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包拯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黝黑的面庞、月牙形的疤痕、迎风飘摆的胡须,这些简单的样貌特征拼凑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包青天的容貌。
正是由于包拯的形象实在过于深入人心,无论是戏剧还是影视剧,他的故事始终都被人们传唱且经久不衰,在人们一遍又一遍的加工当中,包拯的身上也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位赫赫有名的包青天在有着传奇经历的同时,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因此,普通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包拯也一样会经历。
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当中的古人来说,延续香火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在这一点上包拯也不能例外。
然而接二连三的意外,却让包拯险些乏嗣无后,直到六十岁大寿时儿媳的一番话才让包拯转忧为喜。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老来得子的包拯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人的观念当中,让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是头等大事。
古代的生存条件又相对较差,平均寿命一般只有五十岁左右,为了尽快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成婚年龄比现在要早很多。
他们会尽可能地生养众多,以此来应对残酷的自然淘汰,这样的原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期。包拯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其妻子李氏是一位性格品行都极好的女子。
包拯完婚之后夫妻二人十分和睦,可谓是当时的模范夫妻,然而就在李氏嫁给包拯后不到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便夺去了她的生命。
夫人的去世让包拯悲痛欲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摆脱丧妻之痛。妻子去世数年之后,包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迎娶了第二任妻子董氏。
董氏夫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因此言谈举止也十分庄重得体,包拯对这位夫人同样十分满意。多年后董氏夫人为包拯生下了一儿两女,这让包拯喜出望外,尤其是儿子的到来更让他更是兴奋不已。
董氏夫人在生下这个儿子时包拯已经三十四岁了,当时这样的年纪已经称得上是老来得子了。
包拯在高兴之余,给儿子取名包繶,夫妻二人对三个孩子的教育可谓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三个孩子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一言一行都没有不得体的地方。这让包拯夫妇感到十分欣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作为独子的包子在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下一天天长大成人。
对于这个独子包拯可谓是疼爱有加,尽管自己在管教包拯的时候十分严厉,但在注视儿子时包拯的眼中也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慈爱与自豪。
包括十九岁这一年,一位姓崔的女子嫁到了包家,她成为了包拯的儿媳妇。看到儿子也已经完婚包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似已经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不久之后自己就能够抱上孙子。
这种天伦之乐或许才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在成亲一年崔氏身怀有孕,不仅如此,就在这一年包拯又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接二连三的喜事让包家沉浸在欢乐当中。
人生无常,人有旦夕祸福由于崔氏有孕在身,包繶不忍妻子舟车劳顿,他将崔氏留在家中,自己带着家丁前去赴任,准备等到一切都安顿妥当之后,再将母子二人接到自己身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去赴任的路上包括身染伤寒,最终还是没能顺利赴任便客死途中。消息传到家中,包家上下顿时感觉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原本一家人还为接二连三的喜事欢欣鼓舞,此时却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遭受这一变故包拯顿时苍老了许多,料理完儿子的丧事他低头看着自己有些花白的胡须,感叹着命运的无常。
好在崔氏怀有包拯的孩子,这个未出世的孩子便成了包拯和崔氏的精神支柱,怀胎十月崔氏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
看到生下的是一个男孩,包拯好似又感到生活又有了希望,虽然儿子不幸去世,但香火还是顺利地延续了下来。
包拯给这个孩子取名包文辅,出于对孙子的疼爱和失去爱子的悲痛,包拯和夫人董氏对这个孙子宠爱有加,寡居的崔氏则尽心尽力地抚养着这支包家的独苗。
作为孩子的母亲,崔氏十分注重对包文辅的教导,包文辅淘气时崔氏都会十分严厉地进行批评。
每当这时,包文辅都会躲到包拯的身后寻求庇护,身为爷爷的包拯经常会为孙子向儿媳求情。
就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了五年,包拯也逐渐走出丧子之痛,奈何此时包文辅却意外地夭折了,这一场变故让包拯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盼望。
想到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家中的独苗却也没能保住,包拯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以泪洗面。在包文辅去世一年之际,包拯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
六十岁对于古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便是如今的老百姓,对于自己六十岁的生日也会举行格外隆重的庆祝仪式,为了庆祝包拯六十岁大寿包家上下张灯结彩。
他们希望以这场热闹的生日宴会,冲淡一家人心中的阴霾,然而这一切对于包拯来说,都显得如此苍白索然无味。
宴会之上,包拯强颜欢笑地接受着家人的祝寿,当他低下头看到自己花白的胡须时,不由得从心底里升起了一阵悲凉之情。
意外得子自己的儿子英年早逝,孙子又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样的境遇实在太过凄凉。喝下几杯酒,包拯不由得叹了口气,与夫人董氏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往。
在包拯的脑海中,自己从为官以来始终心系百姓,为国为民可谓是呕心沥血,为何老天却让自己遭受这样的痛苦,他实在想不通也搞不懂。
说到伤心之处,包拯难掩自己悲痛的心情掩面痛哭,董氏在一旁也只能跟着默默流泪,原本应该是异常欢乐的寿宴,此时却笼罩在无尽地悲凉之中。
就在这时,一旁的儿媳崔氏却抱着一个婴儿跪在了包拯的面前,看到儿媳的举动包拯不明所以,崔氏却开口说道:
“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儿媳怀中抱着的这个孩子,儿媳一直隐瞒此事,您不知道,还望公公见谅。”
听到这番话包拯一头雾水,自己明明已经断绝了子嗣,为何凭空又会有了一个儿子,而且还是一个很小的婴儿。一旁的董氏也感到莫名其妙,将儿媳搀扶起来,让她将其中原委慢慢道来。
原来,包拯除了董氏夫人之外,还曾有一位侍妾孙氏。三年前,孙氏因为有所过失被包拯赶回了娘家,身为儿媳的崔氏心地善良,虽然不能让公公改变主意,但是私底下却仍然时常周济孙氏。
在被赶回娘家之后不久,孙氏便感觉到自己已经身怀有孕,性格倔强的她却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包拯。在她看来,如果和包拯说出这一情况,会被认为是编造谎言、想要回到包家。
毕竟当时的包拯已经年过半百,这样的事很难让他相信是真的,于是乎孙氏只将这件事告诉了崔氏。
崔氏在得知此事后大为吃惊,如果这是真的对于包拯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她不断关照孙氏使得这个孩子能够平安降生。
生下孩子之后,性情刚烈的孙氏也并没有以此来作为筹码,也没向包拯提出任何条件。同时,她也知道这个孩子对于包拯的意义,于是便将孩子交给崔氏,由她代为抚养。
接管了这个孩子后,崔氏也没有急于向公公汇报这件事,在她看来,如果贸然向包拯告知此事,恐怕后者还是不会相信,认为这是孙氏不知从何处弄来的一个婴儿,来蒙骗自己好回到包家。
崔氏悄悄地将孩子安置在了别处,并且偷偷地将其养大,对包家所有人都守口如瓶,以至于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崔氏才打算将孩子抱到包拯的面前,只有这样他才能认下这个孩子。
儿子、孙子去世包拯心如死灰,身为母亲的崔氏同样沉浸在丧子之痛当中,以至于无暇顾及此事。
寿宴之上,崔氏看到公公为了子嗣的问题悲痛不已,她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这才悄悄叫人将孩子抱到了包拯的面前。
听完儿媳的这番话包拯百感交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花甲之年又得到一个儿子,更没有想到被自己赶走的孙氏能够不计前嫌,让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
后来,他便特意派人前去感谢孙氏,并表示即便她不愿意回到包家,自己也会让她有所依靠,而这个意外得到的儿子,包拯为他取名包诞。
四年之后包拯离开了人世,在人生中的最后四年时光中,包诞让包拯再一次找回了天伦之乐,也让他看到了让家族延续下去的希望,称得上是好人有好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