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卧底,整死蜀汉两大奇才,为蜀汉延续30年国祚

青易谈历史 2023-02-10 16:13:02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众所周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有知遇之恩,随后白帝城又将蜀汉江山托付给他又有信任之义,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生晚年诸葛亮一封《出师表》上书刘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之路以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惜五次北伐皆以失败而告终,诸葛亮自己也落得个身死五丈原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虽然身死道消了但他却为蜀汉留下了一位“卧底”,此人不仅整死了蜀国两大奇才,还为蜀汉延续了近30年的国祚。

这个人便是上述提到的费祎,先是亲近魏延随后又成杨仪知心好友,最后却将两人坑死。那么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费祎是何许人也

费祎生卒年不详,出生于荆州江夏郡,幼年时便失去了父亲被迫跟随自己的伯父生活。从关系上来说费祎伯父的姑姑是刘璋的母亲,以至于伯父成为了益州的一名官员,费祎也进入了蜀地生活。

费祎从小就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记忆力,过目不忘博闻强识,智慧与见解也要远远超越同龄人。成年后费祎学业有成,靠着伯父那一层关系在益州为官,也算是小有名望的一个人。

中原大乱、诸侯争霸时益州是天府之国,然而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进入巴蜀争夺地盘,在此情况下刘璋与刘备展开了一场争夺益州的大战。

刘璋身边虽然有大才辅佐,但刘备身边的武将、谋臣则更胜一筹,一番交战后刘璋战败、益州易主,费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战败者”的身份加入蜀汉阵营。

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刘备、诸葛亮到来之前费祎在益州已经小有名望了,他与许叔龙、董允等人齐名,受到了刘备的重视让其担任刘禅的老师(太子舍人)。

严格来说,刘备在位时期费祎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重用,诸葛亮才是他的伯乐。因关羽之死刘备与东吴闹翻,随后遭遇夷陵大败蜀汉国祚岌岌可危,甚至到了亡国灭种之际。

公元224年左右诸葛亮带兵进入南中平叛,获胜回归时第一时间便找来了费祎,嘱咐他出使东吴重修修订两国的联盟.

东吴等人在宴会上不断嘲讽费祎,然而他却不慕虚荣、宠辱不惊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的事情想必很多人也已经知晓,双商极高的费祎完成了诸葛亮交代的任务,解除了蜀汉来自东吴的威胁,由此他开始接触蜀汉权力的核心,成为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的左右手。

费祎是一位三国时期的隐世大才,诸葛亮五次北伐能够稳稳当当地进行,与费祎在后方制衡国政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政治友谊。

也因此在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时极力向刘禅推荐他,费祎也不负众望先是杀了魏延,随后又杀了威胁蜀汉政权的杨仪,帮助蜀汉延续了近30年的国祚。

魏延之殇和杨仪之死

早在费祎出使东吴的时候孙权就告诉他一件事情:“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若是将来诸葛亮一死此二人必为祸乱矣,你如何给自己的将来打算”。

原本这句话只是孙权为拉拢费祎所说的客套之言,但却在第五次北伐战争后成为了现实,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来自于“魏延有反骨”,其实不然。

魏延反骨之事是刘备、诸葛亮为了震慑他而设计的一种纳降手段,两人真正的矛盾在于北伐战争的大方向,魏延主张从子午谷奇袭长安,诸葛亮则主张步步为营、扩充土地以图后谋。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延还不敢有反叛之心,公元234年孔明一死魏延的野心就压制不住了,临终前诸葛亮明确交代:“秘不发丧、退回汉中”。

可是魏延却信誓旦旦地说道:“丞相虽亡,我自见在,当率领诸军击贼”,直白一点来说就是想要取代诸葛亮的地位,进而掌控蜀汉的军事大权。

魏延向费祎表达自己的主张后,后者认为他已经成为了极端危险的分子,不久便找来了主管后勤的杨仪商讨此事,伺机拿下魏延防止发生军事政变。

岂料魏延提前得知“有人要暗害他”的消息,竟然不顾司马懿大军的威胁烧毁撤退的栈道,所幸杨仪、费祎及时发动反击,再机上卧底王平临阵倒戈,失去军心、大势的魏延最后被马岱所杀。

魏延有雄心壮志是好的,但经历五次北伐的蜀国早已经国力凋敝,诸葛亮选择撤军不仅仅只是因为司马懿,还是因为蜀汉已经经不起战争了,魏延执意要继续北伐显然会让蜀汉送入深渊。

危急关头费祎能够看清大势进而与杨仪密谋诛杀魏延,不失为救国救民之举。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纳闷了,既然费祎和杨仪是盟友,为何最后他又要杀了这一位盟友呢?

杨仪就如孙权所说的那样也是一个极其有野心的人,他自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无人能够比拟自己,而且手里面还掌握着蜀国的君权,成为下一任丞相毫无意外。

然而,诸葛亮在临死前就安排好了接替自己的人选蒋琬、费祎、董允等依次担任丞相之位,对于这样的安排杨仪自然心不甘、情不愿,私下里与费祎倒苦水:

“想当初我要是和魏延一起举兵,哪里会落到这样一步田地,真是后悔当初没有那么做”,简简单单一句话便暴露了杨仪的野心和危机。

费祎虽然是魏延的好友但更是蜀汉的托孤重臣,事后他向刘禅和蒋琬告发了这件事情,心中充满抱怨的杨仪最后被发配到偏远之地并死在了那里,蜀汉一场隐藏的危机被费祎扼杀在萌芽里。

费祎,一个真正懂诸葛亮的人

出卖魏延、出卖杨仪或许会让人认为费祎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他才是最懂诸葛亮的一个人,两人在执政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击败魏国、光复汉朝,然而实际上北伐的目的是避免魏国“温水煮青蛙”,魏国地大物薄占据天下九州之地,蜀国则仅仅只有四川一处。

长期发展下去魏国综合国力没有上限、蜀国则有上限,在这样的背景下蜀国灭亡迟早会发生,所以诸葛亮北伐时为了与魏国争夺地盘。

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以免魏国的国力越来越大,这也是他不采取子午谷计策的原因。

蒋琬、董允执政时期,两者过于重视本国民生的发展,而不重视通过小规模的战争消耗、延缓魏国的发展,以至于最后被魏国所击败并灭国。

蒋琬去世很早,而后费祎则成为了蜀国的丞相,他一面发展蜀汉内部的经济民生,一边又重视通过小范围的摩擦消耗魏国,转移国内的尖锐矛盾。

蜀汉在诸葛亮死后能够延续30多年,这一点上费祎鞠躬至伟,要不然五丈原之后即使蜀汉不灭亡也会被魏国的经济碾压,想要延续30年国祚根本就不可能。

很现实的一个例子,费祎执政期间,蜀汉两国打得有来有回更无灭国危机。费祎死后董允上位,对外战争几乎被全面停了下来,结果不仅拉大了与魏国的差距,蜀汉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

姜维再想要和魏国一较高下早已不可能,最后被邓艾偷渡阴平而亡国。

费祎的最终命运让人叹息,他虽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但却明白小范围战争的好处,政治、战争相辅相成使得蜀国得以在乱世中延续国祚30多年。

奈何,也因为蜀汉国内的政治矛盾过于尖锐,费祎在一场宴会上被郭修刺死,随着他的去世蜀汉再也无人懂得诸葛亮的策略,灭亡也就成了铁板钉钉的事。

对于费祎此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

0 阅读:19

青易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