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同志的妹妹江泽慧:如果不了解江同志的三件事,你就无法理解他

开封王小杨 2024-08-23 21:16:34

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

前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领导人,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涵盖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跌宕起伏。他就是江泽民同志。

然而,要真正理解这位领导人,仅仅了解他的政治生涯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他的妹妹江泽慧所言:"如果不了解江同志的三件事,你就无法理解他:他的家庭传统、他的文化根基以及他的革命背景。"

这三件事,犹如解开江泽民同志人生密码的三把钥匙。今天,让我们跟随江泽慧的视角,一同走进江泽民同志的内心世界,去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江泽民的家庭传统

在江苏扬州,有一条名为田家巷的老街。相传明朝时期,这里曾住着一位入宫做了皇贵妃的姓田的少女,因此得名。就在这条充满历史气息的街巷里,坐落着一座中式大院,这便是江泽民同志的祖居。

大院的主人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父江石溪。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拥有这样一座大院,足见江石溪的学识和能力非同一般。江石溪是一位学者,家中摆满了书籍和艺术品。

他不仅学识渊博,还多才多艺。江石溪擅长弹奏各类乐器,尤其是琵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江泽慧曾说:"我们的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我有一本爷爷的诗集,里面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

江石溪不仅是一位文人,还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发明家。多年后,江泽民同志回忆起祖父时,曾深情地说:"我的祖父受过教育,有文化,而且非常有才干。

早年,船在长江上航行时,螺旋桨经常被水里疯长的水草缠住。他便发明了一台能够割断这些水草的机器,并把机器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著名商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江泽民同志从小就耳濡目染,培养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在琼花观小学读书时,学校的课程很好地兼顾了现代和传统两方面。他在学校学习的文学、音乐、书法和中国象棋,都成为其一生的爱好。

江泽民同志尤其喜爱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艺术,经常吟唱《捉放曹》和《四郎探母》。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成为他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成为他日后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源泉。

除了传统艺术,江泽民同志还精通多种乐器。他在小学时就学会了演奏竹笛、钢琴和二胡。有一次,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去看望病愈后准备演出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他顺手拿起闵惠芬的二胡,拉了一曲刘天华的《病中吟》。闵惠芬惊讶地问他为何拉得这么好,江泽民同志笑着回答:"解放前,我经常排练一些活报剧,就拉二胡伴奏。一晃三十多年了,现在手指也硬了。"

这样的家庭传统,不仅培养了江泽民同志对艺术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他日后担任国家领导人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的文化根基

如果说家庭传统是江泽民同志的"根",那么文化素养就是他的"魂"。从小,江泽民同志就接受了系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他的父亲让他背诵唐宋名家的经典诗句,从中领悟人生智慧和历史经验。

在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江泽民同志对爱国主义诗文尤其钟爱。他曾多次在会议中引用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曾讲述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后的故事。

江泽民同志说,第一次读岳飞的《满江红》,就让他感受到了英雄的澎湃心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除了中华古典文化,江泽民同志还广泛涉猎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他读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悲惨世界》。访问俄罗斯时,还曾参观托尔斯泰的故居。他还认真研读过托马斯·杰弗逊和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词。

1997年访美期间,当克林顿向江泽民同志展示了由林肯亲笔书写的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稿时,江泽民同志立即用英文大声朗读起来。他对这一珍贵文件的热情,使两国领导人找到了共鸣,并促成了双方最深入坦诚的一次讨论。

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让江泽民同志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游刃有余,更让他在与各国领导人交往时,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江泽民的革命背景

要说江泽民同志的革命背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江上青。江上青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革命者,在皖东北地区从事抗日革命工作。然而,正当江上青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牺牲。

江泽慧回忆说:"父亲的牺牲使党和皖东北地区失去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父亲的牺牲,让全家陷入悲痛之中,也让年轻的江泽民同志深刻认识到革命事业的艰辛和崇高。

1943年夏,17岁的江泽民同志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科机电系读书后,开始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他说,身为扬州人,他佩服同为扬州人的英雄史可法。因为后者代表了中国人最为崇高的理想:爱国、勤勉、忠贞、诚实、道德和奉献。这些正是江泽民同志的毕生所求。

1946年,党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办事处后仅一个月,20岁的江泽民同志经地下党员王嘉猷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1989年,江泽民同志接到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赶到北京。当他匆忙赶到机场时,发现等着他的是一架专机,但是在北京南苑机场接他的汽车却是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直到这时,江泽民同志才被告知,邓小平在西山别墅等他。

那晚,当邓小平提出要他担任要职时,江泽民同志惊讶之余,心中也有担心,他说:"我担当不起党赋予的伟大使命。"他向邓小平解释说,主要因为自己缺乏在中央工作的经验。邓小平听罢笑着说:"我们都支持你。我们将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你不必担心。"

江泽慧后来回忆说:"三哥(江泽慧一直这样称呼江泽民同志),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毫无准备。我们就更没有准备了!真的让我们大吃一惊。我的第一反应是历史的重担已落在他的肩上。"

担任要职后,江泽民同志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拒绝铺张浪费。1989年8月29日,恰值江上青殉难50周年纪念日,江泽慧专程赴京与江泽民同志商量纪念事宜。

江泽民同志虽然同意搞这次纪念活动,但他对家人"约法三章":第一,形式从简,"不在形式,而在实际";第二,家庭搞纪念活动,不要麻烦地方党政领导,绝不准任何亲属接受地方宴请;第三,尊重地方干部和群众,所有亲属不能有任何特殊的"表现"。

就这样,亲属们只是在江上青的墓前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纪念仪式,献上一只自备的花篮以示敬意。这种严于律己的作风,正是江泽民同志革命家风的生动体现。

回顾江泽民同志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三个方面——家庭传统、文化根基和革命背景,塑造了他的人格,成就了他的事业。正如邓小平对江泽民同志的评价:"江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作为知识分子,他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他今年63岁,有这个领导班子我很放心。"

事实证明,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出现转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没有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带领中国人民稳住了局面,还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结语

江泽民同志的一生,就像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跌宕起伏。他的家庭传统,让他始终保持谦逊和进取;他的文化根基,让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游刃有余;他的革命背景,让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正如江泽慧所说,如果不了解这三件事,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江泽民同志。而通过了解这三件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江泽民同志,更能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是如何在家庭传统、文化熏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成长,最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

江泽民同志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后人在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金昌市公安局——缅怀江泽民:书香人家走出的总书记!

新华社——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0 阅读:0

开封王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