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互证:射雕英雄传里的“骷髅头”化自昆曲鼻祖的《骷髅格》

凤凤文化 2024-09-28 04:28:14

红楼梦的秘密其实在上世纪中叶已经基本上全部破解。

红楼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小说,也是极其精细的古典名著。由于作者和增删者刻意通过匪夷所思和鬼斧神工的手法掩盖其核心秘密,这个核心秘密涉及到大明王朝皇室后裔的末世生存和与皇室有关的举世罕有的不伦丑闻,因此数百年来真正读懂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再复杂的谜题也有人破解。文学史上再复杂的作品都有人看懂,金庸先生在上世纪中叶前后就几乎破解了红楼梦的全部秘密,但是他没有像那些低水平的红学家一样反反复复去书写红楼梦解读之类的作品,不然他就会被无数的红学家、伪红学家、红迷和伪红迷围攻。

他利用红楼梦的全部秘密和写作手法,独创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其中十二部长篇小说对应第五回判词里的金陵十二金钗,三部中短篇小说对应其他三个副钗。金庸先生能够破解红楼梦秘密还有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祖上曾经和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他们属于一个团队,深知红楼梦真事的内情,更加重要的是他家里藏有一部红楼梦全本兼真本。

金庸先生借鉴了红楼梦的几乎所有表现手法,十五部武侠小说里的许多人的名字,许多地方的名字都来自红楼梦,那些名字里藏着红楼梦的文本秘密。金庸先生化文为武,化武为侠,结合他自己早年阅读武侠小说的经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这些转化当然还包括化女为男,化男为女,化真为假,化假为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化贵为贱,化贱为贵,化尊为卑,化卑为尊,化敌为友,化友为敌,化悲为喜,化喜为悲,化正为邪,化邪为正,化美为丑,化丑为美,化善为恶,化恶为善,化忠为奸,化奸为忠,化有为无,化无为有,化南为北,化北为南,化内为外,化外为内,化僧为俗,化俗为僧……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武侠小说,讲述了郭靖、黄蓉等人的传奇故事。在《射雕英雄传》里《九阴真经》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它是北宋年间的黄裳所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内功基础,下卷为武功招式。由于《九阴真经》载有破解各大门派武学的方法,更是天下武学总纲,遂引起江湖群雄的争夺,掀起一番腥风血雨。比《九阴真经》更厉害的属于“黑风双煞”梅超风和陈玄风的九阴白骨爪,他们经常动不动就摆出三个骷髅头阵,每个骷髅头阵有三堆,每堆有多则九个骷髅头。这就意味着,他们摆一次骷颅头,差不多有七八十一条人命丢在梅超风和陈玄风手里。这还仅仅是一个地方摆出的骷髅头阵。梅超风和陈玄风每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这种骷髅头阵,让人心惊胆战。可想而知,梅超风和陈玄风为了练成“九阴白骨爪”,杀死了多少无辜之人?

这样的阴森恐怖的描写出现在武侠小说里,难道金庸先生是恐怖小说大师?非也非也。原来骷髅头属于佛教用语,它和昆曲里的《骷髅格》密切相关。"汉唐古谱"《骷髅格》被誉为"曲谱之祖",又经《南曲九宫正始》、《曲谱大成》、《新编南词定律》以及《磨尘鉴》等反复提及和征引,在曲学史上影响巨大。射雕英雄传》的九个骷髅头其实化自《骷髅格》的《南曲九宫正始》。

《骷髅格》即佛教、道教仪式中的“叹骷髅”一类经忏吟唱的格范,它源于佛教密宗的“髑髅法”,最早用于佛教诵经,后来道教仪式、道情、宝卷、散曲、戏曲等纷纷采用。它初为诗赞系,重视四声和平仄,后来吸收了南北曲和民间音乐的成分。《骷髅格》的形成时间最迟不晚于金代,很可能即出自全真教道士之手。我国曲谱的基本原则是从吟诵佛经开始奠定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骷髅格》对曲谱的创立产生过重大影响。《射雕英雄传》里《九阴真经》第一次为全真教大师兄比武所得,就是源于这个典故。

这一切都与红楼梦文本里的黄旙绰密切相关。文本里的黄旙绰属于名正言顺的昆曲鼻祖,他的献《格》、传《格》对于昆曲的发展至关重要。钮少雅在《九宫正始·自序》中,详细地记载了他得到《骷髅格》的经过:在“年将耳顺”之时,“适一日,余访友东乡,返棹中途,蓦值狂风骤雨,舟人亦为惊怖,忙即舣舟依岸。遥见竹扉下侍一老翁,古貌皤髯”,“问及姓字,仅言王姓”,“携手登堂,见多古玩奇书,触目可爱。

呼童复茗毕,余即信手于架上检书一帙,外有锦袱包函,启之,见簿面上有‘皇帝万岁万万岁’七字。余即束手不敢启之。扣恳其源”。老翁说:“此书乃汉武帝及唐玄宗之曲谱也。凡今之词调,多从上古之乐府来源。然今此书,致多有式无文者。上古名曰《骷髅格》,至汉易为《蛤贯》,后唐玄宗鄙其不雅,易作《歌楼格》,又曰《词舆》,又曰《词林说统》。今之歌讴腔板,始于滑稽,摩拟十二红鸟飞鸣举动之态,流传至今者也。”

《骷髅格》是明清曲谱史上盛传一时的所谓“汉唐古谱”,曾在传统曲学家中产生过很大影响,所收曲目大多为集曲。《九宫正始》则是南曲史上一部重要的曲谱,三十年代发现之后在研究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有所谓的“唐谱”和“元谱”,致使本来就模糊的南曲曲谱历史更加紊乱。 “唐谱”所含曲调,均与唐宋文献记载不同,甚且,有的产生宋代之后。它使用的“过曲”等术语,是明代曲学家所创造的,钮少雅早年曾编撰南曲曲谱,结合《九宫正始·自序》可以认定:“唐谱”就是这部早年曲谱。至于“元谱”,它使用的宫调体系形成于明初,所引用的《琵琶记》、《杀狗记》、《南西厢记》等南戏作品,也产生于元末明初。

《骷髅格》为黄旙绰所传、所献,非其“臆创”。它源自汉代,汉武时有十二红鸟降于庭,唯东方朔这位“滑稽”人士识之,并“摩拟十二红鸟飞鸣举动之态”(“摹声谐韵”),遂有此《格》。因而黄旙绰能够取以“献”,亦据以“传”。《骷髅格》古谱,“幸有黄番绰存之,其苗裔赠焉”。《磨尘鉴》说旙绰有母亲和儿子,即有“苗裔”在昆山。从宋代开始就在吴中地区流传的黄旙绰故事,并非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坟墩被吟咏,而是有一个涉及表演(滑稽)、音乐、拍板、曲谱等要素的传说故事在民间不断演绎。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抄本,题作《骷髅格》,观其内容,前半为《骷髅格》,未题抄者名氏,后半为清乾隆间顾体仁的《辩音连声归母捷法》,乾隆抄本。卷首有《直述》,摘录了一则基本完整的黄旙绰故事:

词中有《骷髅格》并《填词翼证》者,乃春秋至汉及唐词曲之规、梨园之秋也。余阅《骷髅格前叙》,云:

唐太子未嗣位时,深心词赋,重礼英才。后登大宝,最尚诗词,极好歌曲,每每以诗易曲。偶值景物、事类,乃即事吟咏,恨不能作曲,长叹曰:“朕当盛世,文士蔚兴,欲作歌曲,惜无有定见者。”

时曲师黄旙绰偕二三臣以《骷髅格》进呈。明皇启阅,仄晷忘疲,逸兴倍常。创建梨园,大兴歌曲。改“格”为“槅”,词曲兴焉,子弟集焉。明皇日宴内廷……命绰缀度入丝竹,以佐宴会。

自此,词臣以词、以曲,莫不先至梨园,以曲对《格》,俟绰阅过,而后进呈,始协上意。故梨园子弟名振中外。其词臣大相怅怨,谓明主万机不理,滥赏其音,每罢朝政。其时,群臣交章奏绰伪造曲格,大惑圣聪,宜磔市曹,急夷梨园,始清君侧。绰即以汉之“十二红”事辩。主上咸不听,密勅:“旙绰隐归田里,少俟舌臣党解,召卿重用。”

绰挈妻奴潜隐玉峰,命子改名易姓,学事桑麻,珍藏曲格。

未几,绰染暴疾,遗言曰:“父遭谗谮,几罹斧钺,重蒙天眷,宥罪纵释。今得此不起之疾,诚天之亡我也。然我死之后,明主春秋未迈,一待党恶天诛,汝当抱《格》陈情,汝辈稍膺寸禄,我死犹生也。”绰语终而卒。

此据《格》前所叙如此,兹乃撮其始末,以明《骷髅格》之所由始也。

据此可见,《骷髅格前叙》其实是一篇内容丰富的“黄旙绰别传”,可与钮少雅、冯旭所记及桃渡学者所叙相印证。在这里多说一句,《骷髅格》通《骷髅隔》,红楼梦文本里贾珍一伙人在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这里的庚辰双行夹批:奇绝神想,余更为之 惧矣。其实脂砚斋也不是恐怖小说的大师,只不过同样借用了《骷髅格》通《骷髅隔》的典故而已。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3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