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生长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家庭里,由于周总理在周家叔伯里排行老七,所以小辈们都叫周总理七伯,叫邓颖超为七妈。
周总理和邓颖超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要操心,但是家里的侄子侄女们却老因上学问题、就业问题找到他们夫妻俩,周总理和邓颖超总是会用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并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71年,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建来北京探望周总理和邓颖超,此次前来除了探望之外,周秉建有更重要的事情与周总理讲,周总理得知来意后说:“你能不能脱下军装?”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今天给你吃苦瓜,是让你准备以后吃苦”1968年,周秉德的小妹妹周秉建打算去内蒙古插队,临走时特意回了一趟中南海。
(周秉建是在周总理身边长大的年纪最小的侄女)
周秉建刚一进门,双手就被周总理给握住了,周总理对她说:“秉建啊,我是支持你去内蒙古草原的,你要沿着你选择的道路,和内蒙古人民建设好边疆。”
周秉建听后甩了甩她那短发,向周总理保证道:“伯伯,你放心吧!我一定做到!”
此时的周秉建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娃娃,马上就要离开家人去内蒙古,周总理显然有些不放心,他再次叮嘱道:“到牧区去,你做好准备了吗?要多想些困难噢,想得太简单了遇到困难,指不定要哭鼻子呢。”
周总理知道此时正处在上山下乡的热潮里,他担心眼前的孩子就是热血来潮想赶“时髦”,压根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么的崎岖。
周秉建表示自己没问题!
随后,周总理特意为周秉建准备了“分别宴”,今天的饭菜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餐桌上多了一道平时不怎么会吃的苦瓜。
周秉建还是个孩子,自然不喜欢吃这种口感苦兮兮的蔬菜,家里人平时也不强求她吃,但是今天,周总理特意给周秉建夹了一大筷子。
“今天给你吃苦瓜,是让你准备以后吃苦!”
周秉建没有明白周总理话里的意思。此时的她完全没有把内蒙古跟“苦”这个字联系起来,对于她来说,能离开北京去内蒙古,是一次拓宽眼界、增加知识的机会,再加上她之前没有去过内蒙古,更不知道自己去内蒙古具体要做什么,唯一知道的就是那边牛羊成群。
“你去的地方是少数民族,要尊重那边的风俗习惯,你在家里平时也不怎么吃牛羊肉,但是去了那边要习惯着吃。”周总理叮嘱着
邓颖超坐在一边听着,时不时也嘱咐几句,最后邓颖超送了周秉建一句话:
“不但要有革命的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这句话是周总理最喜欢的两句话。)
周秉建临走前,周总理亲自把周秉建送到大门外,周秉建插队后,在内蒙古表现的非常好,适应的也还算快,在这里,她也懂了之前伯伯说的“吃苦”的含义。
初来乍到的周秉建发现蒙古和北京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城市,她之前在北京一般吃的是猪肉或者是鸡肉,很少会吃牛羊,所以一时之间还真习惯不了这个味道。
这里的人说的不是汉语,是蒙语,为了能跟大家顺利沟通,周秉建只能挤出时间重新学习语言。
之前在中南海的时候,周总理虽然对她的教育很严格,但是平时也不会让她做太多家务,但是来了内蒙古后,她需要学习如何骑马、放羊、接羔、剪羊毛。
好在周秉建是个能吃苦的孩子,即使要面对众多牧活,她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表现甚好的周秉建还在内蒙古结识了几位当地的朋友。
“你能不能脱下军装”1970年,年满18岁的周秉建跟姐姐周秉德一样入了党,还在当地报名参了军,很快,一身崭新的绿色军装便来到她身上。
1971年,周秉建穿着崭新的军装回到北京,她这次回来是专门看望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顺便她也想把自己参军的事情亲扣告诉周总理,如果伯伯得知自己参了军,一定会很高兴吧!
元旦当天,周秉建穿戴整齐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她真是迫不及待要把自己参军的好消息告诉伯伯了,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出现了反转。
得知周秉建的来意后,周总理对她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草原去?”
周总理的一句话让周秉建沮丧起来,为什么呢?伯伯为什么不愿意自己去参军,参军明明很好的呀!
那么,周总理为何让周秉建脱下军装呢?
原来,周总理其实之前就已经得知周秉建参军一事了,随后,周总理特意派秘书去部队了解了下周秉建参军的过程,看看她是否有正常的程序,也许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周总理发现周秉建参军有他总理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想劝周秉建放弃参军。
周总理见侄女一脸难过便劝解道:“你参军虽然是符合手续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蒙古这么多人里面,他们为何选了你呢?我们不能搞特殊。”
周秉建从小在周总理身边长大,她自然知道自己的伯伯是什么样的人,搞特殊这一点,在周家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周秉建这身军装也必须要收回了。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周秉建又回到了草原,临行前,周总理和邓颖超特意把她送到大门口,就跟她第一次去内蒙古一样。
“我的秉建同志,你想通了吗?”
还没等周秉建回答,一旁的邓颖超慈爱地对周秉建说:“秉建,你听到了吗?刚才你伯伯叫你同志呢!”
周秉建一脸泪水朝着周总理夫妇点头。
虽然周秉建是周恩来总理最疼爱的侄女,但是在他心里,周秉建和广大青年人是一样的,他不允许他的亲戚“搞特殊”,这是底线也是原则。
“我是草原的女儿”周秉建回到草原后,牧区人民向她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周秉建被分配到阿拉木图生产队工作,周秉建此时的心境和第一次来完全不一样了,第一次来的她,是抱着好奇心来的,第二次来的她,是抱着归属心来的。
为了能让自己完全融入到内蒙同胞里,周秉建下定决定,自己一定要学好蒙古语,后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周秉建特意选择了内蒙古大学的蒙语系。
她的这一选择得到周总理的全力支持。
“你学好蒙语,就能更好的为内蒙古人民服务了!”
周总理的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周秉建在内蒙古期间没有断了和周总理夫妇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假期的话,周秉建也尽量赶回北京看望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
那次,周秉建回北京探亲,周总理饭桌上和她聊起来对未来的打算。
“你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当地找个蒙古青年?你将来可以选择在蒙古安家么。”
周秉建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是对着周总理笑着。
见侄女不吭气,周总理继续开导她:“你看看王昭君,你可以向她学习么,做个蒙古族的儿媳妇,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的一种表现呢。”
后来周秉建真的在蒙古遇到了一位令自己心动的内蒙古汉子,他叫拉苏荣。
遗憾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见到自己侄女与拉苏荣喜结连枝的场景(周秉建和拉苏荣于1979年在北京结婚,周总理于1976年逝世)。
婚礼当天,邓颖超拉着周秉建的手说了好多心里话。
“只有事业上的甜蜜,才有爱情上的甜蜜,要记住民族团结,要记住你伯伯生前的教导……”
婚礼后,周秉建和丈夫拉苏荣告别了邓颖超回到了内蒙古。
他们的婚后生活美好也幸福,周秉建彻底成了蒙古的女儿,除了个人生活之外,她也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振兴蒙古的伟大事业中。
结语周总理和邓颖超虽然让自己的孩子们回归到基层中,但这样的举动着实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无私的周总理,永远为人民考虑的周总理,他值得我们永远的钦佩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