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婆婆不帮忙带孩子这事儿,我释怀了

花蕾写故事 2024-03-22 12:58:16

01

教育博主三川玲写了一篇文章,她妈妈一个人回到老家县城去养老,她决定每个月抽一周的时间,回家陪她妈妈。

她从个人时间、经济成本以及心态转变方面,都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和计划,如旅游攻略一般详细,引人深思。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老年生活怎么安排,如何给他们养老,是我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因此,极易产生共鸣和共情。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带着我家两个孩子,回老家住一段时间。

前些年,寒暑假都是我独自带两个孩子,坐火车卧铺或是高铁回去。到站了,租车回家。最近两三年的寒假,都是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回去。

孩子大了,在老家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可不像老二小的时候,老大学校前一天放假,第二天我们就坐车回老家。返回的时间,则定在了老大开学前的三五天,态度可积极了。

那个时候那么积极地回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婆婆没帮忙带老二,我心里堵着一口气,存着报复的心思。

婆婆不愿意帮忙带孩子,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她的两个孩子,就是她一手带大的。我的孩子,理应由我来带。

她已经帮忙带过老大,算是尽到做婆婆的情分了。这句话不是她亲口说的,是我从她的话语间理解到的。

即使再不服气,婆婆不愿意来广州帮忙带孩子,我也拿她没办法。

02

吵架不是我擅长的事儿,既做不来,又恰好长了一张笨嘴,不会跟人吵。只能自己生闷气,然后慢慢把这个坏情绪消解掉。

当时的想法也简单,婆婆不帮忙带孩子,我不能去上班。我要是堵一口气不回去,也不搭理她,以后他们老了,有什么事情还不是要找我。

到了那个时候,我是搭理还是不搭理呢?

既然这个责任逃不掉,那么,在她愿意做的范围内,在我有需要的地方,适当地拿一些好处,也不为过吧?

想通了这一点,回老家便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儿。

在我所生活的广州,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每个工作日要接送老大上学,放学,还要带老二,干家务活,休息时间有限。

在老家呆着,我不用做家务,只负责把孩子带好就行。自然,婆婆也不会主动帮忙带孩子,除非是我有什么事情,她才肯搭把手。

两个一对比,自然是在老家呆着轻松了。因此,我对回老家这事儿,乐此不疲。

经常有人问我,你一个人,带两个小孩子坐车(火车或是高铁),好难呐,累不累呀?

我觉得还好啊,没什么不适应的。

因为我知道,我会到达一个相对轻松的地方。对那个地方,我充满期待,可以松口气儿,不用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03

孩子一年一年地在长大,尤其是最近几年,回老家于我而言,变成了一个应付式的任务,期待感减少了许多。

我在想,2024年的暑假,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回去呢?或者说回去呆的时间,能不能短一些,再短一些?

不回去的话,公公婆婆肯定会打电话问,你们为什么不回来?我们想孩子了,想看看她们俩。

我公公婆婆生活在农村,快70岁了,不用微信,不会打视频电话,平时我们都是电话联系。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心生愧疚,公公婆婆这么简单的小愿望,我都不满足他们吗?

我家老二今年10岁,跟随她年龄一起变化的,还有我的想法和观念,以及眼界。

曾经耿耿于怀的,婆婆不帮忙带孩子的事儿,也渐渐释怀。

老大出生后,我休完产假,婆婆跟着我一起到广州,帮忙带孩子。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她在广州呆了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

在农村呆惯了的她,非常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老是念叨着想回老家。

04

主要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不通。

婆婆的大半辈子,连我们当地的市都没出过,更别谈出省了。习惯了说方言,换一个语境,转换过程的难度不小,还要学说普通话。

第二,自由度减少。

在城市生活的人,进了家门,就把门关上了,跟自己邻居熟悉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小。住个一两年,不知道邻居是谁,都属于一种正常现象。

不像在农村,吃个饭,端上碗都可以去串门,聚在一起聊天。

第三,菜的味道难以适应。

我婆婆属于味觉比较灵敏的那一类人,味道不同,进到嘴里,马上可以分辨出来。

她说,广州菜市场卖的菜,寡淡无味,缺少了自己家种的菜的那种清甜的口感,不好吃。

不论是肉类,还是蔬菜,口感与老家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她吃不惯。

另一个,前些年她出过一次车祸,留下了后遗症,坐不了电梯。一坐电梯就头晕,难受。

所以,让她到城里来生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婆婆不来,我公公自然也不会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村好得很,不去城里,在那儿住不惯。

他还说,我们赚钱不容易,他们老两口生活能自理的时候,坚决不麻烦我们。

到了不能动的时候,再说呗。

05

我公公婆婆是非常有界限感的人,除了催生外,他们基本不干涉我们小家的生活。

强行让他们到城里来生活,就像是用绳子困住了他们的手脚。

不仅仅是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自在,更有在陌生环境里的无所适从,还有在儿子家的畏手畏脚。

这种感觉,其实挺折磨人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父母的老年生活,在他们可以自理的前提条件下,以尊重他们的意愿为原则。这样的话,他们会生活得更舒心、自在。

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寒暑假的时候,带孩子们回去陪陪他们。不再把这当成一种负担,而是让公公婆婆、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

隔代亲,人老了,最期盼的就是儿孙绕膝,承欢膝下。做不到天天都是这样的场景,但每隔半年回去一次,小住一段时日,是可以做到的。

平时老两口在家,进进出出的就他们俩,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孩子的嬉闹,总感觉少了些人气。

回家也不用我做什么,陪他们聊聊天,听他们唠唠嗑,他们就很满足了。

06

我婆婆做得一手好菜,深得我心。每次回老家,我最喜欢的,就是吃我婆婆做的菜。我自己做菜的水平不咋地,但我会吃呀。

吃了我婆婆做的菜,我妈做的菜,顿时就不香了,也不想吃了,哈哈。

这话要是被我妈听到了,铁定生气,我都能想象到她要说的话,以及说这话时的语气和样子。

我就这水平,不也把你们养大了吗?你们从小吃到大,是肉没人家长得多,还是个子没人家长得高?

我竟无言以对,因为我妈说的是事实,哈哈。

就寒暑假回老家这事儿而言,我现在看到的,是它积极的一面,好处多多。

回老家不仅可以吃到婆婆做的菜,且不用我做饭,也不用考虑今天要吃什么。一想到这个,我浑身轻松,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因为这是我最头疼的问题。

农村空气新鲜,孩子们可以去观察植物的生长,体验季节交替后的不同景致和变化。

不像在广东生活,一年四季,除了温度的变化,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去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树,四季都是绿的。花,每天都有开的。

想到这里,我心里竟又燃起了回老家的期待,妥妥的利大于弊呀。

剩下的,就是行动喽!

0 阅读:20

花蕾写故事

简介:在故事的世界里,看人情冷暖,看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