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心”发力,西安如何引燃“爆点”?

财经西部 2023-12-20 09:59:32

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项目已实现主体封顶,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双中心”建设进程下,一大批创新平台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综合性科学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双中心”),是承载国家科创战略的高端生态,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安,获批“双中心”的四大城市(地区),无一不是科创要素富集之地、战略功能关键之城。

助力中国加速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同时,科创也被视为点燃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依托资源与开放优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均形成了鲜明的科创新生态与产业新动能。令外界好奇的是,不靠海不沿边的西安,获批“双中心”后能打出什么“王牌”?

丝路科学城作为西安“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被视为绝佳观察点。

在那里,围绕光子、空天、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不断加速集聚的创新平台、产业项目、高端人才等要素,正在刻画出独属西安的科创气质与投资机遇。

创新格局各具特色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曾公开表示,北京、西安、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应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中心,具有特色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从四大“双中心”城市发展来看,的确各有侧重。

2023年8月发布的《科创第四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2023)》提到,拥有一大批名校和权威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北京,意在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原始创新承载区。而构筑更优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上海,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水平已经居于国际前沿地位。三地优势互补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瞄准“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西安,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科创路线——作为硬科技的原始策源地,持续提升西安科技创新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这是基于西安高校院所、人才优势等科创资源禀赋,以及取得的亮眼成果而量身打造的科创路线。

西安高新区

数据足以佐证其适配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2021年-2023年,西安排名从第33位跃升至第19位。

一方面,绕不开加速释放的科创潜力,要知道在2022年,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31家,同比增长46%;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另一方面,与科技创新活跃度紧密相关。2022年,西安以2881.3亿元的输出技术成交额,位列全国第三。其吸纳技术成交额达1019.37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保持第一梯队领跑。

不难发现,西安众多关键科技创新指标持续攀升,因此,被国家层面一次性赋予两大创新体系“金字塔尖”的建设机遇,无疑是对西安整体实力的认可。

科创高地“万马奔腾”

迸发澎湃活力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之分属不同区域,而西安“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均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

肩负科创使命的丝路科学城目标明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领性的新兴产业衍生地和“一带一路”高级人才理想选择地。

在奔赴发展目标之路上,丝路科学城加速起跑。目前已聚集企业4000余家,形成光电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汇集三星半导体、比亚迪、中兴通讯、奕斯伟、杨森制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摊开产业链图谱,丝路科学城的高能级发展蓝图正在变成生动实景。

譬如,2023年上半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助力形成陕西光电子产业发展全生态体系。

另外还有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项目已实现主体封顶,预计于年底完工;比亚迪西安研发中心正在加快主体施工,建成后将形成万人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西北有色院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

西安高新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可以想象,上述高能级平台建成后,将为光子、空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为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带来了重大机遇。”正如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所言,“双中心”核心区启动建设以来,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样的“大国重器”加速聚集,进一步强化了基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全面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就像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亮相的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奔跑的数字人火炬手、绚烂的电子烟花展示西安科技力量;北极雄芯信息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率先基于国内《芯粒互联接口标准》的Chiplet互联接口PBLink回片测试成功。有别于传统单芯片设计模式,它可以通过高速接口搭载多个功能型芯粒,实现算力拓展,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大生态的形成,得益于资金的支持,亦绕不开科创氛围的营造。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专职副主任史康度表示:“经过两年的建设,丝路科学城已经成为西安高新区规划起点更高、配套水平更好、生态环境更优、发展潜力更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更看好的价值高地。”

尤其是被纳入国家科创顶层格局后,资金支持动作频频。2023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向丝路科学城科学园组团正式批复50亿元贷款。

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科学城建设中,单笔周期较长的大额政策性融资贷款,目前首笔6亿元贷款已正式落地,为西安科学园集中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释放科创动能的关键在于点燃“人才引擎”。据悉,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经济规模1万亿元;到2035年,将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筑巢引凤,还需要留住人才。在城市配套方面,丝路科学城持续推进“六横六纵”骨干路网体系建设,实现十大组团互联互通,对外快速畅联,建有中小学72所,聚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等三家综合性医院,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西安大剧院音乐厅等,不久将陆续投用。

在生态环境方面,丝路科学城依托秦岭生态屏障,围绕沣河、潏河、太平峪河等九条河流,利用仪祉湖、和迪水库等湖泊,构筑十条生态绿廊,形成了“九水聚心”的蓝绿体系框架,先后建成了永安渠海绵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等高品质公园,“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进园”已在中央创新区实现。

从资金要素加速向企业聚集、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等动作不难看出,丝路科学城深入细枝末节为建设“双中心”赋能,而这恰好暗合高新区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的目标。

基于此,一流的科创生态正在丝路科学城形成,未来将为西安市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贡献更多“硬核”实力。

3 阅读:1464
评论列表
  • 2023-12-21 11:51

    西部第二城市,经济活力完全比不过成都

    8886 回复:
    干嘛要和成都省比啊!自己做自己不好吗?[呲牙笑]
    丞森天下 回复:
    政策才给,立刻出效果是不现实的,五年十年后再看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