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张凤侠和李文秀都是外地人。
她们像是石子,打破阿勒泰的平静。
张凤侠和李文秀和小卖部,不仅仅让阿勒泰多了两个外地人,还多了外来的东西,更带来了外来文化。
她们这些外来人、外来物、外来文化,无不冲击着阿勒泰的当地人和当地文化。
有了她们的催化,阿勒泰的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一些现代文明进入他们的生活。
被时代淘汰的“木拉提”张凤侠的小卖部原本是开在富蕴县城的,近两年才来的彩虹布拉克。
在彩虹布拉克,她是个外地人,她的小卖部,更是给彩虹布拉克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
这天当地牧民木拉提在张凤侠的小卖部喝酒,她老婆托肯来劝说他回家,可木拉提一点不在乎她说什么,于是托肯提出离婚。
可木拉提很不解,质问她:
“你为什么要跟我离婚,我又没打你骂你。”
“我要跟你离婚,把孩子带走。”
“你为什么把孩子带走,我又没打骂他们。”
在木拉提的世界里,只要他不打骂自己的老婆孩子,就没有错,就没必要到离婚的程度。
所以他觉得托肯提离婚是件很离谱的事情。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就只有不打骂老婆和孩子吗。
相信大家都清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远不仅于此。
木拉提的想法,就是阿勒泰当地牧民的想法。
而“父亲”“丈夫”在当地牧民家庭中的缺失,也体现在每时每刻。
托肯曾抱怨说:
“男人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女人要洗衣服、做饭,还要看孩子,想出去一趟都没时间。”
苏力坦自己信誓旦旦的说能够把孙子孙女照顾好。
可苏力坦早上睡醒后就成了甩手掌柜,让八岁的孙子做早饭,而孙子又使唤五岁的妹妹做早饭,导致五岁的小女孩被热水把脸烫伤。
五岁的女孩就要早起,给哥哥和爷爷做饭。
阿勒泰女人一生的悲惨遭遇也不仅于此。
通过托肯,我们可以看到阿勒泰女人一辈子中更多的卑微。
托肯是阿勒泰众多女性的缩影那天木拉提醉酒后坚持自己骑马回家,生气的托肯赌气说:
“你冻死在外边吧,没你我也能过。”
结果一语成谶。
木拉提真的冻死在公路旁。
木拉提死后一周年,托肯终于敢把改嫁的想法说出口。
可第一个反对的不是她公公和父亲,而是托肯的母亲和姐姐们。
更离谱的是她们反对的原因:
“我们家从来没有出过改嫁这种事,你这样让我们很没面子。”
“太丢人了,这比家里出了一个乞丐还丢人啊。”
在她们眼里,丈夫死了,遗孀改嫁是丢人的事情,所以她们不希望托肯这样做。
按照阿勒泰的传统,托肯应该嫁给木拉提的弟弟巴太,继续留在他们家。
如果郎有情妾有意也没有什么,可多少过去的人,即便是不愿意,也被逼着接受了。
没有人生下来就注定应该成为谁的附属品。
女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阿勒泰的女人是没有自我的,没出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照顾父亲和哥哥,出嫁后照顾丈夫一大家子。
托肯总是抱怨说:
“我跟你哥说过很多次了,要去小卖部给我买个搓衣板,直到死也没给我带回来。”
阿勒泰的女人连买一块搓衣板的钱都没有。
一块搓衣板,看似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却表现出阿勒泰女人地位的卑微,权利的丧失。
一块搓衣板也就几块钱。
可木拉提宁愿花两千多块钱去喝酒,也不舍得花几块钱给自己的老婆买搓衣板。
木拉提活着没有承担丈夫、父亲的责任,死了还绑住了托肯的手脚,让她被迫留在她不想待的地方。
这就是阿勒泰女人的生活现状,阿勒泰的传统。
而张凤侠和李文秀的出现,推动了阿勒泰的转变。
李文秀反驳苏力坦李文秀决定和张凤侠一起去夏牧场不再回县城时,张凤侠曾提醒她:
“他们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你不可以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如果你想留在这 里,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是城里来的。”
可李文秀还是没有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
苏力坦他们转场时,经过托肯喜欢的朝戈家。
朝戈家也借此机会,跟苏力坦提出让托肯改嫁到他们家的事情,并且表示可以让托肯带着两个孩子过来,等孩子长大可以再给他送回去。
可苏力坦却坚持不让托肯带孩子走,说:
“我们的传统不是这样的。”
说完就要走,不愿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一旁的张凤侠和李文秀是外人,本不应该插手苏力坦他们的家务事。
但李文秀却忘记母亲之前的提醒,反驳苏力坦:
“可传统,不是一直都是那样的,你非要固守传统,非要走仙女湾小道,还非要做猎人,但是一百年前,没有仙女湾小道,两百年前也没有猎枪,所有的传统还有文明,都是世界变革中,人类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一直变化才是不变的,现在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变化,适应新的时代,调整生活才是正经嘛,固守旧的传统不见得都是对的。”
虽然苏力坦表面上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还赶张凤侠和李文秀她们走。
但李文秀的话对苏力坦并不是没有作用的。
从苏力坦对李文秀的态度转变就可以看出来。
这件事以后,苏力坦并不喜欢李文秀,并且不愿意让儿子巴太跟李文秀交往。
可随着苏力坦导致孙女烫伤,自己和巴太闹僵等事情发生。
苏力坦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苏力坦终于想明白,决定让儿媳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改嫁,同意巴太回马场,也同意巴太和李文秀交往。
苏力坦虽然是个固执的人,但是一个通情达理、愿意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高晓亮是别有用心的外来人高晓亮和张凤侠是本质完全不同的人。
张凤侠来到彩虹布拉克是因为重情。
是为了回到与丈夫相遇的地方,然后在这个他认为美的地方,给他找一个最美的地方安葬。
她对彩虹布拉克是有感情的。
但高晓亮不一样。
高晓亮来到这儿就是为了钱,为了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张凤侠把自己与高晓亮的相遇看做是亡夫的“安排”。
所以她对高晓亮有着特殊情感。
但高晓亮选择她,就像是选择彩虹布拉克一样。
张凤侠是做小买卖的,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卖部,但实际根本不普通。
江布尔平时做的手工活,是张凤侠帮她往外卖的;
木拉提欠了她两千多的酒钱,她从来不急着要;
高晓亮去县城卖木耳的时候,便宜价都没有人愿意收,但当他说是张凤侠的货时,他高价都有人愿意收。
可惜高晓亮脑子里除了一夜暴富没有别的,根本看不出张凤侠的厉害之处。
张凤侠她们之所以能够被阿勒泰的当地人接受,也是因为她们的善良和真诚。
而别有用心的高晓亮,只要留在阿勒泰,就会被怀疑做过伤害阿勒泰的事,更不会被当地人接受。
最后苏力坦在告诉巴太自己的决定时说:
“我心里难受啊,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鹰不能养了,猎不能打了,枪也要没收了,大家转场,也不再走仙女湾小道了,都开着车走公路,你也不想放牧,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我想不通,起码还让我过游牧的生活吧,我就卖掉一半的马和羊,我就能放过来了,我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好了。”
看到苏力坦说出这段话,不免有些难过。
苏力坦是阿勒泰最后的游牧民族。
大家的后代像他的后代一样,不是去了县城,就是选择了别的职业。
已经没有几个愿意留在草原上放牧的人。
木拉提的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失,更是代表着落后思想的消失。
拒绝顺应时代变化,注定被时代抛弃。
苏力坦同意托肯带着孩子改嫁,放巴太去马场,放弃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游牧习俗,这都是顺应时代的表现,所以他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