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罗荣桓为何放弃打下的地盘,率山东6万八路军“大搬家”

才灿看历史 2023-07-23 18:00:03

1945年9月到12月这段时间里,驻扎在山东军区的八路军部队发生了十分有意思的一幕。

下到每一个士兵,上到团级、旅级、师级,乃至军区指挥部,都开始了“大搬家”。

这次“搬家”显然是临时决定、而且时间上十分急迫的。

因为这支6万多人的大部队,行动上并不是多么统一。有的沿着铁路干线急行军,有的则是乘坐小帆船,在没有导航设备、没有通讯联络设施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横跨渤海湾。

而作为当时山东军区负责人的罗荣桓,因为身患恶疾的缘故,本来不能长途跋涉,但此时也只能咬牙坚持、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赶路。

要知道,山东军区的建立对于我党、和长期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115师来说,实在是不容易。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苏北以及鲁南地区被国民政府划归为第五战区,由蒋介石直接兼任该战区的司令长官。

虽然明面上,山东这块地盘是蒋介石说了算,但实际上在这里作威作福的还是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韩复渠。

1937年10月初,日军第十师团便开始大举进攻山东,韩复渠见日军来势汹汹,又因他亲临前线指挥了几场战斗、但都大败而归,导致这位“三不知”大帅(不知手上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家中有几房姨太太)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再加上他本人与蒋介石矛盾很深,所以1938年1月4日,韩复渠竟然不战而逃,导致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日军沿着胶济铁路便占领了整个山东。

既然国民党部队靠不住,那山东境内的抗日任务就被八路军承担了下来。

1938年1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徂徕山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地区抗日第一枪。

在随后的近8年时间里,山东地区的中共队伍先是成立了山东纵队,下辖10个支队、三个团,共2万4千多人,另外还有1万多人的民兵等农民武装。

1939年8月,徐向前奉中共中央之命赶赴山东,将山东纵队、在山东与苏北地区活动的八路军第115师、以及当地的地方武装合编为八路军第一纵队。

直到1943年3月,在原有军事框架的基础上,经过罗荣桓的主持,全新的山东军区正式成立、并且保留了八路军115师的番号。

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临近尾声的时候,山东军区已经成为下辖5个二级军区(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军区)、22个军分区、总兵力27万余人的大军区。

可能有人会说,山东军区之下还有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这两个二级军区。

确实,在1942年初的时候,确实成立过清河、冀鲁边这两个军区,不过1944年初的时候,他们合二为一,组成了渤海军区。

回顾过去这8年来的抗战和军区建设,可以说是步步血泪,可为什么转眼间到了1945年底的这段时间,山东军区的这支主力部队却突然要放弃早已建设好的一切呢?

他们要前往何方?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离开山东、就意味着要从头再来,身为总负责人的罗荣桓,真的舍得放弃眼前的成果吗?

1

1945年初的时候,不论是我党方面的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还是身在战时陪都重庆的蒋介石,都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日本败局已定。

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难,因为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轴心国有三家:德国、日本、意大利。

先抛开日本不谈。

说说意大利,1943年7月25日,因为在北非以及苏德战场上连续失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免去了墨索里尼的所有职务,并且将他囚禁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最终意大利政府在9月8日宣布投降。

而德国方面呢?1945年4月27日,德国首都柏林被苏军彻底包围,第二天午夜,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的希特勒饮弹自杀。

轴心国的“铁三角”转瞬之间断了两条大腿,而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自然独木难支。

更何况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而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也承诺,休整两个月后便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所以,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蒋介石,都意识到日本必定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日本竟然败得那么快!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共七大刚刚结束,全国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主官,比如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新四军军长陈毅、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肖劲光等等。

所以,当毛主席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命令各位军事主官们,赶快回到各自的管辖地区,做好接下来的日伪军受降工作。

蒋介石自然不愿意八路军和新四军参与到这次受降工作中来,毕竟他要想办法压缩中共军队的力量,好在不久之后将其一口吃掉。

奈何老蒋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此时他看上去占尽了优势:美国新总统杜鲁门上台之后,像前任罗斯福那样全力支持国民党政府。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在接纳了其中几条屈辱的条款之后,也得到了苏联名义上的支持。

但是,蒋介石最感到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兵力部署问题。

老蒋的嫡系部队中央军共有11个军,除了第1军、第18军、第30军、第40军、第43军之外,其余6个军要么在大西南地区,要么驻扎在中缅边境,想要快速地派往中原以及东北地区受降,根本不可能。

而对于手下的晋绥军、桂军、奉军,老蒋又不敢信任。

所以,为了阻挠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扩大地盘,同时也为调集中央军争取时间,他向延安方面发出邀请函,希望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二级上将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2

重庆这场谈判,必然少不了唇枪舌战,双方互不相让。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重庆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我军的部署,以至于身在重庆的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也眼前一亮。

1945年8月,当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作战之后,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同一时间率领部队进入东北,配合苏联军队攻打关东军的顽固势力。

当曾克林进入东北之后,立刻眼前一亮。

这里尚未被国民党部队染指,而驻守在这里的日本部队又被苏联红军打怕了,只要见到是中国军队便缴械投降。

看着军火库里堆积成山的武器装备,曾克林和冀热辽军区的各级指战员们眼前一亮。

于是,曾克林给手下的部队做好部署之后,便于9月14日火速赶往延安,向暂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朱德等人汇报了这个情况。

朱德在听完汇报后,眼神中流露出兴奋的光芒,他激动地拍着曾克林的肩膀说道:“要迅速派人到东北去,至少要有40万到60万的部队”。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中央军委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

一:成立中共东北局,由彭真为书记,火速赶往沈阳。

二:从华中、华北地区抽调100个团的干部前往东北。

与此同时,刘少奇还给毛主席发去了电报,提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战略方针:向北推进,向南防御。

主要意思就是,从山东、华中地区抽调10万部队前往东北,而新四军位于长江以南的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一来可以依靠长江展开防守姿态、二来可以补充山东、华中地区因抽调兵力而造成的亏空。

毛主席看过电报后,认为此方案十分可行,并回电指示:让陈毅、饶漱石前往山东主持工作,罗荣桓赶往东北,林彪则前往热河。

3

正是这份电报,罗荣桓开始忙碌了起来,但是却显得有些焦头烂额。

因为就在半个月之前,罗荣桓刚刚率领部队解放了临沂,并且着手将军区机关搬迁到这里。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央竟然命令自己带领主力部队前往东北,这多多少少让罗荣桓有些微词。

另外,罗荣桓还有一点担忧,万一自己率部北上之后,国民党部队突袭山东怎么办?虽然中央军委同时命令陈毅带领新四军部队前来接手,可却迟迟不见踪迹。

就在罗荣桓犹豫之际,9月29日,中央军委再次发来催促电报。

必须在二十天至一月内渡过二三万部队和干部,否则决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必须用全力迅速组织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

见到这份电报之后,罗荣桓只好先派遣一部分军队先行北上,自己则继续留在临沂等候。

直到10月5日,陈毅才姗姗来迟。见到这位老战友的那一刻,罗荣桓才松了一口气。

交接完工作后,罗荣桓开始指挥山东军区大部队北上。

从1945年9月下旬开始,陆续抵达东北的山东军区部队大约6万余人。

滨海支队3500余人前往吉林省磐石县,山东军区机关人员1000余人前往安东省安东县(今辽宁省丹东市),胶东军区8000人前往营口,渤海军区1.2万人前往山海关、古北口一带,山东军区第2师7500人前往沈阳,山东军区第1师7500人前往锦州地区,田松支队1000人前往牡丹江,鲁中军区9000余人前往沈阳、鞍山地区。

罗荣桓则带领军区机关直属部队,约4000人前往沈阳、安东地区。

直到1945年底,这支6万人的部队才全部抵达东北,耗时近3个月的时间。

他们很快便与其他部队被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在之后的时间里几次整军,先后经历了“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番号,为解放东北立下了不朽功劳。

1 阅读:114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