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北伐曹魏是蜀汉不得不高举的一面政治大旗,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诸葛亮也从来没有期望在短时间内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标,而是尽量扩大蜀汉的战略生存空间,以形成和曹魏的对峙之势,然后等待机会。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出斜谷,据箕谷,以为疑军,自己则亲率大军出陇西,攻祁山。
可见,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是:先拿下陇西,然后以陇西为跳板徐图关中,在拿下关中之后再复制刘邦当年的方案,东出争夺天下。
之所以选择陇西,是因为,陇西是曹魏统治的薄弱点,而蜀汉又在当地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源。
东汉时期,羌乱就是陇西地区的主基调,几乎贯穿东汉从兴到衰的全过程,严重与东汉的大体系分离,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凉州也始终是重灾区。虽然曹操以武力搞定了凉州,但要想真正解决凉州百年来积累的矛盾,剔除其动乱基因,还得以时间为杠杆慢慢消化。
再加上凉州境内胡人杂处,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就更像是一堆干柴,随时都可能被引燃。
就算曹操打这张牌时非常谨慎,但凉州在建安末年还是发生了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等发动的叛乱。
这是历史的常态。只要某一种模式成为历史惯性之后,外力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格局。就像秦始皇虽然以武力兼并了六国,但关东大地却始终在酝酿着反秦的火苗恢复七雄竞争的格局,就差一个机会点火。后来的五代十国也一样,仅凭个人之力是很难给那种军人主导政局的历史惯性按下暂停键的。
曹丕代汉后,叛乱依然是凉州的主基调,发生了张掖人张进胁迫郡守举兵共击曹丕任命的凉州刺史邹岐的事。就是在魏明帝曹睿即位之后,凉州的乱局依然在上演。
所以,基于凉州的特殊情况,刘备集团早就盯上了这块地方。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孙权曾经派遣诸葛瑾前往益州向刘备索取荆州的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刘备当时的回答是:“我正计划拿下凉州,等拿下凉州之后,我就将整个荆州给东吴。”
虽然刘备在和孙权打游击,但从他的回答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凉州早就在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中;刘备也深知自己同时跨有荆益的困难;相比荆州,刘备更适合经营凉州。
尤其是马超的加入更让刘备能够经营凉州成为现实。因为,马超家族在凉州有威望、有资源、有人脉,刘备完全可以将马超的个人优势转化到经营凉州的战略中。
马超为刘备带来了凉州资源 图源/剧照
就连周瑜当年在给孙权制定的战略规划中也有结盟凉州马超这一步骤,就是看中了凉州在灭曹战略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刘备还是周瑜,他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都是建立在北方势强曹操不可迅速被灭的前提下的。因此,只有高筑墙、广积粮,不断扩大生存空间,逐步蚕食曹魏的领地,才是最成熟的方案。
这是历史经验:群雄逐鹿的年代可以快进式推进统一战略,如刘邦、如李渊、如朱元璋;鼎足之势最合理的方案就是,不断蚕食,进而兼并。
一个慢不得,一个快不得。
既然汉末群雄逐鹿的剧情已经成为过去式,那么孙刘在和曹魏鼎足的大背景下就只能放慢节奏,执行蚕食战略。
这个时候,凉州的高屋建瓴之势就进入了孙刘的视野,双方都有将凉州发展为大本营的计划,只不过刘备是想自己拿,周瑜是想和马超结盟而已。
刘备在准备攻打汉中时,法正也曾对刘备提过建议:“攻克汉中之后,则可进一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虽然刘备此后将目光转向了东三郡,但也并没有忘记凉州,其在称帝之后拜马超为凉州牧的行为就已经透露出了想借助马超在凉州的影响力经营凉州的目的。
在经历了夷陵之败后,蜀汉同时跨有荆益的战略彻底破产,只能重新调整战略规划。从刘备驾崩前交代诸葛亮让其以北伐的举动扛起兴复汉室的大旗来看,刘备也一定在战术层面给了诸葛亮相关交代:
不要期望一口气鲸吞雍凉,而应先拿下凉州,完了再以凉州为跳板徐图关中。
在生命的最后,刘备已经不敢奢望灭魏,而是扛起北伐的大旗以保持蜀汉的政治正确,尽量延长蜀汉的生命周期,而凉州就是蜀汉以攻为守战略计划中的最重要一环。
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提出了“西和诸戎”的想法。
笔者坚信,永安托孤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军事层面都已经形成了共识。本质来说,诸葛亮只是刘备战略计划的执行人。
刘备在永安敲定了蜀汉之后的发展战略 图源/剧照
基于这点,诸葛亮肯定不会同意魏延奇袭长安的冒险做法。因为,长安根本就不是蜀汉北伐的第一目标,魏延的做法反而会影响全局。
所以,北伐之前,诸葛亮就已经展开了外交攻势拉拢凉州境内的胡人势力,于是就出现了蜀汉北伐诏书中所说“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的场面。
蜀汉和凉州接壤,其西北边境本来就有羌人生活,所以不管是地利还是文化层面,蜀汉都更容易打凉州这张牌。
现实很快就验证了蜀汉战略的正确,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顺利就搞定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关中响震,曹魏朝野危惧,不知计所出。
天水和南安二郡的太守能够弃郡逃亡,天水郡的主要官员投降蜀军,这就已经能够说明,曹魏对凉州的控制力之弱。
但由于曹魏庙堂的快速反应,魏明帝的御驾亲征,蜀汉最终还是以马谡失掉街亭为转折点输掉了战争。这是蜀汉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此后,蜀军再未能复制首战的辉煌。
复盘蜀汉首次北伐,看似是战略层面的失误,本质上还是实力的差距,蜀汉不具备快速拿下凉州并消化其地的能力。
因为,曹魏当时的战略重点在江淮,并未重点防御益州势力,蜀汉只是钻了曹魏战略盲区的空子,只要曹魏立即反应,洛阳、长安地区的军力都会快速向凉州集中,根本不给蜀汉在凉州建立新秩序的机会。
另外,诸葛亮虽然将凉州作为目标,但却未对战略进行进一步细分,没有非常清晰的作战计划,所以就导致,马谡失掉街亭之后全局崩溃的后果。
当然,粮食运输困难也是束缚蜀汉北伐的重要因素。
战后,失败的阴影马上就波及到蜀汉的政局,大家都怀疑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是否正确,进而进一步威胁到蜀汉的政治合法性。尤其是在曹魏以战胜之威发动舆论攻势的情况下,蜀汉的局势更加危险。
为了稳定内部,为了证明蜀汉的政治合法性,诸葛亮就只能继续高举北伐的大旗,持续对曹魏用兵,于是就有了之后的五次北伐。
但蜀汉此后北伐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图谋凉州: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取了武都、阴平二郡;建兴八年(230),派魏延、吴懿率偏师入羌中,败魏将郭淮;建兴九年(231),出兵陇西,射杀魏将张郃。
只有建兴六年(228)冬和建兴十二年(234)两次,诸葛亮没有用兵凉州,但最后一次用兵,蜀军的意图仍在陇西。
而且,诸葛亮还积极联系漠北的鲜卑势力,意图从西、北、南三面同时围攻曹魏:蜀汉从西边出击;孙权发难于南方;鲜卑骑兵从北方南下。
为了实现南北对峙的格局,蜀汉和东吴都在积极展开外交攻势,蜀汉争取草原势力,孙权则派遣使者联络辽东势力。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大举用兵陇西时,鲜卑的轲比能就曾率军至故北地石城,响应诸葛亮。
即使如此,诸葛亮还是没有在曹魏未消化凉州的空窗期内将其拿下,奋斗一生,最终梦断五丈原。
诸葛亮最终梦断五丈原 图源/剧照
后世总是非议诸葛亮用兵太过谨慎,实际上,当时蜀汉最成熟的做法就是经略凉州,因为,战争本质上拼的还是综合实力,蜀汉在仅有一州之地的现实面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灭魏的战略目标,就算加上东吴在淮南方向用兵与蜀汉打配合,依然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江南未实现真正的大开发之前,其地理、军事和经济短板已经注定只能与北方维持对峙的格局。
就是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姜维相继执政时,也是以蚕食凉州为战略重点。
与其说蜀汉在以攻为守,东吴其实也是以攻为守。
从这个角度来看,灭魏只是蜀吴双方的远景目标,而经略凉州才是蜀汉实实在在的近景目标,只有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远景目标才有实现的希望。
可就是阶段性目标,蜀汉直至诸葛亮陨落五丈原都没有实现。
诸葛亮去世之后,在缺乏优秀掌舵者的情况下,蜀汉的命运就已经进入倒计时。
总之,诸葛亮的北伐只是稍微延长了蜀汉的政治生命而已,从刘备进入蜀地的那一刻起,其命运就已经注定。
个人的努力是永远也敌不过大势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攻打凉州是蜀汉最大的战略失误,即使打下来也无险可守,曹魏不会给你时间收降各少数民族、训练骑兵,将会重复马超之败,唯一可行的办法学刘邦韩信之法占领关中据险函谷关东堵曹魏援军西歼残敌同时也收复凉州训练骑兵。
没吊用,只要在长安驻有重兵,再放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统帅,就可以无忧
拿下汉中后应该集中人力物力经营荆南,益州到荆州顺江而下,千里江陵一日还,比起蜀道难顺畅的多,刘备在荆州也有人望,虽然比凉州难打,起码打的着,凉州司马懿坚决不打一个死守,愁的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给司马寄女装。[笑着哭]
刘备生前的安排就是守住汉中,东进打孙权,北伐个毛线,刘备又不是没有去过汉中,不知道秦岭运粮难么,刘备让中央军在永安,李严还是对吴作战总指挥不就是想让李严东进么,只是刘备没想到诸葛亮会用霸府的手段拿到兵权,刘备九泉之下一定会质问诸葛亮,这天下是姓刘还是归诸葛,比曹操还曹操,个人觉得流传的隆中对肯定晚于历史时间,要么是诸葛亮造假以成其军功,要么是陈寿后期执笔美化诸葛亮,不然很难解释诸葛亮的封侯问题,诸葛南征之前军功几乎是0,连荀彧封侯都非常晚还是曹操强行说自己军功荀彧的一份,刘备死后诸葛就封侯了哪来的军功,还有出师表上学读是满满的忠义,现在读满满的都是胁迫,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刘禅读的时候一定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吃瓜]
益州就是大后方,荆州才是前线。
蜀汉和秦国学习行不行,往南发展[得瑟]
拿下凉州 蜀汉更无力西出 这个鸟不拉💩的地方 胡杂屡乱 蜀汉既要镇压 又要防范曹魏反扑
不是很懂,不过我看《蜀臣》凉州之战写的非常不错啊,有理有据[呲牙笑]
对曹魏采取守势,全力以赴夺回荆州,再拿东吴。曹魏和东吴,东吴实力弱一些,而且还背刺过关羽,为什么非要打曹魏?[呲牙笑]
西凉人会服你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