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芽笼士乃文化遗产馆(GeylangSeraiHeritageGallery)

关中拍客 2024-05-29 09:11:17

芽笼士乃(Geylang Serai)位于新加坡市区东部,曾经是新加坡的商贸中心,也是马来人的聚集地之一。2018年,在这里新开业的芽笼士乃大厦一楼,芽笼士乃文化遗产馆对外开放,通过大量历史档案和实物资料,展示这里居民的集体经历、回忆和贡献——

2024年4月10日下午,正值开斋节之际,冒着蒙蒙的细雨,我来到芽笼士乃。这里的节日活动已经结束,到处都在收拾摊位,周围显得非常脏乱。穿过充满马来西亚风情的巴刹(传统市场),我走进空荡荡的芽笼士乃大厦,在一楼东端入口处看到这座免费开放的芽笼士乃文化遗产馆。

1819年,英国在新加坡建立自由贸易港口后,便开始有计划地开发新加坡镇以外的土地。1830年至20世纪初期,当地农夫在东部地区开辟许多种植园,尝试种植棉花、咖啡、椰干、甘蔗、豆蔻、甘密、胡椒等各种经济作物。

1860年至1880年之间,这里广泛种植柠檬草和香茅,因而得名“芽笼士乃”。在马来语中,芽笼指坊场或工厂,士乃指柠檬草。1890年以后,这里的种植园逐渐消失,却保留下来传统的名称。

20世纪初期以来,芽笼士乃成为许多新加坡人的家园,存在着生活条件简陋和水电等基础设施供应不稳定等诸多问题。1962年,推出重建计划后,这里改头换面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市郊住宅区,修建起标志性的大牌1至3号组屋、最初的新巴刹和芽笼士乃职业专科学校等。

1970年至1980年,芽笼士乃展开第二阶段重建计划,进一步将这里提升为现代化卫星城镇。进入21世纪,芽笼士乃居住环境持续改进和完善,把更好的文化艺术和社区服务带给居民。

对于几代新加坡人而言,芽笼士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个人意义。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这里持续发展变化,逐渐失去过去的面貌。但是,很多生活于此的人们对芽笼士乃始终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让芽笼士乃成为历史与回忆的交汇点。

如今,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实物,芽笼士乃带给人们的许多美好体验和回忆被保存起来,包括照片、小说、诗歌、音乐、口述历史和各种物品等。同时,曾经日常生活和社区活动的场景,也构成芽笼士乃新旧居民的文化遗产。

昔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起准备婚礼、一起在马来村观看一场文艺演出、一起在熙熙攘攘的开斋节市场寻觅节日美食,结下的情谊往往伴随一生,持续塑造现在的社区风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