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洪秀全不能成为朱元璋,因为他缺3个条件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5-05 01:47:50

前言

可以说朱元璋与洪秀全还是有几分相似的,因为两人都是农民出身都没有什么大文化,同样也都是被压迫后被迫反抗的。

但值得一说的是两人的前半段经历如此地相似,为什么洪秀全不能成为朱元璋呢?朱元璋最后成功地坐上了皇位,而洪秀全却是以失败告终。

一、自身原因

常言道“上行下效”可以说主帅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像他们这样的起义军队则更是。既然是起义其中的危险性也是很大的,所以没有一个拥有能力的主帅带领着他们,成功是很困难的。

可以说其实朱元璋与洪秀全两人在这个方面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两人都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文化是他们最大的弊端。虽然朱元璋没有读过几年书,但是他清晰地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朱元璋身边的文臣谋士可不少。

最开始的时候有李善长,之后还有刘伯温、朱升等,他们在朱元璋成事的路上尽了不少力。虽然最后他们中没有几人有好下场的,但是在起事的时候朱元璋对他们也是给予尊重和信任的。就像当年朱升所提出的“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九字方针。

朱元璋也是想都没有想就按照朱升的方法实施了,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朱元璋在最初一直都是很尊重读书人的,也因此为他吸引来了一大批士族。

但是洪秀全偏偏要反其道而行,此时虽然已经是清末了,但是大家自小都是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对于孔子与儒家思想也是极其地推崇。而洪秀全竟然下令将孔庙烧毁,还公然砸毁孔子的神牌。

虽然他是想要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他此举却太过于偏激了。在定都天京后就开始对儒家思想的书籍出手了,他的举动怎么可能会有读书人前来投靠他,对于一个起义部队来说,单单有武将是远远不够的,文臣是必须要有的。

纵观历史哪一位成功的君主身边是没有谋士、没有文臣的,不过洪秀全也是很硬气,他直言自己不需要读书人。

文化素养先不说,来看其军事能力,众所周知朱元璋也是从一个小兵一步一步地晋升,最后坐上皇位的,当然在战场上的成就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后人总是因为朱元璋滥杀功臣一事说他是暴君,但从始至终都没有人怀疑过他的能力。

即使之后已经称王了朱元璋依旧是自己带兵打仗,几次决定朱元璋未来走向的大仗的都是朱元璋亲自带兵攻打的,像张士诚、陈友谅都是朱元璋亲自带兵攻打的。

反观洪秀全,可以说提到他,很少有人能想到他指挥过什么战事。在提到太平天国几次巨大的战役,想到的也都是杨秀清、李秀成几人。

因为事实确实是如此,早期都是萧朝贵在第一线为洪秀全冲锋陷阵,在萧朝贵战死后,这个任务又交到了东王杨秀清的手中。

没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也可以,遗憾的是连这一点也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是因为“金田起义”从而开始的,但这金田起义却是冯云山所谋划的。等到天京后洪秀全直接坐甩手掌柜,将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东王杨秀清。

身为天王的洪秀全其实在太平天国内部就只是一个象征,他并没有做出很多的贡献。这也是之后为什么杨秀清想要独揽大权的原因。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凭什么你坐享其成呢?

当年朱元璋称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质疑他,因为之后都是他应得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内部确实是贡献不多。第一个原因就是洪秀全缺少能力与文化素养。

二、内部原因

打江山单单依靠一个人是没有用的,即使是秦始皇雄才大略他也不是依靠自己就统一了天下的,对于像他们这种起义的则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

对于朱元璋的团队确实是没话说,武有徐达、常逢春等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元璋的淮西集团在他起事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当年李世民有关陇集团。可以说但凡是得到天下的无一不是身后有着巨大的支持的。

更值得一说的是他们对君主都是忠心耿耿,并且在这其中还有人调解各个将领之间的矛盾。在这就能看出一个集团中没有文臣谋士的弊端了。武将大多都是心直口快,没有心机的,很容易就会造成内部矛盾的现象。

不过对于洪秀全来说这可能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杨秀清确实是太平天国中文韬武略皆可的一位,但他最后却丧命在自己人的手中。而为了平息内部的矛盾,洪秀全快刀斩乱麻,直接将韦昌辉给杀了,早期的几王之间因为存在矛盾从而发生惨案。

之后洪秀全还不应该吸取教训,积极调解内部的矛盾,但事实情况却是截然相反的,后期陈玉成、李秀成两人还是矛盾重重。

在杨秀清被杀后,整个太平天国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洪秀全依旧是沉溺于享乐,整日与后宫的女子们一起玩乐,上行下效洪秀全的举动也让内部其他的王爷争相模仿。

内部不稳定再加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是造成之后悲剧的原因之一。

三、外界原因

最后一点就是客观原因了,常言道时代造就英雄,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所在的朝代确实是一个适合起事的时代。可以说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来看,太平天国是时机最不好的一个了。

此时的整个世界都在发展中,有了先进的西方插手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变得轻松许多。当时别说是太平天国了,就连清军手中也是冷兵器比较多,但是此时的西方早已经用上火枪、大炮了。

太平天国早期能够取得胜利也正是因为西方并没有插手。但纵观这所有的起义也没有像太平天国这样的,不仅要对抗朝廷还要对抗列强国家。

反观朱元璋成事的时候确实是占据了更好时机,在朱元璋之前韩林儿还有陈友谅已经将元朝大部分的势力都给歼灭了。到朱元璋的时候仅仅只要对抗一些小喽喽就可以了。可以说朱元璋的战争大多都是为了定天下,而并非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

为什么陈友谅在历史上依旧能拥有极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是推翻元朝统治的最大功臣之一。并且此时的元朝内部内斗严重。反观晚清,被西方列强欺压成这样还有什么能力去内斗。

结语

虽然两人都是从势微之际一步步打拼的,但是两人的眼界却是截然相反的,朱元璋从起事的那一天开始他的目标就是得到天下。而洪秀全却因为小小的利益就停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从而走向了失败,这一切也是有迹可循的。

0 阅读:52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