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第二届“英才会”传来喜讯:来自全国各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60余名博士毕业生,提前表达了签约意向。
让优才者得优待,让优绩者得优奖。近年来,作为一所多兵种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海军工程大学按照一体筹划、分类建设的原则,多措并举绘制文职人员发展蓝图,助力他们在支撑服务备战打仗的深蓝航道上加速成长,一批优秀高学历文职人员脱颖而出。
调整招录条件——
“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纷至沓来
海军工程大学党委统计过一组数据:该校教职员工中,文职人员占比过半,其中约70%分布在教学科研岗位。如果按照“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的招录标准将编制配齐后,该校高学历文职人员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这无疑给文职人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
然而几年前,在文职人员岗位仍有缺口、热门专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调整招录条件,会不会导致无人可招,迟滞学校发展?风险固然存在,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据此,该校党委将主干教学岗位文职人员招录条件,从硕士以上提升至“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
回忆那次文职人员招录宣讲,该校基础部教员、文职人员黄登斌感慨万千。在某高校宣讲现场,当招录条件经大屏展出,原本安静的会场瞬间热闹起来:“要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博士就业选择多,部队有啥优势?”
“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知名军校,是海军生长军官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和装备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重要支撑、文化传播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台上,工作人员激情讲述;台下,学子们认真记录。黄登斌发现,有从军报国、科研报国情怀的博士不在少数。最终,数名博士接受邀请,约定来校进一步了解情况,这让黄登斌内心深感振奋。
起初,该校个别宣讲人员对提高选才门槛的做法并不托底,但经过几次外出宣讲,大家产生共鸣:高门槛既是在筛选学历条件,也是在筛选职业认同感,会让考生素质更高、心更齐。
记者翻阅该校历年文职人员招录条件看到,两年前部分招考岗位在坚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历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学历为全日制一本院校的条件。提高招录门槛后,虽然报名人数和招录总数下降了,但“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招录数量及其占文职人员比例却呈逐年递增趋势。
博士后关清心入职后,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很快崭露头角,获批主持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去年还入选海军某人才工程,并晋升为副教授。她欣喜地对记者说:“我带着科研报国的拳拳之心加入文职方阵,而今如愿以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实现价值、收获成长,真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加大培养力度——
“苗圃工程”催生高素质人才苗子
“人才如果靠‘抢’,即使‘抢’过来也留不住,必须增强吸引力,让高学历人才不请自来。”该校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招录聘用不满5年的文职人员推出“苗圃工程”,旨在通过项目牵引、技能培训、任务扶持、名师带教等措施,重点培养一批军事特色鲜明、教学水平精湛、科技成果突出的高素质人才苗子。
“围绕一份佐证材料,一天内发来‘九连问’,比当年参加论文答辩还紧张。”作为该校首批“苗圃工程”预选培养对象之一,教员、文职人员姬庆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做了充分准备,但到了专家评审环节,还是感到“压力山大”。
该校政治工作处领导介绍,“苗圃工程”前后历经数次调研论证,相关措施扩展到10余条,力求精准施策、靶向破题、真见实效。
除“苗圃工程”外,该校加大培养力度,通过比武竞赛、科研攻关、装备保障等活动帮带帮教,让文职人员经风雨、壮筋骨、强本领。该校首批转改文职人员李昆峰,是系列培养举措的亲身受益者。李昆峰加入某科研创新团队后,多名专家教授立身为旗,对军人、文职人员一视同仁,带领他们围绕某新型材料持续探索攻关,取得可喜进展。后来,李昆峰被任命为动力工程学院某教研室副主任,成为该校较早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文职人员,并入选海军优秀文职人员骨干培养对象。
该校还善于借梯上楼,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对文职人员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近年来,他们连续组织新入职博士文职人员到地方高校参加在职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择优推荐数十人赴清华大学参加海军优秀文职人员科技骨干研修班。
厚植沃土,向阳花木早逢春。该校电气工程学院文职人员常路宾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并荣立个人二等功;基础部文职人员邓辉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主持的某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政治理论系文职人员林明臻在海军政治理论教学岗位练兵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某研究所文职人员蔡光义入职两年便入选海军人才专项扶持工程……
紧盯人才关切——
“人才特区”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
人才招来了,还要留得下。该校党委抓住“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契机,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研,找准堵点、痛点和重点,先后出台《文职人员高层次人才薪酬调整改革试点方案》《文职人员住用军队住房管理办法》等,全力做好文职人员切身利益事项政策制度落地落实工作。
4月中旬,在新一轮公寓住房分配工作中,该校拿出40余套房源,区分标准设置专家公寓、家庭公寓和集体宿舍,分别保障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新入职博士文职人员。在拔尖人才分房打分中排名靠前的电子工程学院某教研室主任、文职人员马知远,回想自己入职以来的经历,感慨良多。持续完善的文职人员制度,给了他超乎想象的满意答案: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地位待遇更有保障、成长路径更加明晰,特别是对选拔任用、学习培训等方面进行的再优化再完善,让马知远前进的信心更足。去年,他受领到地方高校进行文职人员招录宣讲任务后,现身说法讲解文职人员制度政策,现场就有多名博士确认了应聘意向。
据了解,该校近年来积极协调驻地教育部门,保障文职人员子女入托;通过对接地方优秀人才住房保障优待政策,成功打通文职人员入住地方人才公寓的渠道链路,10余名文职人员已顺利入住。此外,重要人才投保、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开放性利好政策,也在加紧推动落地。
抓教光荣,务教有为。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目前,该校文职人员已有40余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30余人次受到海军以上表彰奖励,140余人次获海军以上科技奖励或承担相应等级课题,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案例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案例是为了更好的普及,无任何不良导向,如有涉及图文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