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不见了,牛羊猪不养了,是农村人想要的结果吗?

欣欣小犟 2024-06-24 20:53:39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农村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建设的美丽乡村,鸡鸭鹅不叫了,牛羊猪不见了!失去了乡村特色,是农村人想要的结果吗?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首歌:牛啊、羊啊,送到哪里去呀……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牛羊悠闲的景象一去不返返!闭上双眼,唯美的乡村印象映入眼帘,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各方面差距逐渐缩小,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统一规划,村容村貌随之改善。

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的同时,有些农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单纯追求干净、卫生、整洁。

当你走近越干净、卫生、整洁的村子,会发现,环境确实变好了,村子内却听不到鸡、鸭、鹅的叫声,看不见牛、羊、猪成群结队,缺少了炊烟袅袅,缺少了烟火气息。

城乡不必融合,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

一位村干部这样说: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程,不能照搬城市绿化的做法。有人会说:在农村栽种一些城市里常见的绿化树,经过点缀,让农村变得更美丽。

这位村干部这样说:

第一、购买绿化树木,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

第二、与农村大环境不协调。

农村应该有农村的特色绿化。比如:小麦、玉米、果树、各类瓜果蔬菜等,本身就是绿色,独具特色,完全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就是农村最好的绿化,不需要复制城市的花花草草!

然而,有些地方对乡村环境整治的考核标准,恰恰以城市绿化,城市特色作为参考标准,这样的对比是不对的,让农村失去了特点和特色!

农村缺少了鸡鸣狗叫,家家户户不养畜禽,在外人看来,表面确实干净了。农民不养家禽和牲畜,也就见不到动物的粪便!殊不知,在老一辈农民眼中,家禽、牲畜的粪便可都是宝,是耕种的好肥料。

有些《乡村振兴》示范村,因为整洁干净而被评选上,检查方式、评定标准却偏离了农村实际!

农村自治为主,行政干涉为辅

整治农民居住环境,应当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发挥群众自治能力。

某位村干部这样说:村内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花了很多钱,村集体收入难以支撑。

比如:为了维持和保持村内的卫生整洁,需要花钱请人搞卫生,有些像城市里的环卫工人。每年麦收后,秸秆禁烧行动展开,需要雇佣专门的巡查人员,加重了本已捉襟见肘的村内财务经济情况!

对于较为传统落后的农村,村集体收入能够保证村内正常运转,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村子为了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开支增大,甚至发生了负债!

治标要治本,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农村自治作用,引导农民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降低村内养护成本。然而,上级行政部门过多干涉农村建设,使农村自治功能弱化!

以农村环境整治考核为例:加重了农村基层压力和负担,不仅要搞好村里的环境治理,还要整理台账、资料,以备检查。当你走进某一村支部,柜子上,桌面上,厚厚的台账、资料一大摞!这里面会不会存在形式主义?或者存在弄虚作假呢?

六七十年代的老一辈农民,都参与过挑河工、交公粮,挑河工就是将沟渠内的淤泥清理出去,新挑河道或者修理河道!

现在,农村沟渠的清淤工作,一般都是机械化清淤,乡镇或者村子花钱雇佣挖掘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清淤、挖沟工作。

一位村干部因为村内财务紧张,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村内党员带头,进行沟渠清淤工作,不劳烦乡镇政府插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村里的事情村里做!

刚开始饱受争议,村民认为在作秀,又在搞什么形式主义!让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群党员干部真的在进行沟渠清淤,连村内70多岁的老党员也不甘示弱,响应号召,下沟清淤。打动了全村村民的心,村里年轻壮劳力直接下沟参与其中,妇女儿童自发送水送饭。

通过这一件事情,让村民重新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绳!

这位村干部也深受感动,虽然进入了新时代,只要党员干部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不贪图享受,带好头、真带头、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确确实实为了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会感同身受,更加爱戴和拥护!

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整治,村民就在身边,为什么不发动村民自愿参与其中呢?为什么不让村民参与整改和评定呢?

很多人怀念农村的鸡鸣狗叫,家家户户养鸡、鸭、鹅、牛、羊、猪,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既能提高经济收入,又能自给自足,何乐而不为?返璞归真、留住乡村、记住乡愁!

未来,应当反思,如何真正守护好乡村?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人居环境的整治为了什么?人、动物、自然的关系是什么?农村自治与行政干涉如何完美融合?对于农村基层的治理水平充满着新的挑战、考验和机遇!

0 阅读:0

欣欣小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