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安帝在位时期,东汉会由盛转衰?他到底做了什么?

访风聊历史 2024-01-19 14:16:08

公元125年三月,东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忽然就病重了。

皇帝生病,这自然是大事。再加上当时汉安帝又是在外面巡游,不是在宫里,医疗条件也比较有限。所以很快,汉安帝的病情就越发严重,逐渐到了弥留之际。

这一下,问题大了。

要知道,汉安帝此时仅仅只有32岁,之前身体情况还不错。所以之前谁都没想过,汉安帝会突然病危。而且,汉安帝此时才刚刚亲政四年时间,因为他执政的能力有限,所以国家此时有一大堆烂摊子没处理!接下来该怎么做,谁都不知道!

更要命的是,据史书记载,汉安帝临终之前,因为病来的太快,根本就没来得及交代后事。病重之后,他倒是想跟皇后托付后事,但却根本说不出话来。最终,汉安帝只能盯着皇后,一句话都没说出来,慢慢死在了回京的车里。

这就是汉安帝最后的结局。

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汉安帝这种死法,其实就叫死不瞑目。在他去世之前,有太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这直接导致,接下来的东汉高层,将会出现一大堆烂事,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后来的史书上,史学家们对于汉安帝的评价,同样也不咋地。很多人认为,正是汉安帝在位时期,东汉开始由盛转衰。因为汉安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太多,导致后来接班的皇帝和大臣,不管怎么弥补,都始终无法收拾好这些烂摊子。

而整个东汉,从汉安帝开始,也就彻底走上了下坡路。此后的几十年里,东汉将会在衰落的路上一路狂飙,再也救不回来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汉安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他在位这段时间,会成为东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而汉安帝在位时期,到底都做错了什么?为啥他留下来的这些烂摊子,后来大家就再也弥补不了呢?

这个故事,其实我们还得从当年汉安帝刘祜登基的时候说起。

其实原本正常情况下,刘祜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因为刘祜的父亲,并不是皇帝,只是一个王爷。而且,刘祜还不是他那个王爷父亲的嫡子,只是一个庶子。正常情况下,他长大之后,连王位都继承不了,最多只能封侯。

而在刘祜小的时候,当时东汉在位的皇帝,还是他的叔叔汉和帝。

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汉和帝,在东汉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标志性人物。因为就是他在位时期,东汉达到了极盛期。

但是可惜的是,汉和帝的身体情况,却似乎不太好。他本人一生只活了二十八岁,而且生的孩子也基本上都夭折了。等到汉和帝临终之前,他就只有两个儿子还在世。一个年龄稍大一点,但是身上常年有病,所以可能会去世。另一个此时刚满百天,未来怎么样,谁都说不准。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东汉最高层,制定了一个备选方案。

必须先从宗室当中,选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留在京城。如果未来汉和帝这两个儿子,在汉和帝死后都不幸夭折,而且他们也都没后人。那么接下来,就由这个宗室的孩子接班。

因为刘祜他的那个王爷父亲,跟汉和帝感情不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再加上刘祜又是庶子,本来也不重要。所以最后,刘祜就被选了出来,作为这个方案的备用人选。

原本这个方案,只是一个备用方案,是为了以防万一用的。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汉和帝去世仅仅八个月之后,这个方案还真的就用上了!

汉和帝去世之后,因为他两个儿子都比较年幼,所以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就开始出来主持大局。此后,邓绥先是拥立了汉和帝的那个小儿子。但是仅仅八个月之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

而这个孩子夭折之后,就只剩下了一位皇长子。可是偏偏那位皇长子身上,又常年有病,随时有可能去世。所以最后,邓绥为了国家稳定,也为了自己能够掌权,就只能放弃皇长子,转而去选最后的备用方案。

就这样,公元106年八月,刘祜稀里糊涂就被人安排了一切。在外人的指挥下,他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过继到了汉和帝的膝下,成了汉和帝的嗣子。然后,刘祜被直接推上皇位,成了汉朝的第六位皇帝。

这一年,刘祜仅仅只有十三岁而已。

当然,虽然做了皇帝,权力肯定是不属于刘祜的。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刘祜都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大权,都掌握在那位太后邓绥手里。所以这十五年,后来也被大家称作是‘邓绥时代’。

当然,在正史上,如果按照皇帝在位时间来区分的话,从这时候开始,东汉确实是正式进入了‘汉安帝时代’。

而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也就是名义上汉安帝在位,实际上邓绥掌权的这段时间,东汉则是变得非常特殊。因为在这十多年里,东汉进入了一段‘天灾期’。在这段时间里,东汉每年都会大地震,同时爆发其他各种天灾。

客观来说,这些天灾,其实才是导致东汉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连续十多年的天灾,导致东汉的粮食大幅减仓。为了赈济百姓,东汉的国库基本彻底空了。同时,那些底层自耕农小家庭,抵御天灾的能力有限。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粮食卖给那些大地主,从而加速了土地兼并。

除此之外,为了赈济灾民,缓解社会矛盾。当时东汉的掌权者邓绥,不得不把大量原属于国家的公有土地,分给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也让国家彻底失去了大量的公有土地。以后东汉再想通过公有土地,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就不太可能了。

总之,这些天灾,直接从根本上,重创了东汉的国力。和天灾相比,其他的管理和个人原因,其实都只能算是间接原因。

虽说这期间东汉不是汉安帝说了算,但毕竟是汉安帝在位。而且,从执政能力来看,汉安帝其实还不如邓绥。如果邓绥早点交权,让汉安帝自己去搞,估计结果只会更差。

所以,这口锅,汉安帝确实是甩不掉的。

就这样,在汉安帝做了十多年的傀儡皇帝之后,公元121年,太后邓绥去世了。

直到这个时候,汉安帝才正式开始亲政。而这一年,汉安帝已经28岁了。

此后的四年里,东汉将会进入真正的汉安帝时代。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汉安帝会成为东汉的最高决策者,真正决定一切事情。但问题是,从这时候开始,汉安帝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表现,印证当年邓绥的预判!

之所以不给你权力,不是因为不想给,而是因为你确实不行!

在汉安帝亲政之后,汉安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正常规则,人走茶凉,清理邓家。

之前邓太后对于汉安帝,虽然也有拥立之恩,但毕竟压在汉安帝头上十多年。所以,对于邓家,汉安帝的感情其实极为复杂。同时,邓家当时权势过大,这也让汉安帝觉得非常忌惮。

于是,就在邓太后前脚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汉安帝就开始对邓家下手。当时有人诬告邓家,说邓家的几个男人,企图废了汉安帝,改为拥立另一个刘氏宗亲做皇帝。但关键在于,被举报的那几个邓家男人,此时早就已经死了,根本就是死无对证!

但不管怎么说,借着这个由头,汉安帝开始大范围清理邓家。而邓家这边,面对汉安帝的翻脸,倒是也没反抗。所以最后,汉安帝轻易除掉了整个邓家。邓家最高层的几个男人,全部被逼自杀。邓家其他的亲属,也全部被流放边疆。

邓家被除掉这件事,后来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其实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外戚影响比较大的时代,大家往往会很沉默,认为汉安帝是迫不得已。但在另外一些时代,这事就被当做是汉安帝残害忠良的罪证。

因为邓家的这些外戚,确实非常不错。

虽然是外戚,但是邓太后掌权的时候,一直严格约束家人。包括邓家内部,家教也特别严格,从来没出过任何一个纨绔子弟。而在权力方面,邓家也没有任何擅权的表现。虽然之前邓太后一直把持大权,但除了邓太后之外,其他邓家的几个高层,一直严格在按照自己的职权做事,从来没有半点逾越!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之前邓家真想做点什么,以当时邓家的威势,汉安帝根本就奈何不了他家。因为当时京城大部分的驻防军队,汉朝北线几乎所有的精锐,中央的决策权、沟通权,都在邓家手上。这样的邓家,就算想造反废了汉安帝,都不是难事。

所以,后来在《后汉书》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很奇葩的一幕:在汉安帝流放邓家之后,几乎整个天下,都在给邓家鸣冤。无数士族大臣,公开在朝堂上上奏,死保邓家。皇宫之外,很多百姓自发为邓家鸣冤。太学那边,也有很多学生为此而愤怒,差点就开始当街游行。

除此之外,当朝大司农朱宠,更是直接抬棺上殿。宁可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给邓家伸冤。

如果我们去读这段正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幕其实和千年之后,明朝的明英宗杀于谦的时候,基本一模一样。

因为当时社会压力太大,汉安帝最后也只能妥协,赦免了邓家,让其他邓家人返回老家。但问题是,就算这样,邓家已经自杀的那些人,依然回不来了。

至于说汉安帝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算不算他留下的烂摊子,这事就只能交由后世评说了。

除此之外,在清理邓家的同时,汉安帝还做了一件更有争议的事情。

就在清理邓家之后不久,汉安帝下令,废除了东汉之前的‘连坐法’。但是请注意,这里的连坐,不是针对百姓的,而是针对官员的。

在汉安帝之前,按照东汉法律:所有官员一旦涉及贪污,不但要没收全部赃款,而且还会牵连到子女。贪官的子女,不但享受不到赃款,而且还得和父亲一起去坐牢。

但是到了汉安帝这里,就在汉安帝前脚刚刚清除邓家的同时,有人提出,这个法律太不人道。贪官虽然贪污,但他的子女却并没有贪污。相反,他的子女有可能是好人,以后有可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如果直接连坐,难免太不近人情。

于是,在这个官员上奏之后,汉安帝最终就下旨,废除了这个法律。自此之后,如果有官员再涉及贪污,只处罚其本人,不会再连坐。

这件事,后来在史书上,无疑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也是汉安帝的无奈之举。毕竟,当时汉安帝急需清理邓家。如果不给这些士族官员,让渡一些利益,这些士族恐怕会集体反对他,那样他就无法除掉邓家了。

等到私人恩怨处理完了,这一年也就过了一多半了。而接下来,汉安帝总算是开始做点正经事了。不过这也不是汉安帝主动想去做的,而是麻烦已经找上了门。

就在汉安帝亲政的下半年,几个边疆游牧民族,听说汉朝这边换了主事人,所以就开始频繁搞事情。于是接下来,汉安帝只能去派兵镇压。好在当时汉朝的军事力量,依然比较强大,军队里能打的武将也不少。所以最后,高句丽、鲜卑、羌族和匈奴,都被打了回去,总算没闹出太大的问题来。

在保护边疆,保家卫国这个角度,汉安帝做的倒是也还算不错。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十一月,天灾依然在持续,有三十五个郡同时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要组织赈灾,恢复生产。好在之前的十多年里,同样的事情汉朝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经验比较多。所以很快,汉朝就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赈灾,一切都开始迅速恢复。

就这样,在一团乱麻当中,汉安帝度过了自己亲政的第一年。其实从这一年汉安帝的表现当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来,汉安帝其实并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至少,他在几个关键事件当中,展现出来的政治手腕,其实非常不成熟。

但偏偏对于这一点,汉安帝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相反,他觉得自己好像还挺不错。而且,汉安帝还觉得,此时天下好像挺太平的,没有任何问题。

那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享福了?

所以,转过年来,汉安帝很快就搞出了一个大事!这一年,汉安帝正式下令,给自己的乳母王圣,封了一个‘野王君’的爵位。

说起来,汉安帝的这个乳母,作为乳母,确实是挺合格的。因为汉安帝从小就没了母亲,稍大一点之后,又被带到了皇宫。从始至终,就一直都是这个乳母陪着他。所以对于汉安帝来说,这个乳母不是母亲,但胜似母亲。

所以,汉安帝亲政之后,一直在极力报答自己乳母。不但给了各种物质上的赏赐,还给了乳母很高的政治地位,让她可以直接插手朝政,史书上对此称之为‘分威共权’。

非但如此,就连这个乳母的两个女儿,也都仗着汉安帝的宠信,可以直接干预朝政。后来,她们更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大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一时之间,整个汉朝高层被她们搞得乌烟瘴气。

除此之外,在封君不到一年之后,汉安帝又再次下令,要给自己乳母修个房子。原本皇帝送乳母一套房子,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汉安帝的打算,是想直接动用国库的储备金,去给自己乳母修一座超级豪华的宫殿!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汉安帝的要求下,国库总计动用了超过一个亿,来给自己乳母修这个宅子。对于这个数字,现代大家感触不会特别深。很多人甚至有可能会觉得,皇帝花一个亿报答自己乳母,这有啥大不了的?

但如果我们做一个类比,换算成今天的物价,我们或许就明白,这事到底有多夸张了。

据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的全国财政收入,大概在四十亿左右。而到了汉安帝时代,就算东汉多发展了两百多年,但此时刚刚经历了十多年的天灾期,国家的总财政收入也不可能超过一百亿。

也就是说,当时汉安帝动用了全国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收入,去给自己乳母修这个房子。

如果换算成现代的财政收入,现代国家全年财政收入大概是二十万亿。也就是说,放到现代的话,汉安帝等于是要国库拿出两千到四千亿的经费,去给自己乳母修房子!

两千亿的豪宅?那得长啥样啊?!

而在当时那个年代,汉安帝下的这个命令,大概就是这个概念。而且,当时汉朝还没彻底走出天灾期,很多地方连赈灾款项都还没到位,边疆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在这种时候,汉安帝的这个命令,到底有多荒谬,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接下来,当汉安帝开始过度宠信乳母一家之后,整个东汉士族官员集团,都彻底炸了!当时无数士族官员,上奏弹劾乳母王圣。但结果,汉安帝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甚至还把大臣们的奏章,直接拿给王圣去看,让王圣去嫉恨他们。

与此同时,和王圣有关的几个宦官,见到这一幕之后,也开始借着这个机会,中饱私囊。当时以樊丰、谢恽等几个宦官为代表的宦官集团,见到王圣的事情之后,做事也开始大胆了起来。尤其是在见到士族集团弹劾无效之后,为首的几个宦官,更是干脆直接伪造诏书,公开从国库里面支取各种物资和经费。

这种事情,无疑导致当时的东汉高层,情况更加恶劣。

当然,在重用乳母和宦官的同时,这期间汉安帝倒是也做了一件正经事。

之前邓绥掌权的时候,因为东汉常年地震,国库空虚。再加上西域那边,这期间又发生了叛乱。所以最后,东汉就直接撤回了西域的驻防军队,暂时放弃了西域。

而到了汉安帝这里,因为天灾逐渐停了,国家收入开始逐渐恢复。所以在这期间,汉安帝开始任命班超的儿子班勇,带着几百人,前往西域重新进行驻防。此后的几年里,班勇带着这几百人,在西域别开生面,最后重新控制了整个西域。

在收复西域这件事上,汉安帝确实做的还不错。但同时,这里面有几分功劳能算在他的头上,确实也有待商榷。因为下面真正干活的,是班超的儿子班勇,和汉安帝关系不大。而收复西域的方案,也是之前邓绥敲定的,和汉安帝关系不大。

亲政之后的第二年,汉安帝主要就做了这些事。

再之后,转过年来,汉安帝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汉安帝下令,去山东那边巡游一圈。在这次巡游过程当中,汉安帝去了一趟泰山,并且在泰山进行了一系列的祭天仪式。

不过这里多说一句,汉安帝的这次祭天,和历史上著名的泰山封禅,还是有区别的。封禅是最顶级的祭祀礼仪,历史上一共也就只有那几个皇帝做过。至于汉安帝,他不是去封禅的,只是普通的祭祀。

而从泰山回来之后,在亲政的第三年里,汉安帝主要就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叫做逼死杨震。

这个杨震,就是后来三国时期那个杨修的高祖父,当时正在担任东汉的太尉。而面对宦官和乳母的所作所为,以杨震为首的这些士族官员,自然纷纷反对。但结果,他们的反对,反倒是让汉安帝对他们更加反感。

于是最后,就在汉安帝从泰山回来的同时,汉安帝直接下令,免除了杨震所有官职,让他直接返回老家。而杨震在收到处理结果之后,觉得是自己无能,所以就直接饮鸩自尽了。

杨震被逼死,无疑进一步激怒了整个士族集团。所以接下来,汉朝高层的内部矛盾,开始变得越发尖锐。

至于第二件事,则是叫做废太子,这事就更离谱了!

简单来说,之前邓绥活着的时候,认为汉安帝的长子刘保,非常不错,所以就立刘保做了太子。而等到汉安帝亲政之后,汉安帝虽然也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还可以,但是想到他是邓绥立的太子,心里就总觉得很别扭。

恰好在这个时候,汉安帝那个乳母王圣,某天和太子刘保的乳母,因为一些琐事吵了起来。

而双方吵完之后,王圣觉得气不过,就去找汉安帝告状。接下来,汉安帝觉得自己乳母被欺负了,所以一怒之下,就直接下令,把太子的乳母全家流放了。

这事发生之后,汉安帝的那个乳母王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她觉得自己已经把太子得罪狠了,感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太子也扳倒算了!所以在这之后,王圣就开始在汉安帝耳边说太子的坏话。

而王圣开口之后,其他反对太子的人,比如说当时的皇后阎氏,也开始积极参与进来。最后,在这帮人的联手诋毁之下,汉安帝果断选择废了刘保的太子之位。

因为两个乳母吵架,废了当朝太子,这种事情,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也算是比较奇葩的了。更奇葩的是,此时汉安帝除了刘保这个儿子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儿子!也就是说,废了太子之后,接下来根本没人能坐太子的位置!

估计汉安帝废太子的时候,也是气得昏了头,压根就没想过后面的事情怎么处理。

杨震的死,士族集团的愤怒,以及废太子,这三件事加起来,几乎就花费了汉安帝一年的时间。等到这些事情都摆平之后,时间就来到了公元125年,也就是汉安帝亲政的第四年。

这一年年初,在摆平了朝中的内部矛盾之后,汉安帝觉得日子又好过了,所以就打算出去散散心。在这一年二月,汉安帝正式开始南巡。名义上是南巡,但实际上就是公款出游,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出去玩。

结果,出去刚过半个月,三月初走到南阳郡的时候,汉安帝的身体忽然就不行了。此后,汉安帝一病不起。最后连自己的身后之事,都没能交待一句话,就直接病逝了。

这就是汉安帝的故事。

一个做了十多年傀儡皇帝之后,仅仅只亲政四年,却给国家带来一大堆烂摊子的故事。

其实仔细回顾汉安帝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汉安帝,只是平庸了一点,还算不上是昏君。因为他确实没干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只是多花了一点钱,重用了几个心腹而已。

如果只看汉安帝自己的故事,这么想确实没毛病。

但是如果拿到东汉整体的历史大背景当中,我们或许就能明白,汉安帝真正的错误,到底在哪里了。

作为东汉中期的一个皇帝,汉安帝在位的这段时间,正好衔接了东汉极盛时期。而他在位时期,东汉又长期发生天灾,导致国力暴跌。

虽然天灾发生的那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邓绥说了算,和他关系不大。但是等到他亲政之后,他就需要负责他承担的历史任务了。

从东汉历史的大背景来看,汉安帝的历史任务,其实是压制土地兼并,防止地方豪强做大。因为之前邓绥为了赈灾,几乎耗尽了整个东汉的财力,而且把国家的公田,都给发出去了。

所以到了汉安帝这里,汉安帝必须要做的,就是把邓绥发出去的公田,都给收回来!

这个工作,只有他能做。如果换到他的下一代去做,就会因为公田发出去的时间太长,土地所有权已经彻底固化,国家根本不可能再把土地给收回来。

但最后,汉安帝在位时期,偏偏没能承担起这个任务。他甚至从来都没意识到,这是他的历史责任。

没能及时抑制土地兼并,抑制地方豪强的崛起,这其实才是汉安帝留下的最大的烂摊子。

所以在汉安帝时代之后,接下来的几位东汉皇帝,不管如何弥补,都不可能再扭转局面了。因为在这之后,东汉衰落的趋势,已经彻底成型,已经不是一两个明君就能扭转的了。

就这样,从汉安帝去世之后,接下来的东汉,将会在衰亡的路上一路狂奔。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的历史,就是东汉如何衰亡的历史了。

1 阅读:1009
评论列表
  • 2024-05-13 08:44

    东汉在我看来十分混乱,都是些婴儿皇帝。不是外戚就是宦官掌权,不听话就杀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