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遭遇“中国冲击”,一直领先的领域被赶超

青木在德国 2024-09-03 21:41:32

“无论是汽车、机械还是化工产品: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正在给德国制造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德国商报研究所(HRI) 本周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计算数据显示,在重要领域,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赶上或已经超越了德国竞争对手。中国在许多行业的出口份额多年来不断上升,同时德国的出口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未来,这种趋势将会加剧。

中国制造竞争力大增

“在德国经济一直领先的领域已经赶上了”

德国《商报》3日报道,在许多制造领域,中国竞争对手已经展示强大的统治力。德国商报研究所的研究列举了长期以来德国制造的优势领域,遭遇中国制造的冲击:

工业设备:2013 年,通用工业机械和设备领域的德国公司仍占全球出口的 16%。 2023 年,这一比例仅为 15.2%。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同期的份额从 14.3% 上升至 22.1%。

汽车制造:德国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失去市场份额,中国在向第三国出口方面也在迎头赶上。 2013 年,德国在全球汽车和其他车辆出口中所占份额为 22.3%,但到 2023 年,这一比例仅为 20.7%。另一方面,中国公司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加了自己的份额——增加了1580%。尽管开始时份额很低,但中国自主品牌目前的市场份额已达到9%,并且呈迅猛上升趋势。

机械制造:中国在特种机械领域的竞争也已赶上德国企业。他们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现在高于德国。

德国《商报》报道

这种转变在欧洲市场上甚至很明显。中国在德国经济一直领先的领域已经赶上了。化学品就是一个例子:虽然 2013 年德国在欧盟进口(不包括德国)中所占份额为 21.3%,但到 2023 年仅为 18.2%。另一方面,中国2013年这一比例为2.3%,现在为3.7%。

中国也在欧盟以外赢得市场份额更大。2013年,巴西进口专用机械15.5%来自德国。 2023 年这一比例仅为 12.2%。另一方面,中国的份额同期从 14.1% 增加到 25.3%。在印度,中国公司的份额甚至从 24.8% 增加到 44.2%,而他们的德国竞争对手也失去了市场份额。汽车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德国机械制造受欢迎

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将持续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德国经济学家警告说,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预计会持续。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IfW) 的罗尔夫·兰哈默表示:“我们对德国的出口模式感到担忧。”德国经济依赖出口,但第二季度,德国在各个领域,包括汽车行业等关键领域,都全面下降。这种现状不改变,会导致德国出口模式的改变。

相反,中国正在实施积极的战略,将关键行业的企业打造成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某些高端技术领域正在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地推广,并取得卓越的成绩。

中国出口的成功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10年前,中国就采取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它阐述了中国经济应如何在十大关键领域,跻身世界市场之巅。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机器人、机械工程、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等。

中国出口率创新高

2025年即将到来,中国的计划正在发挥作用。分析公司Gavekal专家表示,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该战略的目标,或者正在实现这些目标。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改变大规模生产的战略。

分析公司Gavekal专家认为德国工业遭遇“中国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德国企业很幸运能够与中国企业形成良好的互补,但现在中国制造越变越强,这种互补正在改变。

最近,机械工程师协会 (VDMA) 对约 500 家德国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他们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尤其是中国机械工程公司在第三方市场的竞争。 61% 的接受调查的 VDMA 成员预测五年内的竞争状况将处于平均水平或较差水平。

奔驰汽车在中国车展

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变强

德国公司认为自己在中国市场和第三方市场面临着来自中国公司的更激烈的竞争。Gavekal分析师观察到,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德国企业此前表现较好的高价值领域。他们的结论是:“德国最大的客户正在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德国企业的中国竞争对手技术意识越来越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自2022 年以来,几乎每两个国际专利的其中一个申请都来自中国。1980 年中国仅有 44 件国际专利申请。到 2022 年已达 165 万件。欧盟 27 个国家、美国、日本和韩国总共才申请了 150 万项国际专利。

巴斯夫大力投资中国

而且,中国制造以低得多的价格提供产品。德国经济研究所(IW)今年春季对德国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8%的企业表示,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类产品。大约 63% 面临来自中国强大竞争压力的公司表示,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实际上比他们低了 30% 以上。

同时,德国公司在德国国内也面临的许多担忧,例如官僚主义、高工资和昂贵的能源,在其他国家是不会有的。此外,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要求本土企业创造更多附加值。 总体而言,这意味着贸易,尤其是制成品出口正在受到影响。

中国货轮驶入德国港口

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桑德·托杜尔预计,德国工业将遭遇中国冲击。然而美国的保护主义不同,许多专家指出德国及欧盟效仿美国根本不现实。德国企业它针对中国市场的定位不同,像德国汽车工业的三分之一的销售来自中国市场,德国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也依赖中国产业链,他们都希望尽可能长时间地在中国开展良好的业务。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期间就释放德国寻求在气候、环保、交通等领域扩大与中国合作的信号。中国与德国都是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在汽车、化工、交通、通信等领域合作,可以发挥两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互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种互补合作不应该改变。

10 阅读:2001

青木在德国

简介:《环球时报》驻德记者,分享让人思考的国际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