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12月,项羽又杀了回来。
项羽强攻荥阳,但是因为刘邦提前做好了防御工事,项羽的强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正当项羽愁闷之时,范增站了出来对项羽说,自古打仗打的就是粮,如今敖仓粮道是唯一给荥阳输粮的通道,我们只要切断了敖仓粮道,让荥阳城里没粮可吃,荥阳城自破。
项羽听后拍手称快,亚父之计果然妙。
自从项羽称西楚霸王之后,就改称范增为亚父了,也就是仅次于父亲的存在,可见项羽对范增的尊重与信任,可是真的如此吗?
不过,此时项羽完美的执行了范增的策略,派钟离昧在敖仓粮道附近打游击,扫荡汉军的运粮车,曹参、周勃一干汉将被整的瞢头转向,荥阳城中的粮食逐渐紧张起来。
刘邦找来郦食其商议对策。
郦食其建议,项羽分封之时,虽然恢复了六国,但是六国之主不是当年六国的子孙,大王应当寻找真正旧六国的子孙出来,如果实在找不到,编造几个旧六国的子孙出来也好,将他们分封为诸侯。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都会对大王感恩戴德,甘愿做大王的臣民。项羽因此而被孤立,就再也没有能力与大王争天下了。
刘邦觉得郦食其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命令郦食其赶紧去赶制六国印玺,自己则派人去找六国后裔。
张良发现大家忽然忙活了起来很奇怪,于是询问原因,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张良很着急,在刘邦吃饭的时候就冲到了刘邦面前对刘邦说,大王,请允许我离开。
刘邦一听慌了,你我同生共死这么久,荥阳才被断粮没多久,你怎么就要舍我而去呢?
张良说,不是因为荥阳被围,是因为大王难成大事了!
刘邦听到这更慌了,赶紧问为什么?
张良拿过刘邦手中的筷子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分封夏桀、商纣的后代,是在可以确定夏桀、商纣必死的前提下,现在大王能保证一定杀死项羽吗?再者,不管是大王要分封的旧六国后人也好,还是现在跟着大王的这批人也好,大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过是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如果大王现在就分封他们,他们的目标实现了,还会尽心尽力的为大王服务吗?帮大王打天下吗?再者,现在谁是天下的主人还不好说,你分封了他们,等日后项羽强大了,他们转头就会跟随项羽去了,反正他们得了诸侯之名,谁分封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大王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大王的大业也就就此结束了。
刘邦听后,气的把筷子一扔,把嘴里正在吃的东西吐出来大骂道,竖儒险些坏了老子大事!赶紧销毁印玺,叫停分封事宜。
此事之后,郦食其在刘邦面前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为了挽回信任度,恰逢北方韩信和张耳征兵完毕,已经在历下与齐国的华无伤、田解交起手来。于是郦食其决定入齐劝说齐王投降,以此重新获取刘邦的信任。
郦食其到达齐都临淄,给齐王田广分析当前楚汉形势,指出刘邦得人心,四方有为之士都主动投向刘邦;在军事上,汉军节节胜利,早晚击败项羽掌握天下。如此形势,齐王还不赶紧趁机归降,等项羽死了,天下只剩下齐国不降,齐国的结局会有多惨就不用多说了吧。
齐王田广觉得郦食其说的有道理,于是撤下了历下守备,就等韩信的兵马杀到临淄城下好开城投降了。
韩信知道后,称赞郦食其真是长了一张好嘴。
不过辩士蒯通却对韩信说,将军受汉王诏攻打齐国,汉王却秘密派出郦食其劝降齐国,这是不想再让将军立功呀?再说了,郦食其一介儒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的整个齐国70余座城,将军率领大军却攻不下几座城,那将军还有什么资格被拜为大将军?将军还不如一个书生了?
韩信听后觉得有道理,不管齐国投没投降,继续攻打齐国。就算所到之处,齐国开城迎接,也要斩杀守城将领。
齐王田广一看这情况,这是中了郦食其的圈套了呀。
一怒之下,齐王田广烹杀了郦食其,并发誓与汉军对抗到底。
这件事展示了韩信的性格缺陷,为韩信日后之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