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守门员。
7月2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3%,下降20个基点。
这是人民银行首次在每月15日前后的MLF操作窗口之外,额外开展MLF操作。
银行此举,其动机不言而喻。
自新冠病毒以来,我国消费复苏始终面临低迷,经济流动较差,为了刺激经济回暖,利率已经多次下调,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已经连创历史新低,企业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部分城市房贷利率也迎来“2字头”。
利率下调,当然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从而激发市场有效需求,但同样的,利率不断下调之下,也越来越容易引发资金外逃的风险。
市场活力,面临严重考验。
除了人行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之外,六大国有银行在7月25日还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这是2024年年内六大行首次集中调降,也是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的第五次。
其中,两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为20个基点。
存款利率下调,当然是为了吸引人们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投资亦或是消费,而不是躺在银行里变成不流动的资本。
但这里的问题还在于,如果实体经济对刺激人们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已经失灵,那么此刻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倒逼人们选择存款之外的东西。
例如黄金和美元。
在一个低利率时代里,我们可能会发生和日本相同类似的事情,即有钱资产群体转向美元或黄金,而不是存在国内银行里。
为什么资金会出现外逃?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增值保值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和国外比起来差距巨大。
眼下美元还未降息,我们的利率已经先降,在低利率时代下,单以存款利率来看,我们和美元之间的利率差异就巨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有钱的资产都喜欢外溢的根本原因。
除了低利率引发的资金外逃之外,低利率本身也说明整个市场的经济活力在削弱。
毕竟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本身,就变相印证了这一点。
下调利率,本质上还是因为“死钱”太多,而“活钱”又太少。
截止目前,我国家庭存款总额已经突破140万亿元,这比我国一年GDP的总量还要高,且在这140万亿巨额存款里,有高达80%都是定期存款,这意味着如果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这笔钱基本上是不会流动的,只会躺在银行里变成“死钱”。
而过去四年,从2020年到2023年,四年时间里,国人往银行里存的现金,也超过了此前十年之和,整个宏观经济的消费和投资低迷,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倒逼银行不得不进行多次下调利率,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市场似乎并不是很买单。
哪怕我们的存款利率已经到了历史新低,贷款利率也到了历史新低,但依然没有太多人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亦或是选择去银行贷款。
归根结底,低利率时代对经济的强刺激效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终对经济冷暖更强有力的东西,还是信心、房地产和营商环境。
在叠加人口历史性减少,高度老龄化时代到来之际,未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将有更大的风险陷入到所谓为的“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在迈入高度老龄化后,经济还能够实现高速增长的,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在迈入高度老龄化后,还能够晋升为发达经济体的。
对我们来说,要想打破历史,其难度可想而知。
个体的趋同选择,最终一定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向,反映到存款这件事上,体现的还要更淋漓尽致一些。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最终导致我国家庭存款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47万亿元,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今年年末,我国家庭存款几乎铁定突破150万亿元。
要知道,我国M2总量才不过300万亿元,前后对比,反差巨大。
六大行的存款利率已经进入2时代,这意味着过去仅靠吃利息就可以躺平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
利率下跌,是为了把国民储蓄打出去,让民众把钱拿出来消费或投资,以提振经济,但在市场主体依然缺乏信心的背景下,哪怕是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可能也很难动摇人们的不消费决心。
除此之外,降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稀释债务。
这个债务可以是地方债、地产债,还有一切形式的任何债务。
银行下调利率,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自然市场买账,消费和投资上涨;用得不好,市场不买单,存款继续增长,投资不见起色,还会倒逼更多人把资产往值钱的地方转移。
利率降到这个点了,居民存款依然不减反增,这说明全民都在去杠杆,都在减少负债,增加自己的存款,这是一个周期内非常强烈的情绪,很难通过降息降准去解决。
因此,这次银行降准降息,一方面可以起到促进消费投资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不大;更多的,降准降息还可以为稀释债务留下更多空间,这可能才是目的。
以日本为例,2016年日本央行推出历史性负利率,把钱存在银行,不但一分利息收不到,反而还要倒贴给银行一笔保管费,这还不算货币贬值本身带来的损失。
但即便是这样,日本居民依然把钱放在银行里,为啥呢?因为衡量货币贬值与否的通胀率,在日本很低,在我们这里,依然也很低。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通胀率不到1%,换句话说,哪怕我们的存款利率下调到1%,那么算上通胀的影响,把钱放在银行里,依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死钱太多,活钱太少,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最近我们就见证了一次历史。
今年4月,我国M1增速同比下降1.4%,创下有记录以来第二次负增长;5月,M1增速同比下降4.2%,创下有记录以来首次连续2个月负增长;6月,M1增速同比下降5%,创下有记录以来首次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历史罕见。
M1不断下降,这就说明金融流动性并不高,大家的消费欲望在今年,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货币是一个经济体产生交易行为最原始的东西,货币流动不起来,就说明经济活力很低,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力的干预,但如果货币政策依然见效甚微的时候,那么这可能就牵扯到了一些底层设计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出调节。
在人口不再年轻,经济不再充满活力,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的时代里,我们的存款利率下调大概率也将成为趋势,这是普通人难以阻挡的。
对银行来说,只要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那么就不会松口。
对个人而言,低利率时代丝毫不会影响兜里没钱的人,至于那些净资产百万千万的高净值群体,他们可能已经在想,甚至是早已经想好了退路。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你先要迈入世界"中等收入″阶层,才可有资格"陷入"好不好?试问老百姓有万分之几的家庭有闲去旅游?又有万分之几的劳动力敢闲下来专门享受?都在自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