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994位真人故事
我是孙红成,2000年出生在安徽蚌埠。
9岁那年,我患上白癜风,身体原因加上父母教育缺失,我变得自卑、孤僻。
2017年,我初中毕业,踏入社会。这7年,我走过中国大大小小20多个城市,种过地、卖过古董、当过服务员、打过螺丝、扛过砖……
2024年,我带着憧憬与向往来到新加坡,当起洗车工。如今我在新加坡三个月了,发现这里和我想象中很不一样。
(我是孙红成)
我出生在安徽蚌埠一个偏远村落,从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留下我和姐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年纪大,不懂什么是好的教育,只知道吃饱穿暖,无病无痛就好。
可惜,我不是个幸运的孩子,小时候大脑发育慢,喜欢望着一个地方发呆,反应也比别人慢几拍。
因此,村里面一些爱嚼舌根的人,总是在背后议论我,猜我是不是傻子。现在想来,我并不是傻,只是喜欢独处时的自由与安静。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糖,没有父母管束更是肆无忌惮,结果有一天早上起床,发现腿上长了白斑。
渐渐地,我身上脸上也开始长,父母慌乱之下赶紧带我去了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白癜风。
医生说,糖吃太多了,身体的铜元素大量流失。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吃糖了,可是白癜风却陪伴了我很久很久。
在学校,同学们会小声议论我,我能感受到他们异样的眼光,但我并不在意。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看云在天空中奔跑,看树叶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我很向往窗外的世界,一个能够远离喧嚣和嘈杂的世界。
(出去游玩的我)
或许是大脑发育慢的原因,我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偏科严重,我喜欢数学和物理,却极其讨厌英语,因此被英语老师数落过好几次。
现在想想有点好笑,如果知道今天我会在新加坡,当时无论如何都要学好英语的。
为了给我看病,父母带我去了很多医院,花了不少钱。钱对于普通人来说,用一分就少一分,少一分家庭就会多一份压力。
不知从何时起,我经常会听到父母为了钱争吵,所以我想赶紧长大,赶紧赚钱。
我听人说,日本工资很高,于是在初中时,我就开始自学日语,想去日本打工。我每天会抽出一两个小时找资料、看视频、学音标、学发音。
但初中学习压力实在太大了,后期我不得不放弃了日语学习,也放弃了我短暂的赴日工作梦想。
不过我向往远方,想要赚钱,想要自由的心并没有改变。
初中毕业后,我便踏入了社会,尝试过许多工作,也碰了很多次壁。
2017年,我第一次上班,工作地在江西,主要销售古玩和地下金属探测器。
(在深圳工作时到海边游玩)
那时候年轻,刚进职场,每天像打了鸡血,起早贪黑地去找客户、卖产品,当时我还喜欢拍些小视频,将自己的工作日常发在网络平台,还吸引了一些粉丝。
因为比较努力,也得益于短视频的缘故,我的日销量是公司里最好的。
我以为事业会越来越好,却忽视了人性。因为表现得太“刺眼”,惹得主管不开心,开始到处找挑刺,进行各种打压。
渐渐地,整个工作环境变得“硝烟四起”,每个人都“剑拔弩张”,没多久,整个团队就解散了,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不了了之。
因为对古玩珠宝充满热爱,2019年,我来到云南瑞丽,开始销售翡翠,云南因靠近缅甸,玉石珠宝贸易非常繁盛,我慕名来到此处,想要大干一番,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那里的翡翠市场太卷了,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站住脚跟,再加上自己手里没有多少钱,我的赚钱梦很快就破碎了。
我在云南只待了两周,便灰溜溜地回了家。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到家后没多久,新冠疫情全面爆发,彼时瑞丽的玉石行业一片“哀嚎”,而留在家的我,及时止损,倒成为最幸运、最安全的那个了。
(云南瑞丽的翡翠市场)
疫情好转后,我再次离开家去外地打工。这几年来,我辗转无锡、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深圳、厦门等20多座城市,在餐厅当过服务员,在电子厂做过流水线工人,也在建筑工地搬过砖,还当过保安,有一段时间还在家里种过蔬菜大棚。
因为经常换工作,家里人总是说,我没有定性,赚不了大钱。
可我始终觉得,人生要敢于尝试,哪怕试错,也比碌碌无为地在原地打转好。
因为长年体力劳动,我患上腰肌劳损,长时间站着,或久提重物,腰部都会剧烈地疼痛,有时候一整晚都睡不着觉,只能靠止痛贴维持着。
可是生活没有给我太多喘息的时间,短暂的休息后我依然得继续向前。
或许是年轻时去日本赚钱的梦想没有实现,我内心一直有出国打工的冲动。
可是,每当我有出国的想法,父母都会强烈拒绝,他们潜意识认为,国外骗子多,太危险。
但我觉得趁年轻就要勇敢尝试。做了充分准备后,今年6月份,我瞒着家里人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飞机。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让我父母雷霆大怒,最终我好言相劝,再加上已经在新加坡找到靠谱的工作,他们才没有再责怪我。
(第一次到新加坡)
为什么选择新加坡?是因为很早之前就听说那里门槛低、工资高、华人多,是国外赚钱相对容易的国家。
但真到了这里才发现,并非如此。
在新加坡樟宜机场下了飞机后,我通过中介给的联系方式,找到洗车公司的主管,用撇脚的英语跟他交流,打了一个多小时的出租终于找到工作的地方。
这是一个私人开的洗车行,我的主管是个印度黑人。我一直以为黑人在新加坡的地位很低,但在这里并不是,这儿的主管大部分都是黑人。
主管是个急性子,在工作上非常严苛,刚来这里时,因为听不懂英语,我挨了不少骂。
有一次,我正在洗车,主管突然吼了我一声,我也没听明白他说什么,就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结果他吼得更厉害了,吓得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因为语言问题,主管经常在背后说我,还想让我走。
好在我和其他同事混得不错,在洗车行还有一个中国同胞,给了我很大帮助。
那位同胞来自河南,快50岁了,主要负责管理账单,已经在这里干了三年。
(洗车行的河南同胞)
我刚来的时候,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都会耐心帮我,后来主管想炒我,他还帮我说了很多好话。
有同胞在,也让我在这异国他乡多了些许踏实,感受到了温暖。
主管之所以对我如此严厉,除了语言问题,还有一个隐藏的偏见,这也是我从同事那里得知的。
我的上一位华人同事,和他闹过不愉快,他心里多多少少对华人有些看法。
好在我人还算机灵,英语不好,就每天抽出时间背单词、练口语,渐渐地我也能听得懂他们说的话了。
至于偏见问题,我坚信勤能补拙。在工作上,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抱怨,不懈怠,工作之余和他们打打闹闹,凡事尽量顺着他们的意思,慢慢也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黑人舍友经常偷拿我冰箱里的食物,我有时会说,你再这样我就告诉主管。其实每次制止之后,我都会一笑而过。
这也是我在国外总结出来的一条为人处世法则:该精明时就精明,该装傻时就装傻。
(宿舍里中国人专用的厨房)
在洗车行,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清洗车子、吸尘、打蜡,还有推销办卡。
每天上午9点上班,21点下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中午吃饭会和同事商量着轮流去。
如果客人少,就可以休息一会儿,如果人多,就要马不停蹄地来回转。
有人可能会说,这和国内基本没有差别。其实并非如此,在新加坡洗车还有一些“潜规则”的。
在这里流行给小费,你做得好,客人会给你2-10元不等的小费。
有的给得多,有的给得少,这时候就得懂“眼色”,分清孰轻孰重。给得多的,和主管关系好的车主,就要着重维护与他们的关系,发展成长期优质客户。
刚来的时候,我不清楚这些弯弯绕绕,只要有车来,就卖力地全部做完做好,最后收获并不大。
10多个小时的工作,再加上小费,我一天能挣70新币,折合人民币360多元,每个月需要扣除50元当作住宿费,所以我每天实际到手也就300多块钱。
(我工作的地方)
为了省钱,我都是自己买菜做饭。每天早上用开水冲两个鸡蛋,然后再做好午饭带到公司,下午随便吃点面包、泡面,有时也会买点水饺。
这里的物价比国内贵,猪肉要35元一斤,不过像猪耳朵、猪肝、猪蹄、猪尾巴这些都很便宜,因为新加坡人不爱吃这些。
这三个月,我逐渐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虽然主管依然很严厉,但有时候也会和他开开玩笑,和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
虽然适应了工作,但日常出行的时候,还有一件很害怕的事,那就是犯法。
新加坡的法律很严格,比如不能喂鸽子、不能在地铁上饮食、公共场所不能吐痰、不可以随便摘花、不能破解别人WIFI、不能不冲厕所……一旦违反被人举报,就会罚款,最高会罚10000新元。
刚来到新加坡的人,一定要注意,否则一不小心你就会倾家荡产。
(自己做的中饭,煮的猪蹄)
洗车工作是个相对枯燥的职业,虽然不算重体力活,但每天都是繁琐的冲洗、打蜡、吸尘,周而复始。
所以每到休息日,我喜欢出去逛逛。这里有条印度街,是印度族群的聚集地,里面到处都是充满印度特色的建筑;也会去东海岸公园,沿着滨海湾欣赏霞光落日;还会去圣陶沙岛,看看蜥蜴、水獭、小猴子;有时候我还会去马来西亚,这里对新加坡免签,可以去买些便宜东西。
“美丽的风景是心灵的归属,会让工作之外的时光变得闪耀起来。”
异国他乡繁忙的工作外,每一处风景都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忙碌且充实、自由且随性,我想这也是我到新加坡工作的意义所在。
独自一人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国度,这几个月,我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也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稳健。感恩这些挫折,让我收获了满满当当的成长。
(在东海岸公园看动物)
对于未来,我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只想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好好赚钱,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充实。
工作之余,我会努力学好英语,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当初在学校学好英语,如今这条路可能会走得更肆意些。
不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信无论好坏,过往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想以后,我依然会不断“折腾”,会一直在路上,用热爱与坚持,去看最美的风景,去见最闪亮的自己。
【口述:孙红成】
【撰文:小白羊】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