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丑陋的历史真相

一桐看过去 2023-09-02 06:10:00

01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的一天,汉桓帝刘志在上林苑闲逛,踱着略显轻佻的步伐。

可以看出刘志的心情不错。

刘志歪过头,慈眉善目地问向身旁的侍中爰延:“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当时的刘志,刚刚联合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位宦官,以雷霆手段剪掉了皇位的最大威胁——大将军梁冀。

明显在等爰延的马屁。

可是,剪除了梁冀这个外戚,随后上台掌权的,是和外戚成色差不多的太监。

这让爰延很难拿捏力道,便耍了个滑头,回道:“陛下是汉中主。”

刘志来了兴趣:“哦?怎么说?”

爰延:“陛下信任尚书令陈蕃这样的贤臣,能开创治世;如果天天跟太监混在一起,只能祸乱朝纲。就看陛下的心性偏向哪边了。”

没有听到臣下的马屁,刘志没有不高兴,觉得爰延如此答话是在跟自己掏心窝子,立即升爰延为五官中郎将;后来又提拔为大鸿胪(九卿之一)。

可见刘志能辨别是非,听进去话。

但为什么他和他的继任者汉灵帝刘宏反而混成了历史上的著名昏君了呢?

02

刘志登上皇位前的十多年里,东汉朝廷换了三任皇帝,但换得都是小孩子(冲帝刘炳登基时才1岁),权力自然集中在了外戚、大将军梁冀的手上。

刘志能以外藩的身份入继大统,也是因为他的母家势力不强,不能和梁冀抗衡。

所以,刘志只能寻求其他势力帮助他重掌大权。

比如,宦官。

为什么不选士族朝臣当帮手呢?

原因很简单。

东汉简拔官员主要依靠的是察举制。

这种制度选出来的官们,基本一律出身于地方士族豪强集团。

不同于后世科举制,他们除了依附皇权,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只要家族长盛不衰,朝廷乱成什么样,跟他们都没什么直接关系。

换谁当皇帝,三公九卿照常吃饭、上班、办公。

他们的行为准则大多以家族利益的多寡来考量,而不是以皇帝的生死。

所以,宦官便成了弱势皇帝唯一的选项。

这也是自汉和帝刘肇以后,100多年时间里,东汉外戚与宦官互相攻杀,而士族始终在岸上看风景的原因所在。

03

扳倒了梁冀,作为回报,刘志将内廷的权力交给了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

还不断加码,把这五位“天使投资人”都提拔成了县侯,被当世称之为“五侯”。

宦官封侯,第一个不乐意的,是深耕当地的士族。

因为汉代封出去的侯国,只要皇帝不收回,理论上,其境内的税赋就是其个人的永久性私产。

士族忙活了几辈子,成了地头蛇,现在皇帝搞空降干部,让太监骑在士族脖子上拉屎,还是永久性的。

当然不高兴。

第二个不乐意的,是各地方太守等中层干部。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太监发达了,自然要带动一大批人,实现阶级跃迁。

这里面可有些门道:

给的官儿小了,显得皇帝小气,团结不住身边人;

给的官儿大了,又担心尾大不掉,所以一郡太守就成了靠谱选项。

比如单超的弟弟单迁、单安和侄子单匡分别上任山阳太守、河东太守和济阴太守;左悺的弟弟左敏上任陈留太守;具瑷的哥哥具恭上任沛国相;徐璜的哥哥徐曾上任平原国相,侄子徐宣担任下邳令......

坑就一个,被宦官子弟挤掉的前任,没门路的都下了岗。

他们怎么能不气?

04

地方上越闹越不像话。

东郡白马县县令李云,第一个站出来上疏,矛头直指宦官。

一来,刘志跟太监正在蜜月期,怎么可能为了点小事就查处他们?

二来,“朕被梁冀欺压了这么多年,你都不吱声!给宦官点小甜头,你就看不过眼了?”

立即将李云罢官削职,下狱严加拷问。

打(出头)鸟儆猴。

可刘志失算了,下面的官员并没有被吓住,而是前赴后继。

事情越闹越大,以太常杨秉(弘农杨氏,其父是太尉杨震)、大鸿胪陈蕃为首的士族话事人,必须站出来平事儿了,出言申救。

但刘志并不买账,还勒令杨秉免职滚蛋。

这可把士族气坏了。

兖州刺史第五种(姓第五,司空第五伦的曾孙)没向朝廷打报告,便派人抓了济阴太守单匡(单超的侄子),把单匡家抄了个底朝天,得钱五千万。接着,连人带脏物打包送往洛阳,请求罢免单超,罪名就是贪污。

济北国相滕延也未经请示,便诛杀了中常侍侯览的十几个下人,还把尸首放在了衙门口示众,理由也是光明正大:侯揽的奴仆在封地上公开抢劫来往旅客。

第五种和滕延,自然知道不经请示的做法不对,但走程序逐级上报,这些人的罪名半点都抓不到。

而刘志就是死死抓住这个漏洞做文章,最终第五种被罢官流放朔方郡,滕延被扭送廷尉署下狱治罪。

05

这次较量,士族败得体无完肤。

之后,单超病死,刘志不但让将作大匠(修宫殿皇陵的专业人才,住建部长)为他修墓,还让北军五营骑士送葬,陪葬品更是不用细说。

这么大的排场,让其他四侯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侵蚀外朝官的权力。

士族门阀当然不可能让宦官们这样得意下去。

以陈蕃为首的朝臣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在等机会。

恰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机会来了......

06

这一年,刘志的皇后邓猛女被废,中宫之位空了出来。

刘志个人希望立采女田圣当皇后:

一来,田圣长得漂亮;

二来田圣出身微贱,没有根基,立她可以防止外戚专权。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但立田圣为皇后的议题立刻受到陈蕃的反对。

陈蕃的理由很伟光正:采女只比没品级的宫女高一格,怎么可以直接当皇后呢?

陈蕃推荐贵人窦妙。

窦妙出身于扶风窦氏,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后代,“勒石燕然”的冠军侯窦宪的同族。

陈蕃打的是什么算盘?

既然单个士族搞不定太监,那就再扶持一名新外戚,双管齐下,对宦官展开全面绞杀。

更重要的是,窦氏一族经过东汉初年的政治清洗(汉和帝反杀亲舅舅窦宪),已经基本脱离了外戚集团的传统发展轨道,窦妙的老爹窦武,现在是一名被士族同化了的官员。

一旦窦妙被立为皇后,将来刘志驾崩之时,窦武可以顺位加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为东汉朝廷第一人。

一个士族化了的外戚盟友,是陈蕃可遇而不可求的。

陈蕃之所以如此布局,是因为他熟读历史,东汉的皇帝,除了开头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和吊车尾的刘协,没有一个活过34岁,而刘志目前已经33岁了,士族的曙光就在前面了。

07

对于陈蕃的这一谋算,刘志没看出来,最终窦妙如愿以偿成为皇后。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士族的总攻开始。

首先,洛阳太学里的3万学生在名士郭泰、贾彪的组织下公开集会,先给朝廷中的“正人君子”们唱赞歌,列举了三个精神偶像:

“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暴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李元礼,是时任司隶校尉的李膺;

陈仲举,即是陈蕃;

王叔茂,则是曾经做过南阳太守的王畅,他们都是宦官的死对头。

然后,郭泰做为代表发言,声泪俱下的控诉这些年朝纲不振,宦官专权,皇帝被阉人蒙蔽......现场气氛逐渐到达高潮,大学生们义愤填膺,扫清宦党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别看这三万太学生无官无职,平时人畜无害,可一旦有人把这批人聚集在一起,便掌握了洛阳地区的舆论话语权。

《后汉书·党锢列传》载:

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08

太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士族亮出了刀子:

1、东海相黄浮,在下邳逮捕了徐璜的侄子徐宣,不经审理,直接斩首于闹市;

2、太原太守刘质,逮捕小黄门赵津,将其拷打致死;

3、南阳太守成瑨,逮捕当地的富商张汎,处斩其全族200余人;

尤其张汎案,他并没有什么谋反大罪,却落得满门朝斩的悲惨结局。

这让宦官集团不再抱有和解的幻想,赶紧上报给刘志。

不得不说,纵然徐宣、赵津、张汎的身后,或多或少有宦官的影子,但士族这么做,是公然践踏国家律法。

刘志出离愤怒:公开绕开国家司法程序,无法无天,你们把宦官搬开后,下一步是不是要掌控朕啊?

立即下令廷尉署连夜将成瑨、刘质解送上京,黄浮剃发为奴,永不录用。

09

对于这样的结果,士族也怒了。

你不让我们杀宦官党人,我就偏杀给你看。

司隶校尉李膺,抓了有宦官门路的河内人张成之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杀了。

面对臣下的极端挑衅,刘志彻底爆发: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Hello Kitty?

下诏给各郡、各封国,抓捕一切与李膺往来过密的人。

但刘志的诏书,在公文传递的第一步,就被陈蕃领衔的三公给退了!

陈蕃说:“现在陛下要抓的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在称赞李膺,这个事情,您最好三思而后行。”

翻译过来就是,皇帝说话已然不好使了。

刘志只能下令让禁军去抓了李膺,一番严厉拷问,李膺被迫供出了“同党”: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以及太学学生等二百多人。

到这时候,陈蕃之前苦心扶助窦武的作用就出来了。

窦武给刘志上了一封奏疏,为李膺伸冤,并提前交出自己的印绶。

意思很明了:如果您觉得我不对,也用不着来抓我了,我先把自己贬成平民。

老丈人出面背书,刘志也不好把李膺的罪定的太重,最后论定:将李膺一案中的相关人员,全部放归乡里,终身禁锢,不得为官。

10

刘志的谥号“桓”,本意为:克敬勤民、辟土兼国、克敌服远。

还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谥号。

但因为党锢之祸,刘志在历史当中还是被人描述成了大昏君一枚。

其实面对当时的情况,恐怕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第二种选择:

支持宦官弹压大臣,江山还有可能是自己的;

如果支持大臣弹压宦官,鬼知道会不会冒出个把权臣,把自己的摊子连根拔起?

0 阅读:41

一桐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