工、试验、调试……”李博自信满满介绍道。对于一个参建过千亿级项目、在土建岗位上奋斗了16年的土建资深技术专家来讲,这点活儿可谓“不在话下”。
很快,李博便感受到了“这点活儿”一点也不简单。平均海拔4700米的大红柳滩,积雪常年不化,最低温可达—35°C,每年土建施工期只有5个月,再加上半米表土层以下都是冻土层,土建施工难度难上加难;其次,严重的高反劝退了一波又一波施工人员;地处偏远地区,道路崎岖且沿途关卡众多,运送材料、设备及各种物资极为不便,物资紧缺成了常态。该如何拿下这个难啃的骨头呢?李博陷入沉思。
“上山”经过的库地达坂和赛力亚克达坂
“上山”“下山”是项目人员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这段顺口溜就是新藏线艰险的真实写照。“上山”之路怎么走呢,从G219新藏线“0公里”处的叶城出发,蜿蜒盘山,翻越库地达坂、赛力亚克达坂、黑恰达坂,每翻越一个达坂海拔上升1000余米,遇到急弯需要倒一下车才能继续向上,500余公里直通天堑的艰险之路足足走上8——9个小时才能到达项目上。
“我是去年9月来的项目上,冒着风雪,历经车辆爆胎、玻璃损坏、解放军同志救援,终于到达了红柳滩。”2023年刚入职的95后退伍军人、技术员石如楠讲到。
一部战天斗地的宏伟篇章 鏖战“生命禁区”
刚上山时,临建还没建设,李博一行住在距离项目一个半小时车程的三十里营房的小旅馆里。高反扑面而来:头痛、嗓子疼、胸闷气短、拉肚子……,有些人高反严重只能连夜下山接受治疗。“到的当天晚上,我从车上卸下行李,坐到宿舍床边,胸腔的不适已经顶到了我嗓子眼,只能大口喘着粗气。”技术员李鹏程说。
“刚来到这儿,晚上都是和衣而睡,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睡着又会被冻醒。”想起刚上山的情形,石如楠刻骨铭心,“没有网络没有信号,取暖靠火炉,没有饮用水,吃着蒸不熟的米饭、夹生的面条,仿佛来到了原始社会。”石如楠笑着说,“深夜无眠时,只能翻一翻以前的照片”。
兄弟们遭受的罪让李博心急如焚,“要想搞好工程,先得把生活问题,不!是生存问题解决好。”李博暗下决心。首先采购了发电机用于生活区和工作区,电的问题解决了;将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截流注入到项目部附近,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借助业主方修建的唯一通信基站,与业主方、运营商多次沟通终于解决了网络问题,大家再也不用开车去30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联系上家人。2023年11月,临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在李博的坚持下,生活区配备了集中供热系统和弥散式供氧系统,可确保供氧区域氧气浓度维持在25%左右。
项目人员在现场工作
生活条件的改善带来的是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博终于参透了这块“难啃的骨头”的解题之法:冻土层采用“免爆施工”方式;施工人员招工配比要平原地区高出70%-80%;上山所有人员都必须先到三十里营房过渡,让身体先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再进入项目上;针对物资匮乏问题,项目团队提前统筹,将物资运输时间提前到雪季来临前,并通过超前策划、动态跟踪采购进度等方法,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全力保障了现场的材料供应,项目逐步步入正轨。目前,项目试验室、综合维修车间、综合仓库厂房、选矿仓库主体封顶……,项目总体施工进度按照业主要求整体推进,施工效率可与平原地区相媲美,甚至实现超越。
除了抓好工程施工,还做好各方协调、施工人员组织管理,保障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上山一年,忙的焦头烂额的李博瘦了20多斤。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大家轮番劝解想让他下山休息一次,他总是说,“工期这么紧,哪有心情休息,我要等到工程结束再休息。”李博带领的化建将士用实际行动叫响了这样一个口号: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
项目生活区
一份凿石开路的执拗 戍守“生命禁区”
“条件这么艰苦,有没想过离开?”记者问。
“没有!我一定要留下来!”李博斩金截铁。
南毅、李宁夫妇同样这么回答。
得知大红柳滩项目急需要技术人员时,南毅二话没说,未谈任何条件,简单收拾行李踏上了前往南疆的列车,还带上了自己的新婚妻子李宁。
南毅、李宁去年刚刚成婚,在中化二建举行的那场声势浩大、火爆全网的百对新人集体婚礼中,他们在隆重的仪式中许下爱的承诺、签下盟誓之约,也攒足了幸运,在喜宴上抽中了特等奖---一部大众朗锐汽车。
刚刚上山,南毅感受到了这里与家乡的差异。“这里日落时间晚至夜晚22点以后,日常作息与我熟悉的节奏截然不同,而且这是一个只有冬季的地方……尽管环境有些恶劣,但我们有一批伟大又平凡的项目成员一起奋斗。……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每一天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南毅讲到。
上山3个月后,高反的各种症状都挨过了一遍,作为项目上为数不多的女生,李宁终于能站起来了,直到现在她还是很难适应,聊起为什么不放弃时,李宁笑着说,“高原上流鼻血啊、头疼啊、拉肚子啊等这些小毛病都是常见的,项目部全体人员相互支持、相互团结、相互奋斗,要为这块热土注入自己的力量和青春。我也一定能挺得住!”
新疆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柴顺友讲到,每个人的身体承受高反存在差异,很多职工都是实在坚持不住才会被迫选择离开项目部,要确保每一名同志的安全。
现场施工中
冰天雪地、狂风暴雪、飞沙走石的工作环境中,安全总监王新岚格外关注体力劳动作业人员,尤其是登高作业和吊装作业,“他们在大风中作业时,我时刻紧绷着这根弦。”王新岚格执行查寝制度,时刻关注宿舍供氧条件,密切关注工人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他说,“不论多么恶劣的天气、多么艰苦施工环境,我们的工人都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上下一心,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恶劣的环境让我们成长,团结的力量让我们无所畏惧,173人都健健康康,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意义,就是我的价值。”
项目全体管理人员
中化二建总经理助理、所属新疆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经理牛玉峰说,“这是一场硬仗!缺氧更需凌云志,山高还要人为峰。干工程就像打仗一样,毛主席讲怎么能够打胜仗?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第二,坚持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第三,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牛玉峰在现场和李博交流
李博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青年团队以人为峰,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硬仗,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施工的速度、质量远超其他施工单位,让业主方新疆昆仑蓝钻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竖起大拇指,在业主方发来的感谢信中提到:项目管理团队迎难而上、发挥攻坚不畏难的精神,积极组织劳务资源、解决施工难题,克服了高原高海拔、含氧量稀少、山路崎岖复杂、工程条件艰苦等诸多不利因素,按时完成节点目标,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精诚合作,共筑辉煌。
一曲筑造奇迹的革命史诗 “筑峰”“生命禁区”
大红柳滩项目部不远处有一处烈士陵园——康西瓦烈士陵园,有100余名戍边战士长眠于此。
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在雄伟的昆仑山南向山坡处,“弘扬喀喇昆仑精神”充满力量和血性的战斗标语不仅诠释着我们最可爱的边防战士的勇毅,更见证了边疆建设者一往无前。“作为一个退伍军人,我在这里只是换了一种身份继续战斗,心中那一腔青春和热血恰似军旅当年。”石如楠说,“作为一名技术员,现场就是我工作的前线,我以这份工作为豪!”
弘扬喀喇昆仑精神
“脑海中总会响起一名19岁的烈士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祖国!”石如楠说,“大红柳滩不只有荒漠,还有美丽的雪山,有岩羊、土拨鼠、骆驼、狼等高原动物。来到昆仑山,才知道了“山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这么广袤、荒凉又美丽的地方,是我的国,也是我的家!”
“这里的烈士年龄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都留在这个世界屋脊上,我们吃点苦,受点罪,受点委屈算什么呢?”中化二建总经理助理、所属新疆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经理牛玉峰说,“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化建将士的身影,中化二建的旗帜未曾飘到地方,则是我们将要奋力拓展品牌的未来,我们要把大红柳滩项目建设好,为建设大美新疆、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再立新功。”
大红柳滩没有红柳,只在远处的河谷中一棵红柳树苗孤独顽强地生长着,似乎诉说着对“生命禁区”的希望。大红柳项目是新疆分公司全体人员缩影、是中化二建全体将士的缩影、更是中国化学全体化建将士的缩影。作为边疆的建设者,化建将士秉承“讲团结、求实效、敢拼搏、争一流”企业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作风,永远行进在不断超越自我、“筑”造奇迹、勇攀高“峰”的路上,奋力谱写一曲惊天动地的雪域赞歌。( 高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