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19岁的少女躺在手术台上进行心脏手术,突然,主刀医生竟颤抖的放下手中的工具跑出手术室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正文上海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红色警报灯刺眼地闪烁,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和医疗器械碰撞的清脆声响。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死神的博弈。 抢救床上,一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病人正在与死神抗争。他的心脏,这个生命的引擎,正在走向衰竭。
“葛教授,病人情况危急!”一位年轻医生神色慌张地冲进办公室,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葛均波,国内顶尖的心脏病专家,无数患者最后的希望,此刻正眉头紧锁地翻阅着手中的病历。他深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每一秒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距离。
葛均波的人生轨迹,注定与医学,与心脏紧紧相连。从国内博士毕业,到远赴德国美因茨大学深造,他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改变。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发现了心肌桥特有的“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这一发现被国际学术界称为“葛氏现象”,他也因此被聘为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然而,优渥的待遇和先进的医疗条件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根。1999年,葛均波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一切,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他说:“我是一名中国医生,我的心永远属于中国。” 回国后,葛均波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内的心脏病治疗和研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成功救治了超过一万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对于葛均波和他的团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接受了大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节目组的拍摄邀请,真实记录下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2016年的一天,葛均波需要完成两台难度极高的心脏手术。第一台手术,是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情况虽然危急,但手术过程相对顺利,葛均波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然而,第二台手术却充满了挑战。
19岁的女孩李娜,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脏中三根血管,两根已经完全堵塞,仅剩的一根血管也已经堵塞了九成,如同“头发丝”般纤细脆弱。 “必须立即进行心脏导管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葛均波看着李娜的检查报告,语气沉重。他知道,这台手术的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管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李娜的父母得知手术风险后,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葛均波安抚着李娜父母的情绪,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手术方案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李娜父母决定相信葛均波,同意进行手术。 手术当天,葛均波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走进了手术室。 “开始手术!”随着葛均波的一声令下,手术正式开始。 手术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凝重。
葛均波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手术器械,试图将导丝送入李娜那纤细的血管。然而,李娜的血管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李娜的父母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心也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煎熬着。 “再来一次!”葛均波深吸一口气,再次投入到手术中。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导丝,终于,在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努力后,导丝成功送入了李娜的血管。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手术即将成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葛均波的身体达到了极限。他感到右手一阵剧痛,手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他不得不暂时离开手术台。 “我的手……”葛均波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继续完成手术了。 助手们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他们从未见过葛均波如此虚弱的样子。
“我来吧!”一位经验丰富的助手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接替葛均波完成手术。 葛均波虽然心有不甘,但他也知道,此刻自己不能再逞强了。他将手术托付给了助手,并在旁指导,最终手术成功完成。 李娜被推出手术室时,葛均波已经累得瘫坐在椅子上,但他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生命。 李娜的父母得知手术成功后,激动地握着葛均波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葛均波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慈爱和关怀。他知道,对于医生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患者恢复健康。 葛均波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医院时,夜幕已经降临。
城市的路灯亮起,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他心中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守护。 像葛均波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守护着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患者走向希望的彼岸。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的人物故事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时间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看看新闻《【人间世】坚持的意义:“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2016-08-01】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