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孩子学不进去怎么办?别指望用嘴巴和脑子能解决问题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2024-06-01 22:34:47

如果孩子学不进去怎么办?很多家长想通过什么话术劝导孩子学习,想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学习。我可以直接告诉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这种办法没有任何用处,取得的效果是零。

如果一个学生学不进去怎么办?很多学生清醒的堕落,想解决这个窘境。这些学生试图用什么学习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直接告诉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这个办法没有任何用处,取得的效果还是零。

作为一个不年轻的大学老师,我告诉大家孩子学不进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直接体会学不进去以后到底是什么感觉。

具体而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让这些孩子去工地干几天苦力就好了。如果这种办法还没有效果,那么别的办法就没有必要尝试了。当然,这种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种办法其实有一定的副作用。

让孩子去工地体验干苦力,对学生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经历。在这种体验中,孩子将不再是温室中的花朵,而是直接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们可能会亲手搬运沉重的材料,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劳作,甚至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这样的体验,将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体力劳动的艰辛和付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亲身体验到汗水的流淌、肌肉的酸痛以及心灵的疲惫。他们会意识到,相比于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体力劳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这种现实感受的深化,不仅让孩子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还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前学不进去会去做苦力,苦力到底是什么感觉孩子并不知道。他们对于苦力就是一个概念,不知道到底什么感觉。但是真的做几天,他们就会有对比。这种对比他们非常具体,具体到选择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让孩子去工地体验干苦力,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这样的体验将让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和学习的价值,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什么梦想?什么目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做苦力。

当孩子亲身体验到体力劳动的艰辛后,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希望避免将来从事类似的工作。这种愿望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便在未来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和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但是这种办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我认为最严重的副作用有两点。

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即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从事体力劳动。这种观念可能会让孩子忽视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即为了个人成长、兴趣和社会贡献而学习。此外,这种观念还可能导致孩子对体力劳动产生歧视和偏见,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其实很多看不起底层人民的人,就是底层人民出来苦读的人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副作用是有些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这种激励方式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可能会觉得被父母强迫或威胁去工地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种逆反心理可能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疏远。

0 阅读:18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简介:真相、道德、科学在流量面前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