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总理,还有谁适合当总理?毛主席点名一人,大家一致同意

史海任我行 2024-02-23 17:56:37

1950年春,由于多年战争影响,加之各种灾害频发,在新中国解放区的河北、山东及苏北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春荒问题。毛主席对春荒的情况更是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求。可是,此时的毛主席并不在国内,而是远在苏联。

早在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就已经远赴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斯大林。当天下午六时许,斯大林为毛主席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仪式。

“你还很年轻,很健康嘛。”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斯大林热情地赞美道。

双双落座后,斯大林微笑地向毛主席问道:“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想法或愿望?”

面对斯大林的单刀直入,毛主席虚晃一枪,缓缓说道,他此行一是为斯大林祝寿,二是来苏联走一走,看一看。

斯大林听罢,再次微笑着表示欢迎。

可是,斯大林再明白不过地知道,毛主席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为谈判而来。双方谈判的焦点就是1945年,国民党当局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一条约规定了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等一系列于我国不利的内容和条款。毛主席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废除旧条约,签订新条约。

当斯大林得知毛主席的真实目的后,接下来便是要么不与毛主席见面,要么就是见面绝口不提条约。

毛主席就这么一日一日在苏联被晾着,直到1950年元旦,毛主席决定将在苏联的行程由三个月缩短为两个月,因为既然谈判无法取得进展,国内又有包括春荒在内的诸多大事亟需解决,毛主席归心似箭。

就在此时,英国媒体突然爆出毛主席在莫斯科被扣的消息,引起国际舆论的巨大关注。为了辟谣,斯大林不得不为毛主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同时答应签订新条约。

1月2日,毛主席给北京发去了一封秘密电报:“最近两日,这里的工作有一个重要进展,斯大林同志已经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协定。”

在电报中,毛主席要求周总理一行要在1月9日从北京动身出发前往莫斯科。

周总理这一走,没有数月之久,根本回不了国,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多地的春荒问题亟待解决,当此危急关头,谁可以代替周总理,接手错综复杂的国内事务?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在电报中做了极为妥当的安排。

临危受命

1月9日临行前,周总理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上,周总理及时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和要求:“按照毛主席指示,我即将前往莫斯科参加中苏新条约的谈判和签订。毛主席认为,董必武同志完全可以胜任代总理一职,对此,党中央希望听听同志们的意见。”

听完周总理的一席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一致同意董必武同志担任代总理。

“董必武是党内元老,工作经验丰富,由他担任代总理,相信大家都会鼎力支持的。”

当董必武得知自己即将出任代总理之职的时候,开始他是婉拒的,他担心自己力不能胜任,毕竟,这一年,董必武已经64岁了。

“总理,我年纪大了,能力有限,我看这个机会应该让给更年轻、更有能力的同志。”董必武满脸的真诚和谦逊。

然而,当得知这是的国家需要,董必武不顾自己年华已老,毫无怨言地满口应承了下来。

紧紧握着董必武同志的双手,周总理望向董老的目光里,充满着深深的重托和最重的信任:“国内目前的形势,只有您这样的老同志才能镇得住,有您老坐镇国务院,全国上下都放心。”

实际上,和周总理一样,对董必武敬重礼遇,充满信任的,还有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当着所有人的面感慨道:“董老的一句话、一封信,抵得上十万大军。”

而毛主席和董必武革命的情谊更是早在1921年就开始了。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得知这一消息的董必武随即在武汉和陈潭秋共同发起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董必武第一次和来自长沙的代表毛主席见面了。

1926年前后,毛主席准备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得到了董必武的大力支持,他为此冲破国民党的阻挠,为其划拨了16000元经费。

长期以来,董必武一直以特殊身份领导着我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为我党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更为我党培养出大批优秀特工,他们当中,最著名的两位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一位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一位是国民党秘书处的沈安娜。

熊向晖为我党传递过大量重要情报,包括胡宗南的“闪击延安”计划;而沈安娜更是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因为国民党大部分高级会议都由沈安娜负责记录。

1934年10月,年近五十的董必武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出任抗大政治委员,此时,毛主席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在工作中,毛主席始终尊董必武为兄长,此后,党内统一尊称董必武为董老。

从南湖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不论在何时何地,毛主席始终尊董必武一声“董老”,身为中国最早一批觉醒的民主革命者,身为辛亥革命动的元老,身为对中国抗战事业有巨大贡献者,一声“董老”体现了人们对董必武的无限尊崇。

如今,进入新中国时期,毛主席力荐,周总理重托,值此危难关头,年过花甲的董必武出任代总理,再次走上前台,心系苍生,力济民众,呕心沥血。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我忙得情形你们是难以想象的。别人在星期六下午、星期日一般不办公,夜晚只有我们党内少数人办公。夜晚办公的,白天往往不办公。我呢,早晨总是七点多起床,晚上总是两点多才睡觉,无所谓星期六下午,无所谓星期日。随我工作的秘书和警卫人员都过得很辛苦。”

这是董必武担任代总理的时候,写给堂侄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董必武担任代总理时的日理万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已经60多岁的老人的工作量。

上任伊始,董必武便牢记毛主席的嘱托,将正在承受春荒煎熬的灾民们的大事提上日程。

1月中旬,在董必武的安排下,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又督促要求农业部等五六个部门很快联合成立了视察组,组织人员立即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华北等数个省份,着手开展救灾工作。

对于视察组在当地开展的工作和实地调研,董必武总是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给远在苏联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听取他们的意见合格建议。

1月26日,董必武特别指示杨尚昆,要求他将各地受灾情况及时收集汇总之后上报政治局的各位同志,以便于中央能够掌握真实情况,同时提出了“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的救灾方针,明确要求全党全国产粮区、灾区干部要真正做到“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在大小会议上,董必武殷殷告诫广大干部:“高级政府负责人虽不可能走遍灾区,但应在其所属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视察和指导。······人民政府要承担起救灾的重任,不要怕背包袱。”

在董必武的号召和要求下,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实需求,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

2月中旬以来,随着灾情的进一步蔓延和加重,潜伏在群众中的国民党特务和地主们开始有计划地煽动灾区人民大批外出乞讨,并到处散播谣言,以此动摇新中国在群众中的根基。

面对新的斗争形势,董必武积极调研,多方协调,陆续调拨了22.42亿斤粮食,根据各地灾情的严重程度,及时将救命粮送到灾民的手中,帮助灾民平安渡过春荒。

耄耋再出山

除了殚精竭虑为灾区人民谋生存,董必武还积极为新中国谋发展,他主持召开了近10次大型会议,参与制定了《婚姻法》、《人民法庭组织原则》等十多部法令通则,讨论决定了50余件重大事务,签发条例、法令数十件,审核批准数十件各地重要事项,牵头领导政务院开展统一财政、制定法律、废除封建制度等大量工作。

后来,在给堂侄的信件中,董必武一再表示,他担忧的从来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几百万灾民如何吃得饱,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剿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1950年3月初,圆满完成签约任务的周总理从莫斯科返回国内,董必武的代总理工作也正式结束。对于在担任代总理的两个月的时间里,董必武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固做出的重要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谈及担任代总理期间的工作感受,董必武在日记里写道:“国事甚至家事,吾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个月虽不长,可繁忙的,劳心程度却不是常人所敢想的。荣耀背后的考验,需革命同志的团结努力方可实现。”

此时的董必武大概不会想到,六十多岁的他担任代总理的两个月,最大感受是劳心劳力,忙碌到不可想象的程度,22年后,他还将要以86岁的高龄,担任国家副主席,再次开启他忙碌的外交工作。

1972年5月,周总理被查出身患膀胱癌,不愿休息的周总理不得不一边拖着病体,一边日日忙于各种繁重的工作。

从这一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腿部浮肿、血压高、心律不齐,有一次还曾短暂昏迷过。

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国家对外活动的正常进行,毛主席听取了周总理的意见,再次请出了我党的元老级人物董必武,请他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和接受国书等具体对外事宜。

这一年,董必武已经86岁了,可是,这一次,董必武没有任何推辞,因为他知道,当此危难之际,他义不容辞。

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期间,董必武邀请多国元首来华访问,还接待了十多位外国领导人。董必武在外交领域的出色表现,让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后来,邓小平对此高度评价道:“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内的老同志,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困难时期,他的党性和政治背景使他一直是我们党内的楷模。”

1975年,90岁的董必武在自己生日这一天,写下了他此生的最后一首诗:

九十初度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新兼革命,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同年4月2日,董必武去世,毛主席周总理悲痛不已,邓小平更是指示党中央要给予董老国葬的高规格待遇。

结语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董必武去世后,毛主席反复吟哦宋人张元干的《贺新郎》,不觉老泪纵横。

遥想1921年在上海,他与董必武初相识,自此之后,一同携手走过近六十年的革命岁月,见证参与过太多大事要事难事,如今,鬓已星星矣,又是阴阳永隔,这老来心事有谁懂,这悲伤之思向谁诉?

这一天,毛主席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让工作人员将《贺新郎》词一遍遍播放,整个人陷入到巨大的悲伤和的深沉思念中······

173 阅读:109530
评论列表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