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谋略家为什么更喜欢后发制人?能参透这4点的人,都不简单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5-07 13:06:56

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对于高明的谋略家来说,“后发制人”却是其最为喜欢的博弈策略。历史上有很多高明的谋略家,都是通过“后发制人”的策略,才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后发制人”的策略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会有很多谋略家更青睐“后发制人”呢?笔者研读兵法谋略多年,也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一、多方博弈是常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的情况总是非常复杂,存在着多方博弈的可能性。无论是商业竞争、职场斗争还是人际关系,都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方,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直接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先出招的一方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丧失道德的“制高点”,被其他各方联合起来针对,反而结局不妙。

高明的谋略家明白,预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出现至关重要。通过后发制人,他们可以观察各方的行动,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弱点,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同时,后发制人也可以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实力,减少被对手(尤其是多个对手)针对的风险。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雍正就是先“韬光养晦”暂避锋芒,再等待时间成熟,出其不意地出来“摘桃子”的。

二、先出招者,也会先暴露弱点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先出招者在出招的同时,虽然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会先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陷。这是因为,在出招的过程中,先出招者需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意图,从而让对手有机会了解自己的虚实,从而拟定更有针对性地竞争策略。

高明的谋略家不会去争“先出招”,而是会争“先发现对手的弱点”。他们会耐心等待对手出招,然后通过分析对手招式的特点和路数,找出其破绽和不足之处,从而给予致命的一击。这种后发制人的策略可以让谋略家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不浪费过多的精力和资源。在山海关之战中,多尔衮就就是先观察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激战,待到李自成露出“破绽”时,才发起猛然一击,彻底击溃对手。

三、示弱可以骄敌

在大多数眼中,后发制人,有一定示弱的表现。这种示弱可以让对手产生轻敌的心理,从而使其精神上“麻痹大意“,甚至出现“骄兵必败”的结果。高明的谋略家懂得如何利用示弱来迷惑对手,让对手放松警惕,让对手盲目自大,从而“漏洞百出”,为自己“一战而胜”创造更多的机会。

例如,在三国后期,司马懿面对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打压,就选择了“后发制人”的策略。他先伪装成“奄奄一息”的样子示弱于人,让曹爽兄弟麻痹大意,最终在对方出城狩猎之时一举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魏国政权。

四、见招拆招,驾驭局势

后发制人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见招拆招,更好地拿捏对对手的反击力度,从而驾驭局势的走向。当对手出招时,高明的谋略家可以根据对手的招式,投入的资源,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反击力度”,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高明的谋略家不会因为要摧毁一个次要的对手,而将自己的后背暴露给主要对手。

这种见招拆招的能力需要谋略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对手的招式,找出其意图和破绽,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而言之,后发制人是一种高明的谋略策略,它可以让谋略家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而不会使得局势失控,或丧失道义优势。通过后发制人,谋略家可以更好地观察局势,了解对手的虚实,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当然,具体情况必须还需具体分析。有时候该“先发制人”的时候,还是要“先发制人”,不能拖拖拉拉,坐失良机!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 信 公 众 号 “谋略与兵法”,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1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