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哲学:舍形则无性、引蔽习染

文字有思想 2024-10-15 05:02:24

舍形则无性 清颜元用语。语出《存人编》卷一。意为脱离人之形体的“天命之性”是根本不存在的。肯定理与气、性与形是统一的,指出:“理气俱是天道,性形俱是天命。”(《存学编》卷一)认为,人是理与气相和而成:“天之生万物与人也,一理赋之性,一气凝之形。”(《四书正误》卷四)“性”是“理”所赋;“形”乃“气”所凝。理、气既然融为一片,性、形自然也不得分离。“形,性之形也;性,形之性也,舍形则无性矣,舍性亦无形矣。失性者,据形求之;尽性者,于形尽之。”(《存人编》卷一)认为:“盖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两性字只是一般,非有两等性也。”(《存性编》卷一)他释“性”字说:“夫‘性’字从‘生心’,正指人生以后而言。”(同上)“有生方有性。”(《存人编》卷一)“形性不二,孔门一片工夫。”(《四书正误》卷三)气质形体与人性是统一不可分的,只有气质之性,才是实实在在的人性,“气质正吾性之附丽处,正吾性作用处,正性功著手处”(《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王次亭第十二》)。这一观点后来为戴震所继承,并提出“舍气类,更无性之名”(《孟子字义疏证》),以血气心知为性。

引蔽习染 清颜元用语。语出《存性编》。指恶源于后天,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说,认为食色之欲是人性的合理要求,又吸取了荀子的“注错习俗”的合理思想,提出“祸始于引蔽,成于习染”。“所谓恶者,乃由‘引蔽习染’四字为之祟也。”肯定恶系“后起”,非先天而生,“气质清浊厚薄,乃有不同,总归一善。至于恶,则后起之引蔽习染也。”(《年谱》上)“引蔽”,即“有外物引之,(人)遂为所蔽”。“惟因有邪色引动,障蔽其明,然后有淫视而恶始名焉。”气禀有所“偏”的人易于为恶,但倘若为恶,终归是“必有外物引之”。“习染”,是指人被不良事物引蔽之后,“久之相习而成”。认为,恶人的“贪溺罔昧”,“很(狠)毒残暴”都是后天之误。人之为恶,引蔽为其始(始误),习染成其终(终误)。“恶乃成于习”,“习渐久而染渐深”。肯定人之善性乃先天所赋,恶行则完全是后天所生,人的一切不良的意识和行为都是来自后天的“引蔽习染”,故“为学之要,在变化其习染”。主张人欲虽非恶,但需控制才不致因邪恶的引蔽产生恶果。

0 阅读:0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