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东街1號盘点过,连国央企都在亏钱的时代,宝龙地产和大名城是唯二还在盈利的上市闽系民营房企。
就是这样一家在弱市里还能赚到钱的房企,终究也维持不了资本市场的体面。近日,宝龙地产官宣“无力还债”,并寻求整体重组!
早在2022年,宝龙地产就对两笔美元债进行了交换要约。因为等不来市场回暖,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最终失败。
随着宝龙地产的正式暴雷,闽系民营房企阵营再失一员!
11月29日,宝龙地产发布公告称,2025年4月到期的5.95%优先票据,尚未支付10月30日到期的1591.63万美元利息。
也就是说,宝龙地产的一笔美元债利息在30天宽限期内也还不上,构成了境外债实质性违约!
这也是自去年 7 月未能兑付2129.4万美元票据本息后,宝龙地产的第二次违约。彼时,宝龙地产达成了1.79亿美元和2.63亿美元票据交换,为自己争取到了短暂的喘息时间。
今年6月宝龙商业的股东会上,董事会主席许华芳曾扬言:
在去年达成债务展期的房企里面,境内外继续在付利息以及按照展期承诺兑现的企业,全行业只剩下宝龙一个。
如今,“唯一”也躺平了。宝龙地产在此次公告中摊牌:
预计流动现金及银行存款仍无法履行当前及日后债务所需。
“地产+商业”双轮驱动下的宝龙地产,是最会赚钱的闽系民营房企之一,毛利率常年保持在30%-40%的行业领先水平,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也有12.8亿元,那怎么就还不上钱了呢?
因为现金流压力。
房企现金流的最大来源是销售回款。但2022年至今,曾经的千亿闽系房企销售规模持续降速:
2022年,宝龙地产全年合约销售仅409.5亿元,同比下降59.6%;总收入313.78亿元,同比下降21.4%。今年上半年,宝龙地产实现合约销售176.1亿元,同比下跌24.2%;总收入122.99亿元,同比下跌27.2%。
宝龙商业的开发建设本就需要大量资金沉淀,加上住宅项目无法变现,现金流便转不动了。
不过原罪还是高周转的经营模式。
宝龙地产曾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不管不顾地扩张,新增的土地储备高达940.1万㎡!
终于在2021年,这家32年老牌房企迈过千亿销售大关,同时也积累了大规模的负债。
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宝龙地产总资产2259亿元,总负债1636亿元。
其借款总额为609.1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130.8亿元,此外还有113.65亿元经营性负债需要在一年内偿还。
但宝龙地产手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仅89.47亿元,即使加上23.34亿元的受限制现金,算下来也还有130亿元的资金缺口。
华服上早就爬满了虱子,违约只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房企来说,只有销售端的正常流动,才是恢复正常的造血循环。但眼下销售端表现不佳,下一步宝龙地产将效仿融创债务重组来缓解资金压力。
据悉,目前宝龙地产已委聘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为财务顾问、盛德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公司及顾问将与债权人合作,探讨寻求全面解决当前流动资金问题的所有可行方案。
如果可以取信于债权人,成功重组,便可以长时间搁置债务危机的困扰,专注经营。
但两年来,只有富力、华夏幸福、融创极少数玩家完成债务重组,像旭辉、世茂、融信等都仍在僵持。
总之,想要上岸没那么不容易。
近日还有传闻,宝龙地产是50家“白名单”房企中的一员。如果真的被银行捞起,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实宝龙地产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回头去看,行业还在,闽系民营房企却一个个走丢了。
泰禾、阳光城已经告别A股市场,三盛控股离退市只差一纸公告。已经出险的其他闽系房企,也都活在大厦将倾的恐惧中:
成功复牌的旭辉,近日终于完成了年内所有到期境内债的展期工作,但债早晚都是要还的;
救不活福晟的世茂,自己也陷入了债务泥潭,连“中国第一地区公司”世茂海峡都被合并了;
莆田欧家兄弟在资本市场信用破产,对购房者也无公信力可言。融信在福州今年已经第四次延期交房,滨江正荣府也无法按期交付;
忙着境外债重组的禹洲集团,截至今年6月,还有约154亿元资金缺口;
卖掉物业的融侨也自爆“现金流仍较为紧张”;
最早一批暴雷的中庚,在马尾的香海湾二期又停工了……
盘了下,现在还没公开违约的规模闽系民营房企几乎只剩下金辉了,但这颗“独苗”近期又新增了不少强制执行信息。
温水煮青蛙,谁也跑不了。
上为正文。
感觉比小日本当年还惨
他们不用来盖房子,拿钱出去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