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安全运营的背后,都离不开“轨道交通制造和运维人员”的默默付出。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下称“天津中车”)技术经理常福军。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东丽区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下称“天津中车”)的组装车间,一片工作繁忙景象,此时,技术经理常福军正指导技术人员进行轨道车辆的检修调试。
平日里疾驰的地铁列车,此刻正静静停靠在轨道上,等待技术人员上门“问诊”。“我们需要根据车辆的运行时长和行驶里程,对车内部件进行分解检查和数据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维修或调试。”常福军告诉记者。
常福军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机自动化专业。2012年,23岁的他进入天津中车,从事车辆制造运维检修相关工作。如今,他已经从事车辆制造维修工作12年,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经理。
2016年,作为项目执行经理和工艺经理的常福军,承担起天津地铁大修任务。“接手这个项目时,是公司首个城轨车辆大修任务,没有任何前例经验,缺少相关部件图纸和工作原理,这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回忆起当年接下的第一个重担,常福军记忆犹新。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我们专门组建了技术团队和生产团队,采用逆向设计方法,拆解分析每一个重要部件结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终于建立了城轨检修的技术体系,为接下来的大修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大修项目全程进度,常福军常常工作到深夜,加班加点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个人工作能力很强”,这是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作为技术经理,常福军不仅负责对现场组装调试工艺技术的指导和优化,还时时出现在生产一线,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术,解决现场生产问题。
在天津地铁4/5号线执行期间,常福军用心钻研,对工艺方法进行优化,解决了地板布铺装、地板布焊接、骨架、吊码、风道模块化安装等技术难题,完成多项创新和质量攻关,为车辆安全良好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十多年来,常福军先后负责阿根廷米轨内燃动车组、天津地铁5号线、4号线新造、天津地铁1号线、3号线大修及改造、新一代智能化B型不锈钢地铁、古巴240辆客车、尼日利亚铁路客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双层车项目的车辆技术工作,为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
突破自我,承担高难度任务,对常福军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2022年,他带领检修团队攻坚克难,制定城轨车辆检修标准,搭建分解检查体系,完善系统检修业务模块,仅用88天完成了公司首个“跨设计平台检修”的地铁大修改造项目,大幅度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
作为青年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常福军培养出一支优秀的青年技术团队。他带领成员按节点完成城轨和出口车辆生产任务,同时组织成员积极承担公司科技立项、质量攻关项目,为公司车型研制和优化改进献计献策。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大规模发展,车型的多样化、设备的智能化、规程的精细化都对车辆检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福军也紧跟发展步伐,如同海绵吸水般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用钉“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工艺、技能上求探索、求突破、求创新。
十多年来的坚守与努力,常福军获得了来自公司及社会各界的肯定。连续多年的中国中车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天津东丽区青年五四奖章、东丽区 “最美科技工作者”.......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常福军说,“感谢公司对我的培养,我会继续和大家共同努力,为人文,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的发展贡献力量。”(津云新闻记者:马立杰)
来源:津云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施娇娇、吕昕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