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阻止“武统”?澳媒:中国导弹打过3轮,美军都未必有反应

南斋孤风中 2024-10-31 17:15:29

美国的军事承诺,是一张漂亮的支票,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可能是张空头支票。

连最铁杆的盟友澳大利亚,都看穿了这一点。

为什么?

让我们看看地理形势。

台海距离美军最近的大型基地关岛,也要飞数小时。

而解放军,就驻扎在台湾海峡对岸,可以在几十分钟内行动。

两个人打架,一个就站在对手面前,另一个却要从十条街外跑来。

黄花菜都凉了。

《悉尼先驱晨报》的分析,一针见血:

“美军,无法在台当局受到解放军打击时,做出快速反应和兵力投送。”

现代战争的速度

在现代战争中,速度就是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役可能持续数月。

二战时,缩短到数周。

而现在的高科技战争,关键战役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分出胜负。

美军即便想增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地理优势,往往能够决定战争走向。

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看准了美军反应不及的特点。

如今在台海,这种地理优势更加明显。

解放军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出击,而美军却要像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样,等待通行、补给、部署。

不是不想帮,而是可能真的帮不上。

所以,当美国向台当局许诺军事援助时。

实际上,更像是政治表态,而非真正可行的军事计划。

嘴上在说“我支持你”。

但实际上,却不一定能及时赶到火场救援。

当第一枚导弹还在空中时,第二波导弹已经发射,第三波正在准备。

对手还没反应过来,连续三拳就已经打到面门。

《悉尼先驱晨报》说得一针见血:

“中国导弹都打过3轮,美军都未必会有反应。”

在台海这个“小擂台”上,三轮导弹打击就能决定胜负。

为什么这么快?

台湾岛,从南到北才400公里。

现代导弹的速度是音速的好几倍,几分钟就能横穿全岛。

第一波打击就能摧毁关键目标,剩下的就是“补枪”。

澳大利亚的态度变了

澳大利亚的态度,耐人寻味。

表面上,他们和美台搞军事合作。

私底下,却清醒地知道自己斤两。

澳大利亚现在的处境,像一个被朋友拉着去打群架的人,突然意识到:这架打不起,赢不了,还容易受伤。

所以开始悄悄往后退,找个合适的位置“观战”。

这种明哲保身,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当年越南在中美之间周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澳大利亚现在的“靠边站”,说明他们已经嗅到了风向的变化。

澳大利亚的小算盘

澳大利亚,就像太平洋上的一座巨大加油站。

美军从夏威夷出发,要打到亚洲,必须在这里“加油补给”。

这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驿站,没了它,远道而来的商队就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就是这么关键。

但现在,这个关键的“驿站主人”开始动摇了。

为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军在中国家门口的较量中,总是打打就退,点到为止。

这让澳大利亚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我要是帮美国“递拳头”,会不会反被打?

历史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二战时,新加坡就是因为给英国当“前哨站”,结果惨遭日军蹂躏。

现在的澳大利亚,可不想重蹈覆辙。

站在美国身后喊加油容易,真要打起来,可是要挨揍的。

美国在南海和台海的表现,就像一个纸老虎 - 吼得响,但真遇到硬茬子就软了。

每次军事较量后的主动撤退,都让盟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古代诸侯国看到霸主示弱,自然会考虑“转投新主”。

没了澳大利亚这个太平洋上的“加油站”,美军再强的实力也打不了持久战。

古人说的:

“明者远害,智者避凶。顺势而为,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澳大利亚的选择很明智。

记得二战时,英国在新加坡的溃败吗?

当日军打来时,英国人一走了之,留下殖民地自生自灭。

现在澳大利亚担心的正是这个:

万一美国也来个“断崖式撤退”,躲回夏威夷去了,那澳大利亚岂不是成了“孤儿”?

澳大利亚就是一块“不能移动的大陆”。

你可以选择朋友,但选不了邻居。

中国就在那里,经济体量大、军事实力强。

这个现实,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一片区域里,你可以不和实力强大的邻居做朋友,但总不能天天和人家对着干吧?

美国海军正在衰退

最让人唏嘘的是美国的“江河日下”。

短短几年,昔日的“太平洋霸主”竟然被赶成了“纸老虎”。

美国在亚太的布局,花了几十年。

却在短短几年内,被对手逼得节节后退。

其实,看一看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就清楚了。

第7舰队、两个航空队,加上几支零散部队,看起来唬人,实则单薄。

就拿第一岛链来说。

这条从日本到菲律宾的防线,现在就像是一条摇摇欲坠的长堤。

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能直接把美军“关”在外面。

等支援部队赶到,战斗早就结束了。

解放军的导弹、战机、军舰形成的“铁幕”,能让美军寸步难行。

这种情况,在军事史上并不罕见:

当年苏联的防空网,就让美国的U2侦察机吃尽苦头。

最尴尬的是美军的增援部队。

它们大都藏在西太平洋深处。

但在现代战争中,战局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分出胜负。

等这些部队赶到前线,可能战争已经结束。

美军不仅保不住台湾,连自己在第二岛链的军事资产都岌岌可危。

美国海军100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听起来很吓人。

但细看下来,这支舰队正在经历一场“大换血”。

而且是没有及时补充的那种。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13艘全部要在2027年前退役。

而伯克级驱逐舰更惨,27艘要在2032年前说再见。

突然失去了主力阵容,而替补席上却空空如也。

“退役40艘主力战舰“,这数字可不小。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渔船,每一艘都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现代化战舰。

十年内损失40艘。

这种削弱,在海军史上都是罕见的。

这种变化,就像是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

当时日本海军虽然还保持着大量战舰的数量,但新建造跟不上损失,最终导致实力断崖式下跌。

现在的美国海军,某种程度上正在重演这一幕。

最讽刺的是,这种衰退发生在关键时刻。

就在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海军却在“大规模裁军”。

海军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

但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丧失殆尽。

大英帝国的衰落,就始于其海上霸权的动摇。

如今的美国,似乎也在重蹈覆辙。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伯克“级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的标杆,代表了海军装备的最高水平。

当时的中国海军,还在为争取“近海防御“能力而努力。

这种巨大差距,让不少人认为中国永远无法赶上美国海军。

然而,如今的发展速度对比令人震撼:

美国海军最乐观估计是:

每18个月,才能建造一艘伯克3,到2032年顶多新增5艘。

而中国,仅052D驱逐舰的建造速度,就达到每年3艘。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美国新一代驱逐舰DDG-X项目因预算问题下马。

3个深层原因

当年苏联海军,也是因为无力负担新型舰艇的研发和建造成本,最终导致海军力量衰退。

这种转变背后,其实有3个深层原因:

第一、产业基础此消彼长。

中国造船业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造船业萎缩,很多配套产业转移海外,产能受限。

第二、战略差异。

中国将海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持续稳定。

美国受制于多个战略方向,资源分散,预算捉襟见肘。

第三、发展阶段不同。

中国海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动力充足。

美国海军,面临存量舰队老化和更新换代的双重压力。

从历史发展规律看,任何霸主地位都不是永恒的。

英国曾经“日不落”的海上霸权,最终也因为工业基础衰退而丧失。

今天的美国海军,似乎也面临类似困境:

舰队老化、造船能力下降、预算紧张,这些都制约着其全球海军实力的维持。

1 阅读:4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