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相当的魔幻。
这些年发生的荒唐事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让很多网友分不清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一旦社会上出现了相关的新闻,辨别真伪反而成了最难的事情。
从互联网的氛围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最近在互联网这些年,对于信任两个字特别的稀缺和珍贵,我们经常随处可见在互联网当中,对于相关热点新闻的讨论分成了两派。
双方剑拔弩张,吵得唇枪舌战,有人怒不可遏,有人冷嘲热讽。
网友发布视频称,河南信阳固始县三河尖镇,有执法人员带人偷高粱,并被无人机拍下。
三河尖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是镇里安排的巡逻人员,引起误会。
这段小视频在互联网上也引起了很大的风波,点击率和播放量都很。
多事情发生之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批评声音,舆情很大,舆论也很大,随着舆情舆论的发酵,当地的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一场误会,但这样的回应显然不能让很多网友感到满意,评论区甚至出现了在辟谣之后,一边倒的批评声。
甚至还有网友编成了段子:
“近日我局执法大队队员巡逻到一片高粱地,发现农户正在采摘高粱,我队队员便下车询问查看高粱的收成情况,在告知农户收割完高粱不可就地焚烧。碰巧遇到一无人机飞行将这一画面拍下,发布网上造成不良影响。 局长你看这样说行吗”
造谣当然是可耻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从互联网流传的视频当中来看,我相信很多网友也有自己判断失误的标准。
为什么在辟谣之后,评论区会出现如此极端的场景,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和嘲讽,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甚至有网友说,“只要是执法人员做的,那就不能说是偷他们正在执法,麻袋里的高粱违法了”。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我们并不提倡当初互联网的风气,大家可以发现一种现象,为什么很多事情在辟谣之后,网友们依然保持不信任?
这来源于一些新闻热点的后续处理,让很多网友感到失望和寒心。
信任的基础是要通过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一旦信任出现了破裂,再想修复是相当困难。
在很多新闻热点和舆情舆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一些有关部门在处理舆情和舆论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形式,“举一反三”等相关词汇也变成互联网上常用的言语。
其实有关部门和当地的居民。能否保持信任的态势,最主要的构成元素是彼此之间能否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真的对自己有信心、有魄力,为什么不采取更为大胆、更为真实的调查?
新闻三要素很多人都清楚,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往往做不到。
这次的事件很多网友已经看到了,通过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也可以看的出来,在一片高粱地面前停着两辆车,而且车上印有“巡逻”两个字。
至其中一名头戴帽子的人手持类似剪刀的工具,剪断高粱之后,扔向身后的桶里,在巡逻车的后备箱内充满了“证据”。
互联网上流传的视频很多人都看得到,相关的细节网友们也都清楚,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
差一点就演变成了罗生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也难怪网友们议论纷纷,即便当地的人员进行辟谣之后,评论区依然不信任,足以说明了问题。
不要忘记之前的“指鼠为鸭”事件,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有视频有图片,可是依然进行了辟谣。
网友们的质疑和不满都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对于一些事情的反转也都是有迹可循的,一切都不是突然的。
这正是来源于很多事情长期以来给大家形成了惯性思维,也难怪辟谣之后网友们依旧不相信。
如果是正常的巡逻,后备箱装满的编织袋应该怎么解释清楚?
太多的疑点无法自圆其说。
公信力就是在这样的风气下一点一点消失殆尽的。
如果一个社会涉及到法律等相关问题,在说谎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甚至是变相的鼓励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我想这绝对不符合大家的愿景。
那么多新闻热点最后都出现了反转的效果,足以说明了一切。
一些专家的言论经过时间的验证,到头来网友们发现不仅是荒唐,而且是无耻。
信任的基础绝不是一天形成的,而在相关新闻对于当地和互联网上网友们信任基础出现严重撕裂的时候。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这件事情追根溯源,应该怪谁,我们也找不到答案,但显然是这样的风气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一旦信任基础严重的撕裂,那么在出现类似的相关事件时,很难获得网友们的理解和拥护。
we'dctime[笑着哭]7
不止扯谎进行狡辩还搬出法律进行恐吓,说什么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力。现在已经定调定性了,是不是应该追究扯谎狡辩,包庇纵容,威胁恐吓的人法律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