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苏振华被迫离婚,独自带6个孩子,毛泽东:天涯何处无芳草

开封王小杨 2024-08-20 21:15:20

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

说起革命前辈的婚姻故事,不得不提到苏振华同志那堪称独特的婚姻“三部曲”。这位革命前辈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皆具传奇色彩。

特别是第二段婚姻的终结,实在令人感慨万千。不过,在毛主席“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鼓舞之下,他总算走出了阴霾,重展生机。

国庆焰火下的苦涩

1959年10月1日的夜晚,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绚烂焰火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璀璨绽放。苏振华同志带着家里的孩子们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这场盛大的晚会。然而,此刻的他哪有心思去欣赏那美丽的焰火,反而是正手忙脚乱地照看着6个孩子。

就在这当口,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迎面走来。王光美一眼就瞧出了苏振华的狼狈,赶忙加快几步,接过他怀里抱着的小男孩。

“老苏啊,你离了婚以后,又当爹又当妈,这可太不容易啦,这哪能行啊。”王光美满脸疼惜地说道。

刘少奇夫妇

苏振华无奈地苦笑回应:“没法子呀,家里缺个人,只能自己把两副担子都扛起来。”

这一幕要是让不知情的人瞧见,恐怕真会以为苏振华是个鳏夫呢。可实际上,他的妻子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主动提了离婚,把6个孩子全扔给了他。

这件事很快就被毛泽东主席知晓了。毛主席特意找来苏振华,跟他讲:“老苏,强扭的瓜不甜,既然离了婚,那就再找个合适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苏振华心里不禁一阵感慨。他这辈子,竟然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每一段都让他难以忘怀。

红军新郎的匆匆婚事

说起苏振华的第一次婚姻,那简直就是一场“闪电式”的结合。1930年,年仅16岁的苏振华(那时还叫苏七生)与余娇凤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纯粹是一场由媒人牵线的婚姻,两个年轻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结婚的场景简陋得令人心酸不已。没有丰厚的彩礼,没有热闹的喜酒,仅仅放了一挂鞭炮,新郎新娘拜了天地,亲戚朋友简单吃个便饭,闹闹洞房,这婚就算是结完了。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清晨,刚刚成为新郎倌的苏七生便奔赴红军队伍报到去了。新娘子哭得肝肠寸断,一路送了他好长一段路。

就这样,苏振华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他的新婚妻子余娇凤,则留在了故乡,开始了漫长的守望。

只可惜,这段婚姻最终没能走到最后。由于战火纷飞,苏振华跟着队伍四处奔波,再加上国民党的封锁,他很快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余娇凤在家乡痴痴等待,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她时常向旁人打听苏振华的消息,可问来问去也没个确切的信儿。有人说他已经牺牲在瑞金了,也有人说他转移去贵州了。

与此同时,余娇凤自己的生命都难以保障。国民党反动派不停地搜捕苏振华的家人,她带着婆婆整日东躲西藏,成天担惊受怕。

后来,余娇凤因为思念丈夫过度,开始精神恍惚,到了晚上,她会整夜整夜地做噩梦,常常泪湿衣衫。最终,余娇凤身心俱疲,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段婚姻,尽管短暂,却给苏振华留下了无尽的愧疚。多年以后,每当提及余娇凤,他都会陷入沉默,眼中满是悲伤。

延安恋曲与二十年婚姻

1938年的延安,苏振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抹春光。那时,他已然是大队长的职位。

一天,苏振华组织学员们去山上背碳,以作冬天做饭取暖之用。当他背着满满一筐碳走到山下时,正巧瞧见了队里的女学员孟玮。她那单薄的身子背着一筐碳,气喘吁吁却步履不停。

苏振华加快脚步赶上前去,“孟玮同志,别着急,先放下歇会儿嘛。”孟玮回头,看到是大队长,莞尔一笑,放下碳和苏振华一同坐了片刻。

就这么一场简单的相遇,让苏振华的心开始“砰砰”乱跳。他恋上了孟玮,这个灵动清秀的姑娘。

很快,在抗大教育长罗瑞卿的牵线之下,苏振华和孟玮喜结良缘。解放后,苏振华出任贵州省军区政委和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两人的生活总算安稳了下来。

这么多年,他们恩恩爱爱,共同养育了7个儿女(其中1个夭折),在所有人眼中,都是美满幸福的一家。

孟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4年4月,苏振华调离贵州,担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之中。

就在这时,孟玮竟突然向苏振华提出了离婚。更让苏振华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孟玮提出离婚的理由居然是:她从河南家乡前往延安的途中,结识了一个男青年,他们产生了感情,而且这个男青年至今还在等她,她觉得自己亏欠了这个男青年,所以决意离婚。

苏振华听后,心瞬间凉了大半。他强压着情绪说道,“咱们都有6个孩子了,为了孩子们,也不能离婚啊。”

可孟玮去意坚决。1957年的秋天,她不告而别,独自搬进机关宿舍居住。苏振华多次恳请妻子回家,怎料孟玮固执己见,不肯回头。

孩子们甚至哭着跪在孟玮面前,央求妈妈别走,别离婚,孟玮却依旧坚持,还写下了离婚报告。

苏振华割舍不下这20年的情分,迟迟不肯在离婚报告上签字。直到1959年,苏振华访苏归来,听闻家里孩子生病,孟玮都未曾回来看望一眼,他这才彻底心寒,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名字。

就这样,苏振华成了单身爸爸,独自带着6个孩子过日子。下班回到家时往往天色已晚,可苏振华还得挨个给孩子们做饭、洗澡,等孩子们睡下后,他才能收拾收拾去休息。

天涯何处无芳草

正如开篇所述,毛泽东听闻了苏振华的状况后,劝他再寻觅个合适的。或许缘分当真降临了,就在毛泽东劝完没多久,海政文工团前往海军部队进行演出,舞台上一位翩翩起舞的女演员吸引了苏振华的目光。

这个女孩名叫陆迪伦,曾在电影《红珊瑚》中出演角色,50年代还曾前往中南海伴舞。后来,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陆迪伦便成为了首批舞蹈演员。

与苏振华一同观看演出的肖劲光,很快就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只见苏振华眼睛一眨不眨地紧随着陆迪伦的身影转动,心里当即明白了个大概。

演出结束后,肖劲光找到陆迪伦,向她介绍了苏振华的个人情况。陆迪伦也在海军工作,对苏振华有所了解,虽说苏振华的年纪比她大许多,但她着实对苏振华的为人处世、能力作风颇为欣赏。

然而问题出在了苏振华这边。他的确很喜爱陆迪伦,这姑娘不但容貌出众,为人还热情善良。可他比陆迪伦年长24岁,还带着6个孩子,并且他尚未从上一段婚姻失败的阴影中完全走出。

最为关键的是,周遭有众多人不看好他们,甚至反对他们在一起,这其中也包括苏振华的孩子们。

1960年,苏振华和陆迪伦在反复的纠结挣扎后,还是决定成婚了。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期间,贺龙为他们主持了一场简约而独特的婚礼。

婚后,陆迪伦面临的难题可不少。孩子们对她的到来并不欢迎,甚至搞恶作剧在家里挂上了一幅俄罗斯名画《不相称的婚姻》,画上是一位年迈的俄罗斯伯爵与一位年轻姑娘的婚礼。

面对至亲至爱之人带来的伤害,苏振华和陆迪伦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承受。尤其是陆迪伦,她一次都未曾向他人抱怨过这几个孩子。

陆迪伦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她省吃俭用,安排好一家的开支,而对于孩子们的需求,她总是尽力予以满足。1961年后,陆迪伦先后生下儿子,陆一和陆二,孩子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特别喜爱这俩小弟弟。

久而久之,这个特殊的“合作社”终于充满了欢乐与和睦。1963年8月,大女儿苏承业考上了解放军外语学院,出发当天,全家人拍了一张合照,陆迪伦将它挂在了客厅里。

特殊"合作社"的坚强"社长"

1979年2月,苏振华突发心肌梗塞,猝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此时,陆迪伦年仅43岁,几个稍大些的孩子也才刚刚安稳下来。众多人都在观望,瞧着苏振华家中这位年轻的妻子以及几个孩子,究竟会变成何种模样。

这一切,苏振华生前就曾隐隐担忧。他曾经问陆迪伦:“我走后,你能否把这个特殊的‘合作社’继续维持下去?”

陆迪伦用实际行动向所有想看热闹的人证明自己可以!她最常跟孩子们讲的一句话便是“咱家这个‘合作社’必须得办下去!”在往后的日子里,陆迪伦凭借着她的智慧和坚毅,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经营得愈发美好。

有人曾问陆迪伦,为何能够做到这一切。她微笑着回答:“因为爱呀。我爱苏振华,也爱他的孩子们。当你真心爱上一个人时,自然而然就会爱他所爱的所有。”

多年以后,当有记者采访陆迪伦,问她是否后悔嫁给苏振华。陆迪伦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从来不曾后悔过。和苏振华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充实的时光。虽说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那种相濡以沫的感受,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

结语

苏振华和陆迪伦的故事,堪称一部现实版的《乱世佳人》。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年龄的沟壑,抵御住了世俗的质疑,最终收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这个故事,或许能够给那些正处于婚姻困境之中的人带来一些启迪与力量。

如今,苏振华的孩子们皆已成家立业,有的在政界纵横捭阖,有的在商界风生水起,还有的在科研领域斩获突出成就。每逢节假日,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都会欢聚一堂,共叙天伦之乐。

望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陆迪伦时常会忆起苏振华。她清楚,如果苏振华在天有灵,必定会为这个家庭感到自豪的。

全文至此结束,最后,能奢求您的一个“点赞”吗?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苏振华

0 阅读:142

开封王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