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元”是中医的重难点问题,也是中医治疗“热证”的方法之一,基本思路是:用辛热之药掺入寒凉药物里,治热病之症,防止伤正,又能尽快祛病。
最早提出引火归元构想的是张仲景,最早付诸实践并记载的是唐代《千金翼方》,但当时没有“引火归元”这个名称。
明代《景岳全书》总结了治热病的六大方法:微热则凉和、大热则寒制、郁热于经络则疏之、结热在脏腑则冲之、阴虚之热则壮水平之、无根之热则益火培之。其中,阴虚之热、无根之热被后世认为是引火归元提法的“始祖”。
清代《医学心悟》再次归纳治热火四大办法:达、滋、湿、引。“引”就是引火归元,导龙入海。
那么,引火归元有两个重要问题,“火”是什么火?“元”是什么元?
所引之火,有三把:阴虚而生内热之火,阴邪内盛的无根之火,阳虚上浮所生之火。每把火有不同的治疗办法,分别对应:气海元气亏虚、下焦真阴虚损、气海元阳大虚三个问题。
所归之元,有三路:很多人认为“元”是元气,与肾结合起来理解,但不够全面。“元”还有“办法”的含义,就是指“三个路径”,分别是内服内治、外涂外敷、噙含相配。
内服就是喝汤剂药丸,阳虚要滋阴、阴盛要温热、阴虚要引阳入阴。
外敷多见于阴盛或阳虚,以药材捣烂敷在涌泉穴多见。
噙含多见于口疮、喉痹等问题,属于特殊治法。
那么,引火归元的药物有哪些?应该是辛热之药,很多人立即想起“一号选手”——肉桂。
肉桂以树皮入药,味辛、温,主百病,入心肝脾肾四经,补火助阳、温里散寒、活血通脉、除瘀逐痛,对气血不足、久病体虚等,有奇效。
肉桂是大热辛温之品,用于给寒凉之症“掺沙子”,退热病非常合适,而且能温营血,入血分,对引火归元的确有效果。
但是,“火”有三把,肉桂是不是“三把火”都能应对?并不是。它对应的是下焦真阴虚损之症,见面红耳赤、上热下寒、闭经痛经等问题,本质是下焦虚寒已久,迫使命门真火上蹿,引起上焦生热。
即使肉桂是引火入下焦的“一号药材”,但实际上,肉桂的量很难把握,每个人不一样,稍多一点就会咽火上冲,症状更重,这是促火上炎了,典型的“病没治好,又出现新问题”。
其实,下焦真阴虚损,引火归元的目的是两个:一是先除下焦阴寒,二是导引“出逃”到上焦的真阳归来,两者缺一不可。
肉桂的作用,是引真阳到下焦,但下焦的阴寒还在,没有除去,所以真阳刚回来,又被阴寒逼走了,再次冲回上焦,引起上焦生热,加上肉桂也是辛热之物,热上加热,就火热上炎了。
怎么解决?用葱白代替肉桂。
葱白,就是生葱的根茎白色部分,除去根须,其味辛、性温,入肺胃二经,很多中医用来发汗解表,在感冒初起之时使用有奇效,但它还可通阳补气逐寒,对阴邪内热、格阳于外的病症效果明显。
相比于肉桂,葱白能除下焦之阴寒,且能引真阳回来,在应对下焦真阴虚损上是“一号选手”,而且药材易得,比肉桂更胜一筹。
葱白怎么用?配通脉四逆汤即可,起码能把引火归元当中的“一把火”先灭掉。
引火归元有三类、三个主要证型,这里先说其中一个的解决办法,共同学习。中医是一篇大文章,用心去研究,总有新的收获。
肉桂,引火归元第一药是没错,但你忽略了和熟附子是一对药对,一阴一阳,熟附子属阴入血分,肉桂属阳入气分。你中医药没学好啊,什么肉桂入血分,你完全弄反了,并且你完全没有提及熟附子,肉桂和熟附子的作用,又岂是葱白能替代的?请严谨一点,发文前请核对好再发,免闹笑话,并且这是体虚之人内服的,服错了可大可小。
肉桂走大肠,走肝,走外。肝与大肠相别通。如果肝血虚造成的虚热,痰多,火不归元,用肉桂火上浇油。这就是用药经验。多数病都是下焦虚造成的。人老了也是下焦虚造成。上焦用的太多。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在用上焦。其实与其吃药不如站桩引火下行!
自相矛盾的地方有好几处。阳虚滋阴?肉桂不能去除寒湿?肉桂是用于退热病而不是寒凉病?此作者中医还没有半桶水就出来逼逼了。
引火归元。。。艾灸足三里,涌泉[得瑟]
肉桂,附片,最热药,上次一医生开了几包带肉桂药,吃得我在心口胸骨经痛了4个多月,用错了很麻烦,会出大问题,
阳虚要滋阴?
不是这样理解的
用巴戟天比肉桂要好。
古月说,连肉桂都不敢用,你还是个中医不?
薤白
肉桂加黄连,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大家看图2下面那段内容,“阳虚要滋阴”?这是那个外星生物的治法?
菩提心!!!
[得瑟][得瑟]误人子弟啊,明显大部分都是属于心肾不交,交泰丸就比你这个好用!
葱白生用,还是熟用?[微笑]
有分歧
应该是想表达少个引子[呲牙笑] 童子尿
还忙历害的,就是不好懂!
引火归元导赤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