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经常犹豫不决?读读随何的话,你可能会豁然开朗

周亦见 2022-05-18 20:40:02

实用历史 · 楚汉争霸篇 · 33

引子:

随何,是一名顶级说客。

因为被刘邦质疑业务能力,他怒而劝说九江王英布归降。

英布是项羽的猛将,因为一系列事件,他与项羽已经有了嫌隙,正在犹豫要不要转投刘邦。

犹豫间,随何去了。

他的话,让犹豫的英布豁然开朗。

随何的话很有价值,直击事情的核心,对我们这些面对选择,经常犹豫的人,有很好的启示。

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看看正文。

正文:

在前几篇里,韩信在北方开辟了新战场,计划对项羽进行包抄。

计划进行的很顺利,魏国、赵国被接连攻破,燕国也望风投降。韩信的下一个目标,直指齐国。

不过在此之前,军队需要休息一下。

连续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远征军早已经人困马乏。

于是,在占领赵国后,韩信这边便开始了休整。同时,征调士卒送到刘邦那边的前线。

说到刘邦,此时的他,在荥阳城里很焦虑。

因为项羽又来挑事了。

项羽不断的派兵进攻,刘邦打不过,只好防守。

他认识到项羽的强大实力,决定再拉一个人帮忙。

他相中的这个人,是项羽的大将英布。

英布是项羽的一员大将,在巨鹿之战时,英布作为先锋,立了大功,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

从结果上看,项羽对待英布是恩重如山。

那刘邦为什么会想拉他入伙呢?

因为实际上,英布与项羽已经有了矛盾。

在成为诸侯王之后,英布开始拥兵自重,对项羽的指令选择性执行。

例如在进攻齐国时,项羽命英布协助,但他以病重为由,只派出了一个将领和几千士兵。

项羽当然知道是咋回事,两人的嫌隙就此产生。

再后来,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共集结了56万大军,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

英布知道这消息,但他却选择了沉默,就这么看着彭城失陷。

你说,作为他的领导项羽,能不怨恨他?

英布也不傻,知道他的一系列举动,已经冒犯了项羽。

项羽之所以没对他动手,除一部分私情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各路诸侯叛乱,他急需要得力助手。

为此,双方暂时没出现大的冲突。

刘邦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并打算派说客劝英布加盟。

至于派出的说客,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随何。

随何这个人,性格与名字完全不同,一点不随和。相反,他很刚。

为啥这么说?

首先,他的出场就很刚。

当初,刘邦并没直接指定说客是随何。

真实的情况是,他看了一圈自己的这些说客,抱怨的说了一句:

“看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成大事。”

随何在其中,听到这话,他很不乐意,直接问刘邦。

“大王说这话,到底啥意思?”

刘邦说:“我想请一个人替我出使六县,说服英布背叛西楚。只要把项羽牵制几个月,我就会取得天下。”

随何:“这事不难,我可以。”

从他的出场,我们看出,随何是个比较刚的人。

那么,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呢?是否跟他的性格一样牛?

我们看看他的实际表现。

跟刘邦打了保票后,随何出发了。

当然,不是他自己,刘邦还派了20人当他的随从。

一行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到了六县,也就是英布的老窝。

随何向英布出示了拜访涵,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但他没想到,自己吃了闭门羹。

随何还没来得及大展抱负,发动机就熄火了。

天不遂人愿,英布根本不给他表达的机会。

看来,使命无法达成了。

别担心,事情还没结束。

英布不见,这是困难,也是机会。

普通人只能看到表面:英布不给面子,晾了他们。

但随何看到了机会,也就是英布的实际态度。

一个人做出什么事,便反映了他是怎么想。

英布没有立即赶他们走,而是选择晾着,这代表,他的态度是摇摆的。

他在犹豫,还没有想好。

随何是一位顶级的外交官,他敏锐的捕捉了这点。

在思考之后,随何找到了负责接待的太宰,也就是膳食官,告诉他:

“大王之所以不愿意见我,原因很简单,肯定是觉得项羽强大,而汉王弱小。我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实际上,你们大王想错了。”

“给我个机会,我可以为大王详细分析。如果我说的对,大王肯定愿意听。如果我说的不对,就让大王把我和我的随从们,全部在街头处决,以证明大王效忠项羽。”

我们可以看看随何的讲话艺术。

他想要劝说态度摇摆的英布。

第一步,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刘邦阵营多么多么好。

他的第一步,是站在了英布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大王,我只是帮你分析一下事情而已。

对英布而言,随何说的对与不对,他都没损失,相反,还可能有收获。

如此说明,在权衡利弊之下,英布大概率会接受。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听到他的话之后,英布安排了召见。

终于,在一番努力后,随何终于见到了英布。

这是劝说的第一步。

第二步,他要站在英布的角度,为他犹豫的问题展开分析。

其实就一个问题。

项羽强大,刘邦弱小,若投了刘邦,有未来吗?

当然,在分析之前,他先点出了问题的背景。

对英布而言,他必须要离开项羽。

为何?

项羽在攻击齐国时,邀请英布助战,结果英布没去,仅派了一个将领加几千士兵。这个行为,已经引起了项羽的愤怒。

另外,在刘邦攻陷彭城时,英布袖手旁观,这更是让项羽发火。两人的信任,早已经消失。

所以,即便英布不离开项羽,项羽早晚也要收拾他。

英布自己也知道这点,他无法否认。

在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后,便是下一问题。

当然,还是从英布的角度分析。

离开项羽后,投奔谁合适?

当今天下,在各路诸侯中,刘邦的实力最强。

刘邦联合各国,目前据守荥阳,拥有从蜀汉运来的大量粮草,士兵沿路防守险要地带,防御坚固。即便是项羽,对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反观项羽,他的西楚军深入敌国,需要从千里外运送粮草。只要刘邦坚守,西楚军便陷入了窘境,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所以,刘邦不仅在各路诸侯中实力最强,而且还强过项羽。

投奔这样强大的领导,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随何的话,直击英布的痛点,为他解开了疑惑。

当然,作为一名顶级外交官,随何还顺带解答了他未来的疑惑。

如果加入刘邦,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不等英布发问,随何便说道:

“当然,汉王也知道,仅靠大王无法消灭项羽。汉王只希望,大王能羁绊住项羽即可。只需要牵制住他几个月,汉王就有足够的时间平定天下。”

随何的话,让英布放了心。不过,回报呢?

回报依然是诸侯王,继续让英布当九江王。不过,这个九江王,是一个安稳的九江王。

英布彻底放心了。

投入低,回报大。

这事,我干了!

英布承诺,背弃西楚,投靠刘邦!

从这件事我们看出,所谓犹豫,是因为没看清楚两个选择的优劣。

列出来,A选择的优势是什么,B选择的优势什么?

在这些优势中,自己最看重的哪个?

挑出来这点,答案也就出来了。

或者,分别列出A、B选择的劣势。

是不是都能接受,如果某项不接受,那么该选择也自动淘汰了。

想清楚了这一点,答案,其实就在那里。

对随何而言,劝是劝完了。

不过,这事还没有结束。

英布虽然已经做了决定,但只是秘密承诺,还没有对外公布。

这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出变故。

那接下来,作为顶级外交家的随何,他会拿出什么解决办法呢?

(下篇,我们继续……)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精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

13 阅读:1500
评论列表
  • 2022-05-19 11:24

    [点赞][点赞][点赞]

  • 2022-09-06 06:57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2-11-27 01:17

    有理好文涨知识[呲牙笑][点赞]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