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在网上留言,十分关注“肝腹水”的问题。他们或缺乏治疗手段、或贻误了治疗时间,有的病友甚至出现了“越治疗、越痛苦"的怪象。
56岁的谭女士是湖北武汉人,此前,她因肝硬化、肝腹水、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多次住院治疗。尽管每次住院治疗后,腹水和其它指标都得到了改善,但却出现了另一种痛苦:嘴干,排便困难,腹部胀痛、浑身不适。这次出现了病危现象,家人用救护车送来找到姚新主任。
姚新主任接诊时,发现她有严重的低蛋白症,全身浮肿,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便秘、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疾病。
为什么患者之前治疗时,腹水消了、指标改善了,还会产生“嘴干,排便困难,腹部胀痛、浑身不适”这些不良反应呢?可以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利水伤阴:通常治疗肝腹水时,主要是采用“利尿剂”,促进腹水快速排出,身体短时间会丢失大量的水分。从中医角度看,过度利水会损伤阴液,从而导致阴不制阳,阴虚发热,病人会起表现嘴干、舌红、脉虚数。
二、利水伤液:中医有“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思想,”即“开支河”、“分消走泻”之法,它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要是针对大便稀溏的患者,可通过利水、利小便的方法,恢复小肠泌别清浊功能,从而使大便成形。但如果“利小便、利水”过了,反而会导致小肠的“液”就少了(小肠主液),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从而导致大便干燥、甚至不通。
三、肝络瘀阻:肝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范畴,气滞血淤是“鼓胀”的主要病机。肝病日久,木失条达,导致肝气郁结,肝络瘀阻,引起腹胀痛疼难受,这种疼痛多以肝区、两胁胀痛为主,患者往往坐卧不宁。
针对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治疗,很多医生只关注患者的化验、检测指标,而忽视了身体感受,所以看似缓解了,但患者却依然难受,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中医治肝病,屡建奇功
中医中药对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和腹水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关幼波”先生倡导的“中州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临床中,姚新主任一直继承和发扬“关老”的学术思想,从治肝、治脾、治肾三方面入手,以“中州为先导”,注重升脾降胃,调畅气机。针对这类特殊的被“利水伤阴”的肝病患者,辨证施治,给予滋阴、清热、养血、柔肝调理,可逐步解决“耗伤阴液”导致身体不适症状。
这个患者经过一周的中医调理,配合获国家专利的源头软肝缩脾排水汤,从源头恢复肝,脾,肾,三脏功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软肝缩脾,活肝软肝,扶正固本,让人体能够自主补充缺少的蛋白质等机体营养物质,从根本上解决腹水产生的潜在因素,防止腹水复发。
一周后谭女士腹水消退,气色变好,继续调养一个疗程后,肝硬化、肝功能大有改善,身上的不适症状都消失不见,而且比以前有力气,语言神志正常,按她的话说:我不要看指标的,身体舒服了,这比什么都好。
《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就是要求我们医生与病人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感受到病人的疾苦。如果我们只是单纯依托化验单、检测设备,来评价一个患者的病情,而忽视的病人的身体感觉,那么我们是把病人当成机器了,而不是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